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鬼谷子智謀:和智者商量事情,與明白事理的人講道理

鬼谷子智謀:和智者商量事情,與明白事理的人講道理

司馬遷曾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人生在世,有人不侍權貴,只圖個自在逍遙;有人卑躬屈膝,卻滿腹牢騷。

鬼谷子說: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大意:所以說謀劃必須周到慎密;遊說要選擇與自已觀點相通的對象。

東漢末年,荀彧被舉為孝廉,董卓之亂時,請求出任地方官擔任亢父縣令,但是他看不慣周圍的人,終於棄官回鄉,並對父老們說:「潁川是兵家必爭之地,天下有變,首當成為軍事要衝,應趕緊離開這裡,不要久留。」但很多人留戀故土,猶豫不決,無人跟他走,惟有荀彧帶領宗族遷到冀州。

後來董卓派李莈等出關東,所到之處大肆擄掠,荀彧家鄉留下來的大多遭到殺掠。此時荀彧的弟弟及同郡人辛評、郭圖,都得到袁紹任用,荀彧預料袁紹最終不會成就大業,就離開袁紹而去追隨曹操,這時他才二十九歲。(荀彧之所以能脫離災難,不是僥倖,而是他的精確分析和遠見卓識)

徐州的陶謙已死,天下大旱,糧食缺乏。曹操想趁機奪取徐州,回師再平定呂布。荀彧說:「權衡一時的形勢,不顧忌根基不穩固,將會後患無窮,希望將軍細細權衡。」曹操這才打消了攻徐州的念頭,大力收割麥子,再次與呂布交戰,分兵平定各縣。呂布敗走,兗州因此而平定。

漢獻帝從黃河以東返回洛陽,曹操想迎獻帝遷都許縣,有人反對,荀彧勸說:「從前晉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穿素服發喪而天下歸心。現今天子所住的洛陽一片荒蕪,如能趁此機會擁戴天子以順從民心,這是大順大徳,天下雖有人叛逆,必定不會成為我們的憂患。」於是太祖到了洛陽,迎接天子遷都許昌。

自從曹操迎奉天子之後,袁紹心中不服,他兼并了黃河以北各郡縣,天下人都畏懼他的強大。曹操想討伐袁紹,可又擔心力量敵不過他。荀彧認真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和差距,然後建議先解決呂布,再與袁紹決戰。建安三年,曹操擊破張綉,東擒呂布,平定徐州,進而與袁紹相抗衡。

曹操守衛官渡被袁紹包圍,軍糧將盡,曹操寫信給荀彧,與他商議可否退兵許縣以引開袁紹軍隊。荀彧回信說:「眼下軍糧雖少,但是先退的一方必定處於被動。敵人的銳氣已經枯竭,局面必將有所變化,這正是使用奇謀的良機,不可失去啊!」

曹操於是留了下來,進而以奇兵偷襲袁紹的其他軍營,斬殺了他的大將淳于瓊,火燒了袁紹的糧倉,袁紹敗走。他的謀士審配因為許攸有不法行為,收捕其妻兒,許攸一怒之下背叛了袁紹;顏良、文丑被陣前斬首;田豐由於勸諫而被殺,一切正如荀彧所預想的那樣。

建安六年,曹操想趁袁紹剛敗,利用空隙討伐劉表。荀彧說:「現在袁紹失敗,部眾離析,應趁此機會,一舉平定河北;如果遠征江漢,袁紹收其殘部乘虛攻擊後方,您的大事就完了。」曹於是再次駐軍於黃河岸邊,袁紹病死,曹渡過黃河,襲擊袁紹之子袁譚、袁尚。

鬼谷子告訴我們,要與智者在一起商量事情,與能明白事理的人講道理,而不要做無用功,更不要提出好的建議,不僅不被採納,還惹下殺身之禍,比如袁紹的謀士田豐。

荀彧深謀遠慮,向曹操提出兩大關鍵的方針,一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二是安定後方,再與強敵對抗。這是在他客觀地分析袁紹等諸侯的心理,以及戰略性地從全局分析得失優劣而得出的結論。

但是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一個前提條件下,就是對方是位明白事理的人。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起初荀彧之所以先是棄官不做,然後又不願投靠董卓和袁紹,都是因為他們在荀彧眼裡不是同道中人。

可是令人悲催的是,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的荀彧,本來是個非常明白事理的人。可是後來眾人勸曹操上進,他卻橫加阻止,從此以後被曹操疏遠。他也是落落寡歡,最後憂鬱而死。荀彧最後還是忘記了初心,道不同不相為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蘇軾的兩首如夢令,亦莊亦諧,似夢非幻,各有精彩
李商隱的兩首詠柳詩全文無柳,卻句句寫柳,且言外有意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