扔了配不上你的包,蹬了配不上你的男人
你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不是要你買更貴的東西,去享受生活,而是讓你,去看更多選擇,去做更好的選擇,享有對生活、愛情的自由之後,還能承擔得起,真正地,做自我的主人。
——彬彬說
鄰居曾提到過一個姑娘。這姑娘是她的老鄉,也是大學同學,一直來往比較密切。暫且稱之為Z姑娘吧。
Z姑娘談了幾段不咸不淡的戀愛,每一次都覺得遇到的人不對。快30歲的時候,家裡人催得急了,Z姑娘正好遇到一個男人。
男人說不上什麼優點,很普通的工作,干一陣子,想歇一陣子就辭職,過得比較隨意。
如果非要說男生有什麼優點,那就是:男生是本地人(如果這也算優點的話),男生父母有現成的房子,可以跟父母住一起,不用還房貸,僅此而已。
Z姑娘的這段戀情,是不被看好的。閨蜜最初都委婉地勸她,論工作,論性格,論長相,他配不上你。是不是要繼續,你得考慮清楚啊。
Z姑娘反而覺得,閨蜜說的好像有道理,可是自己也找不到條件更好的,目前這個算是湊合吧。
「湊合」了大概一年,男生一直沒有主動提結婚的事。Z姑娘終於按捺不住,旁敲側擊地問,但男生開始顧左右而言他。
被Z姑娘逼問得急了,男人忿忿地說:「我媽覺得你不適合過日子,去我家吃飯也不幫忙干點活,咱倆不合適。」一句話,就給兩人的關係作了定論。
Z姑娘想「洗心革面」,做個勤快人。可是男友躲著他,電話已經打不通了。
她去「未來婆婆」家裡圍追堵截,可是男生知道他要來,早早就躲開了。婆婆扔下一句:「我兒子要跟你分手,我也沒辦法勸。」
「被分手」的Z姑娘,自然各種不甘心,能想到的辦法都會試一試遍,包括「分手炮」,然而,她期待男生能回心轉意。
生活就是各種偶然促成的。一個月後,Z姑娘發現自己懷孕了,但她不敢告訴老家的父母,一怕被父母責罵,二是怕回老家被人背後指點,只找了兩個閨蜜陪著自己一起去前男友家談判:
要麼生下孩子,生米煮成熟飯,男生同意結婚;
如果男生不肯要孩子,得補償精神損失費。
Z姑娘想,至少得補償精神損失費吧。
男方的母親很和藹,慢條斯理地表明了態度:
「你年紀也不小了,以後生孩子風險太大,還是把孩子生下來為好。孩子生下來,我們會養的。從今天開始,你住到我家來,我們會把你當兒媳婦,我會伺候你,包括坐月子。待會我們雇輛車,把你的一些換洗衣服給搬過來,以後你就安心地住在這裡。」
Z姑娘覺得這「婆婆」非常通情達理。一場談判後,Z姑娘住進了「婆婆」家,這似乎是一個Happy ending。
然而,「肇事」的前男友躲了出去,一直沒有回家。
等了大半個月,Z姑娘的心慢慢涼了。「婆婆」只是想要個孫子而已,並不會逼著自己兒子去領結婚證。
Z姑娘把自己的衣服搬回了出租屋,讓閨蜜陪著自己去了醫院。如果沒有這個突兀的現實,估計Z姑娘還在跟前男友糾纏不清,藕斷絲連。
幾段戀愛經歷,每一個男人都是自己選的。
Z姑娘說:「我運氣不好,每次都遇上渣男,遇人不淑。」戀愛的過程,就像是在一步步地印證「我總是遇到渣男」。
她的心智彷彿停止了,從24歲那年起,每談一次戀愛,每分一次手,都像是在重蹈「遇人不淑」的覆轍。
她選擇的戀愛對象,要麼沒有穩定、靠譜的工作,要麼是只想談戀愛不想結婚。
Z姑娘回憶過往,她不是沒有機會的。剛工作時,有好心的同事給她介紹男朋友,她會心裡打鼓:
如果條件真這麼好,同事不留給自己,為什麼介紹給我,會不會男生有什麼不好呢。
不喜歡熟人的介紹,感覺怪怪的,還是自己找的更好吧。
遇到男生約她一起去爬山,她猶豫之後會說:「我朋友約我去逛街呢,要不改天吧。」
其實她的內心的想法是,喜歡他的女生很多吧,是不是剛好沒事,臨時才想到約我?
男生條件不錯,人很和善,容易相處。男生也很喜歡他,但是Z姑娘猶豫一陣,還是放棄了,原因是:
這個男生只比她大一歲,可能心態上不成熟。算了吧。
聽說那個男生有個姐姐,大他好幾歲,家裡的老小會不會比較嬌慣?算了吧。
每到男生提出約會,或者確定戀愛關係時,她總能找到千奇百怪的理由,要麼不想繼續下去,或者覺得這個男生某一點不夠好。
到需要做出決定的時刻,她就像是一個備戰良久的鬥士,突然就偃旗息鼓了。事後她會懷疑自己:她不是沒有動心過,但為什麼就不想繼續了?
像這樣的故事,並不少見。
比如,即將步入社會的畢業生。
有的人,在找工作前,會精心準備簡歷,把簡歷做得很精美;還會準備專門的面試服裝,穿著也非常正式,一些能證明自己能力的資料也準備妥當了,臨到要出門,突然有了一個不去的理由——
肚子不舒服,可能是拉肚子,身體要緊,算了,不去了。
出門晚了幾分鐘,萬一遲到了,面試官的印象會不好,面試估計通不過,算了。
重新看了下公司的招聘要求,我好像有一條不符合要求,不去了。
那個公司是行業的獨角獸,面試有四輪,就算過了一面,後面還有三輪呢,可能通不過,算了。
剛在網上查了下,那個公司考核很嚴格,就算拿到offer,也可能通不過考核,不去了。
一到關鍵時刻,拉肚子、遲到、覺得通不過……很多的擔憂,阻止了出門去面試的步伐,即便自己過後知道,這種理由並不充分。
回憶起來,總有那麼一剎那的念頭:是不是錯過了一個好機會?
無論是這種找工作時的心理阻礙,還是Z姑娘談戀愛的心理表現,本質上都跟「我不敢成功」「我不配得到」,也就是「不配得感」。
越是配得感不足的人,越容易陷入委屈和犧牲感。
這樣的女生在談戀愛時,更容易有一顆聖母心,更願意找一個配不上自己的男生,或者有明顯缺點的男生,更願意呆在一個付出了、委屈了的狀態。
結果就是,總是喜歡上一個不適合的人。
這在生活上的表現就是,總是買下一些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僅僅是因為它便宜,潛意識裡,自己只配擁有這些。
「不配得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詞。簡單地說,就是自己認為:自己不配別人對自己這麼好,自己不配擁有更好的東西。如果別人對自己好,會因為自己配不上而不安,會內疚和慌亂。
比如,月薪3萬的媽媽,捨得給孩子報一個兩萬元的英語班,卻不捨得給自己買一雙2000塊的鞋。
對於把錢用在自己身上,她會有一種負疚感,會覺得自己浪費了錢。實際上,她完全消費得起。
她並不是窮,她也不是摳,她只是從內心深處認為:自己不值得,不配擁有一雙2000塊錢的鞋,不夠資格享受這一雙鞋子的舒適感。
因為不配得到,所以捨不得。她的潛意識裡,自己不配擁有更美好的東西。
「不配得感」是源於心理的匱乏感,來源於原生家庭中父母的負面評價,也可能是父母的打擊、指責。
在當時的情況下,小孩子會因為這些負面評價和指責,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父母的好好對待,不配得到美好的東西。
如果自身沒有意識到,這種「不配得感」會伴隨終生。
關於不配得的感覺,大部分人都經歷過,只不過,程度有輕有重而已。
也有很多的人,意識到這種「不配得感」,從而修鍊出比較強的「配得感」。
你超越自己的感受,去獲得不配擁有的東西,從而獲得高配得感,是什麼樣的感受?
曾經,和菜頭在一篇文章里就描述過這種感受:
他每天都會路過一個高爾夫球場。在他的想像里,幾萬一身的球服,十幾萬一根的球棍,把幾百塊一個的小球打進一個小洞里,而這些小洞都分布在造價幾個億的山水裡,這是有錢人的遊戲。他覺得這樣的運動方式和自己沒什麼關係。
有一天,他聽著球杆撞擊白球的清脆響聲,看著白球在空中划過美妙的弧線時,終於受不了誘惑,想嘗試一下把球打飛是一種什麼樣的樂趣。他說自己是「冒著破產的危險」,走進了這傢俱樂部,前台告訴他:一小時200元,租一根球杆只要20塊。他當時的心情是這樣的:「我突然覺得心跳平穩,血壓恢復正常,世界一片祥和安靜。」
你以為你得不到,其實你有能力得到。當你意識到,自己配得到時,世界一片祥和安靜。
是不是刷信用卡買下了價格高的物品,就是消除了「不配得感」,擁有很高的「配得感」了?並不。
女生們常常看到一些文章,裡面有這樣的話:「不能買買買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只有買買買,你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句話有很大的魔力,如果信了,陷入了另外的泥淖:既然我購買了貴的東西,那我就變好的,彷彿刷爆信用卡,買了個CHANEL的包,人生就實現了價值提升,瞬間就成為「更好的自己」。
知乎上就有姑娘提問:關係最好的閨蜜透支信用卡幾十萬,就為了買奢侈品,她該不該勸阻?
像這類人,超出個人能力範圍之外的購買行為,是非常強的「配得感」嗎?在消除「不配得感」的過程中,非常容易陷入的另一個誤區——瘋狂地買買買,而這,不過是對匱乏,對「配得感」的報復。
如果說,你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那一定是指,消除心理上的「不配得感」之後,敢於追求自己的喜歡的東西,並且真正知道內心想要什麼。
你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不是要你買更貴的東西,去享受生活,而是讓你,去看更多選擇,去做更好的選擇,享有對生活、愛情的自由之後,還能承擔得起,真正地,做自我的主人。
當遇到美好的東西,承擔得起,也願意擁有,遇到美好的愛情,知道他很好,而我自己也很不錯;
得知自己要升職了,相信領導的眼光,心安地接受,不害怕即將到來的新局面。
除了跑,除了退而求其次之外,你值得更好的選擇,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
生而為人,幸福最要緊。彬彬有理是你在遇見情感問題後的第一站避風港;是女人們發現「生活怎麼總是那麼多不如意」後解決問題的錦囊妙計;是尋求成為『獨立女性』最溫暖的組織,是女人們身後最強大的靠山。如果你想要看見幸福,來到彬彬有理邂逅久違的自己。
彬彬有理,一個讓女性溫暖又有力的社群。彬彬姐帶領千名心理顧問幫你解決情感問題,規劃生活方向。
長按下方二維碼免費體驗一次專業諮詢服務。
諮詢範圍:
男友劈腿 情感挽回 脫單苦惱
自我提升 情感經營 原生家庭
婆媳困擾 職場倦怠 財務自由
別人家的男朋友怎麼這麼好?!
光羨慕是不行的!好男人都是調教出來的,聰明的女人懂得抓住時機:
TAG:彬彬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