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陂溝村:紅色革命村莊

陂溝村:紅色革命村莊

在普寧市後花園大南山,有一個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古樸而寧靜的村莊——陂溝村。這裡曾誕生普寧第一個紅色蘇維埃政權,並出版影響甚廣的《青抗報》,是有名的革命根據地。

春日的一天,我走進陂溝村,近距離地感受這一革命村莊所發生的變化。清晨的小霧還沒散盡,微風夾雜著淡淡的泥土芳香撲面而來,走在筆直的泥土村道上,在村口便見到了建築宏偉的「羅氏承英城」,這別具特色的城門,見證著陂溝村羅氏一族的奮發進取,生生不息。

陂溝村位於普寧市區南兩公里,為大南山鎮管轄,村三面環山,東接潮汕平原,三坑溪從村南繞村東面流過,匯入練江,是大南山革命根據地的前沿哨所,戰略要地。毗鄰村莊有山後池村、什石洋村。

陂溝村耕地面積1000多畝,林地面積 4800多畝,戶籍人口有5000多人,港澳台同胞和旅外華僑7000多人,遍居世界各地。明朝嘉靖年間,大約公元1530至1540這段時間,陂溝村先祖安山公和振揚公為躲避倭寇的侵擾,從福建詔安二都山谷里遷居到此。全村僅有「羅」氏一姓,創寨之後,子孫藩衍。

陂溝村山川毓秀,人傑物華。祖先禮經公曾於清朝道光年間榜賜一等進士。村裡至今還保留著禮經公就讀過的書齋——淵源齋。據說,淵源齋為禮經公父親為了敦促兒子讀書所建,父親苦心終得回報,淵源齋走出了一等進士禮經公,之後,淵源齋還培養了無數秀才。歲月滄桑,如今淵源齋只剩下殘牆破壁,但禮經公父親敦促兒子讀書的苦心,禮經公刻苦研讀的精神永遠為陂溝人敬仰。

陂溝乃大南山革命根據地的前沿要地,是普寧市有名的革命紅色村莊。在陂溝,我們總能發現許多的革命歷史舊址,像這座老式厝座——致祥居,便是當時《青抗報》的印刷廠舊址。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1936年6月21日,日本侵略者佔領汕頭之後,潮普惠揭中心縣委預料,侵略者向潮汕進犯,預先將印刷青報的天和印刷廠搬到大南山陂溝村中來,陂溝青抗會成員和群眾聽到這件事之後,積極配合黨組織的安排,把一萬鎊的字粒和兩台印刷機和其它印刷設備用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全部搬到這個地區,之後還協助安裝,使青報很快投入運作。這個印刷廠除了印刷青報之外,還大量翻印了黨的文件,印製小學課本,印刷之後成千上萬的資料又通過肩挑的方式挑到里湖棉湖等地轉運。青報和其它抗戰教材的印刷發行傳播了我們的革命理論,宣傳了黨的政策,普及了抗戰文化和抗戰教育,擴大了黨的影響,為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普寧市有名的紅色根據地,陂溝見證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人物,湖北籍的鄧寶珍便是其中之一。鄧寶珍,河北省直隸人,留學法國,是南昌起義軍賀龍部炮兵連連長,東江工農革命軍第六團隊參謀長,「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南下,1927年9月隨軍入潮汕,曾駐紮陂溝村,訓練赤衛隊軍事骨幹。1928年,在攻打反動勢力據點時不幸中彈身亡。現鄧寶珍烈士靈骸安葬在陂溝西北畔和尚坷的虎地山上,修「鄧寶珍烈士」墓,並建有鄧寶珍革命烈士碑。

早在大革命時期,廣東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及陳魁亞曾多次到陂溝村宣傳、指導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組織農協會,成立赤衛隊,農民運動搞得熱火朝天,在潮、普、惠三地產生了很大影響,紅色的革命種子從此在陂溝生根發芽,茁壯成長。該村的羅顯文、羅亞財、羅敬明等同志就是在當時參加了革命工作的。羅顯文倡議辦起最早的振聲女子學校。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國共分裂,當時共產黨賀龍、葉挺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軍南下到普寧流沙成立「東江工農革命軍第六團隊」,根據彭湃的指示,縣委會、農委會及部分隊伍駐紮在陂溝村,在該村振聲學校里,成立「普寧縣蘇維埃」政府。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賀龍、葉挺革命先驅到過這裡。

普寧縣蘇維埃政府成立舊址原是陂溝振聲學校。1928年1月31日,彭湃率紅四師第十一團300多人到普寧協助開展年關暴動,奪取政權。2月初,先後攻克了果隴、和尚寮兩個國民黨地主武裝民團據點。2月13日,普寧縣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在此召開,到會代表300多人,成立了普寧縣蘇維埃政府,選舉陳開儀為執委主席,傅尚剛等7人為執行委員。會議還作出了在全縣範圍內建立區、鄉蘇維埃政府和進行土地革命的決議。可以說,陂溝振聲學校是普寧第一個紅色蘇維埃政權誕生所在地,它是普寧革命歷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標誌著普寧革命進入了全新的領導階段。

抗日戰爭爆發後,陂溝又掀起了熱火朝天的抗日救亡運動高潮,1945年春,普寧抗日武裝力量迅速發展,潮汕抗日游擊隊(後擴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開赴大南山,在陂溝村開闢抗日游擊根據地。1946年,國民黨反動派猖狂「圍剿」革命根據地,妄圖消滅中國共產黨。陂溝村革命根據地的地下黨員和韓縱隊員,歷受了白色恐怖期間的各種考驗,更堅強意志、堅勝立場,繼續堅持革命鬥爭。

陂溝村人民在不同的革命歷史時期為勞苦民眾脫離苦海,民族的振興,抗擊外患,建立新政權做出了重大貢獻,譜寫了可歌可泣,光輝的史篇。1998年,「蘇維埃政權成立舊址」被定為普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設「普寧市大南山鎮革命鬥爭歷史展覽館」。

「普寧市大南山鎮革命鬥爭歷史展覽館」館名為原省人大常委、華僑委員會副主任李雪光親筆題寫。館內共展出歷史照片75張,實物85件,張掛革命烈士遺像和英名表等。整個展覽館分為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三個展區。1998年2月定為普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在舉行紀念普寧縣蘇維埃政府成立70周年活動時揭牌。開館以來, 參觀者達數十萬多人次。

陂溝村歷史悠久,革命內涵豐富,久遠的歷史和豐富的革命內涵讓陂溝形成了濃郁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唱英歌、醒獅武術表演等一直為村民所津津樂道。

英歌,是普寧市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民間舞蹈樣式。陂溝英歌迄今也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獨特的藝術形式,獨特的魅力,陂溝英歌代代相傳,久負盛名。陂溝村還創辦有「老人文化活動中心理事會」、「農家書屋」、文化操場、戲台、燈光球場等文化場所,此外,村還積極開展節假日文藝活動,每逢春節、元宵、廟會等傳統節都邀請潮劇戲團演出、猜謎,村民精神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陂溝祖先歷經了挫折、創傷、遷徙的苦難,在艱苦的環境中勵精圖治,茁壯成長。多年來,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流淌在每一個陂溝人的血液中。這種精神使陂溝英才俊秀眾多,仁人志士輩出。

原廣東省人大主任羅天便是陂溝村人。羅天,1920年2月出生,1927年至1936年,先後在赤水、烏石小學讀書,後在興文、三都中學、汕頭海濱師範學校讀書。在少年時期便受到共產黨、紅軍的影響。在校讀書期間,常閱讀《世界知識》、《讀書生活》、《新生》等進步刊物,並開始學習社會科學,逐步提高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和參加革命的思想境界。1937年在參加中國共產黨,任黨小組長,「七·七」事變後回到家鄉參加普寧縣「青救會」,任宣傳部長,並在陂溝村成立「青抗會」,開展抗日救亡運動,領導農民開展秋收減租鬥爭,組織農民生產互助隊,並在農村中建立了黨支部,發揮黨員在農村的戰鬥堡壘作用。為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他解放後任廣東省委候補委員、省委委員、省委常委、廣東省副省長兼農辦主任、農科院院長等職。

原普寧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羅顯文是陂溝人,革命老前輩羅本氣是陂溝人,現代澳門僑領羅少榮,台灣行政院國軍輔委會人事主任羅友江也是陂溝人,還有旅港企業家羅敦榮,本地企業家羅煥盛,新華社澳門分社法律部長、保安部長、原副廳局級羅志雄,美國科學家羅鴻等等,他們在不同崗位上無私奉獻、奮發圖強。

追尋著先人優秀的足跡,如今的陂溝教育事業發展蓬勃。由原「振聲學校」改編的陂溝小學,經三次易址,現選址陂溝村東北面。一直以來,「尊師重教,興學育才,發展教育,造福後代」是陂溝村熱心人士不斷追求的目標。陂溝村兩委幹部十分重視教育,多年來他們致力投資學校教育建設,不斷完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從而激發了學生們的求知慾望,調動了教師們的積極性,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和精神動力。現學校佔地面積20畝,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有教學樓兩幢。此外,該村還建有陂溝幼兒園一幢。

秉承著優良的革命傳統,陂溝從紅色村莊一路走來,如今,在村兩委領導下,他們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重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力爭全村經濟持續發展。

陂溝村地處山區平原村,農業乃是一大主業,人們對農業生產依舊勤耕樂種,對土地十分珍惜,田園絲毫不被荒棄。隨著毗鄰市區,發展迅猛的輻射,土地利用價值與日俱增。近幾年來,在「利泰」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村政建設全面健康持續發展。村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並大力發展生產,解決農田灌溉用水難的問題;加強對山地的巡查監管,依法查處亂葬墳現象,使殯改工作取得了好成績。強化社會管理,保障了村裡治安的穩定;常抓安全生產宣傳工作,有效地消除隱患;積極做好扶貧幫困、醫療衛生等保障工作……

巍巍大南山,孕育了山青水秀的陂溝村,巍巍大南山,更孕育了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陂溝人。如今,這個經受住革命洗禮的紅色村莊,正不斷前進,並以昂揚的姿態,全力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面貌。

長按,加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寧鄉土 的精彩文章:

TAG:普寧鄉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