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破壞者身份出現並扮演反面角色的游牧民族 | 翻書錄

以破壞者身份出現並扮演反面角色的游牧民族 | 翻書錄

原標題:以破壞者身份出現並扮演反面角色的游牧民族 | 翻書錄


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游牧民族相對於農耕文明常以破壞者身份出現並扮演反面角色,在掠奪中輝煌,在融合中消亡。


從商代甲骨文中的羌、鬼方,到周代的戎、狄,到秦漢的匈奴、丁零、鐵勒,到五胡亂華的鮮卑、柔然,到唐代的突厥、回鶻,到宋代的契丹、党項,到建立金朝的女真,到建立元朝的蒙古,到明代的韃靼,再到建立清朝的女真(滿族),無論是忽隱忽現於各種史料,還是顯赫一時建立王朝,北方游牧民族一直與中華文明相伴而行,共同書寫了中華文明的歷史,甚至影響了整個世界。

游牧民族:趟過歷史長河來到漠北草原


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有兩個主要來源。其中佔據絕對多數的是華夏民族的分支,他們趟過漫漫的歷史長河來到漠北草原,並在那裡發展出自己的特質,如《史記·匈奴列傳》就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的記載。還有一小部分是外來族群,而最早見之於文字記載的恐怕要數商周甲骨卜辭中提到的「鬼方」了。僅從字面上看,那些部族極可能是因為「紅髮碧眼」才有此稱謂的。繼鬼方之後在歷史上還有赤狄、丁零、鐵勒、粟特、回紇、回鶻和突厥等諸多稱謂,其具體的人種組成也因漫長的遷徙而難以絕對區分。這些族群有的也混入了華夏的血脈,如南北朝的昭武九姓和隋唐時期的突厥等。



無論是來自於內陸的中原,還是來自於遙遠的西域,在長期的衝突和融合過程中,當一個部族強大到足以凌駕於其他部族之上,便把自己部族的名稱和特徵強加給被征服的部族,而被其征服的部族混合體便以這個部落的名字命名了。因此北方游牧民族在秦漢時期多被稱作匈奴,在唐多被稱作突厥,而成吉思汗也能夠僅僅依靠一個小小的部落——黃金家族就瞬間在漠北草原揚起蒙古族的大旗了。在那些曾經霸行草原的身影中,匈奴、突厥、契丹和蒙古四大族群因為他們西行以及給世界帶來的巨大影響而聲名遠播。

草原VS中原


令這四大族群聞名於中國歷史的是他們與中原王朝的激烈衝突,甚至入主中原的偉業。


最早的匈奴人曾迫使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令蒙恬率領30萬大軍戍邊,並重新修築了萬里長城;後又率40萬鐵騎把漢高祖圍在了「白登山」,使剛剛奪取天下的劉邦嚇得魂飛魄散,不得不獻出公主與之聯姻以求和平。公元前57年,在漢武帝等的堅決打擊下,匈奴分裂成南北兩支。北支繼續據有漠北,南支則在內亂中投靠了西漢。公元48年,由於爭奪單于王位的內鬥,北支匈奴再次分裂為兩部,一部再度南下歸附東漢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公元89年到91年,留居漠北的北匈奴在南匈奴與東漢聯軍的夾擊下被迫西遷,從此在中國的歷史中消失了。公元311年,南匈奴貴族劉淵建立的「前趙」成為滅亡西晉的主要力量。



突厥人在500年後聞名的最大原因,在於他們成就了李世民「天可汗」的榮光。很多草原游牧民族都比突厥強大,甚至在中原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但歷史上的名氣都難望突厥人項背。這主要是因為突厥人的巔峰恰恰趕上了中原王朝的再度崛起。公元6世紀,突厥人擊敗柔然,開始稱霸北方草原。鼎盛時期,突厥人的影響區域東至大興安嶺,西抵鹹海,北越貝加爾湖,南接中亞阿姆河南。但此時我國的中原地區已經逐漸結束了西晉、東晉和南北朝的戰亂,開始走向統一和強大,客觀上沒有給突厥人留下繼續南侵併入主中原的機會。突厥人先是被剛剛統一中原的隋朝擊敗並東西分裂,西突厥遠遁中亞乃至西亞。留在北方的東突厥後來又遇到了如日初升的大唐王朝。公元630年,唐滅東突厥。其後,在唐軍和回紇人的聯合打擊下,已經西遁但滯留在帕米爾高原一代的西突厥王庭滅亡。余部或散落於中亞或繼續西行,與那裡的突厥語系族群一道,在大唐和阿拉伯帝國之間搖擺,直到皈依了伊斯蘭教,並在阿拉伯帝國的餘暉中等待自己的輝煌。


與前兩者相比,契丹人和蒙古人都有著在中原建立王朝的驕傲。唐朝末年,耶律阿保機於公元907年統一鮮卑契丹各部、繼位可汗,於公元916年正式建立契丹國。公元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攻克後晉首都開封,滅亡後晉,佔領黃河以北大部分地區,並改國號為遼。北宋建立後,遼與北宋形成北南對峙,開啟中華文明第二次南北分裂時代。南宋後期,鐵木真在38歲時統一漠北草原蒙古各部,被尊為「成吉思汗」,後建立了聲名赫赫的蒙古帝國。


西行之路


從他們的發展脈絡可以看出,無論是匈奴人、突厥人、契丹人,還是蒙古人,當草原上霸主的名稱不斷更替的時候,生存在那裡的族群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我們可以用描述中原朝代演變的說法,把匈奴、突厥、契丹和蒙古等稱呼看作北方草原上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王朝,甚至說是帝國。而西行並影響世界則是這四大族群的另一大共性。


匈奴人是哭泣著踏上西行之路的,因為畢竟中國北方草原是他們的故鄉。公元1世紀,北匈奴人一步一回頭地踏上了漫長的西遷之路。人們不知道在漫長的歷史時空中,哪片草原上曾經留下他們的篝火,也不知道哪片叢林曾經響徹過他們的鳴鏑。人們只知道300年後,匈奴人的後裔以迅猛之勢再次聚焦了世界的目光。只不過,經過漫長的西遷、征伐和融合,此間的匈奴人就如當初來到中國北方草原的突厥人一樣,早已不再是純粹的華夏裔族群了,只是一個具有匈奴人特徵的族群混合體,也因此有嚈噠人和白匈奴等多種稱謂。

在中西亞,縱橫馳騁的他們成為諸多王朝的夢魘;在歐洲,他們的快馬利箭將日耳曼人趕出叢林。尤其是「上帝之鞭」阿提拉,數次橫掃東西羅馬帝國,屢次兵臨君士坦丁堡和羅馬,加速了兩者的衰弱和滅亡,硬是生生地將奴隸社會的歐洲打進了封建時代。然而作為一個少數族群,西行的匈奴人最終永遠地消失在遙遠西方的民族海洋之中了。當然,我們不否認有特例的存在,或者說有匈奴族基因相對集中的地區存在。比如有人說現在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族的後代。果真如此,更準確的說法應當是那裡的人們只是具有相對明顯的匈奴人特徵罷了。



突厥人的西行之路更確切地說是還鄉。公元7世紀,敗於大唐的突厥殘餘西逃並散居中亞和西亞,與當地部落一起建立了無數突厥部落或者說汗國,與「白匈奴」一樣,對地跨歐亞的拜占庭帝國和西亞波斯薩珊王朝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進入11世紀後,源自中亞的塞爾柱突厥人於1037年宣布獨立建國,後於1055年起創造了阿拉伯帝國的塞爾柱王朝時代,並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250年,以僱傭軍身份出現的突厥人在北非埃及建立了立國200餘年的馬穆魯克王朝。而在蒙古帝國解體之後,1299年建國的奧斯曼突厥人雖然幾乎被帖木兒滅亡,但最終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立國600餘年的龐大奧斯曼帝國,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徹底被歐洲人肢解。可惜的是,現在的突厥人後裔只能在《古蘭經》聲中回想祖先馳騁歐亞非大陸的驕傲了。


契丹人無疑是背負最重的西行者。1125年,遼國被女真人的大金國滅亡後,余部逃往新疆北部,仿遼制建立西遼;通過鯨吞高昌回鶻和東喀喇汗兩國、滅西喀喇汗王國、臣服花剌子模等一系列征伐,稱霸東起土拉河、西盡鹹海的遼闊中亞,對當地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雖然在1218年被成吉思汗滅亡,但契丹余部於1224年在波斯境內建立的後西遼政權直到1306年才最終被伊兒汗國所吞併。


蒙古人是唯一咆哮著沖向西方的,因為在他們的眼裡馬蹄踏過的地方都是家鄉。1219年起,懷著征服一切的霸氣,蒙古人先後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西征。第一次西征後,成吉思汗硬是把偌大的亞洲分成了屬於自己兒子的四大汗國。第二次西征,蒙古人再一次讓歐洲領略到什麼是「黃禍」。第三次西征,地中海的海水並不能解決蒙古戰馬的饑渴。強大!強大!強大的蒙古帝國最終被自己的龐大拖垮了。但留給今人的是,沒有人能夠爭奪旭烈兀滅亡阿拉伯帝國的武功,先有帖木兒的猝死才有奧斯曼帝國的重生,印度的泰姬陵供奉的是蒙古後人的愛情,即便是今日俄羅斯的龐大身軀上也仍殘留著金帳汗國的驕傲,中亞各族的面龐則依舊洋溢著蒙古人的自豪。


匈奴、突厥、契丹和蒙古人所建立的草原帝國,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是因為他們曾經有無以比擬的飛奔戰馬和捨我其誰的勇氣,之所以空前榮耀是因為他們的鐵騎踏遍了歐亞非大地,之所以迅速衰落是因為他們的文化中包含了太多殺戮,之所以被人們淡忘是因為他們在任何地方都只是輕輕飄過。於是,相對於農耕文明,草原文明只能是過眼雲煙。相對於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只能是與現代社會漸行漸遠。當疾風暴雨過後,大地上剩下的是農耕文明的遺址,響徹海洋的是歐洲人征服世界的汽笛!


?本文摘自《世界歷史六千年》,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致歉。



《世界歷史六千年》


張禹 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4月



?長按購買本書


複製下方口令到手機淘寶


【【現貨】世界歷史六千年 中國人眼中的全球通史歷史研究人類簡史】,複製這條信息¥BWoO0rAaXD5¥後打開手機淘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翻書錄 | 盛唐生活里,舶來品是一種時尚
清明習俗知多少

TAG: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