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潮湧上海灘,更多產業獨角獸正蓄勢待發

「互聯網+」潮湧上海灘,更多產業獨角獸正蓄勢待發

「我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上海土生土長的人工智慧領域標杆性、領軍型企業,代表張江的人工智慧企業在國內A股上市。」達觀數據CEO陳運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人工智慧領域,達觀數據專註於文字數據的智能理解和挖掘,以此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經營業績。2017年,位於上海張江的達觀數據宣布完成由軟銀賽富領投、方廣資本跟投的5000萬元A輪融資。

就在陳運文接受採訪的同一天,即4月9日,另一家人工智慧企業商湯科技SenseTime宣布完成6億美元C輪融資,由此再次創下全球人工智慧領域融資紀錄。也因為估值達到45億美元,商湯科技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人工智慧平台公司。

作為技術驅動型產業,目前上海土生土長的人工智慧企業並不多。陳運文說,上海商業發達、制度規範、人才密集,對於技術主導的創業公司的成長非常有利。

近年來,上海一直積極部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創新應用和產業布局。同時,互聯網與製造業、「互聯網+」在生活服務業領域的拓展也愈加深化。

雖然市場上不乏上海錯失互聯網發展機遇的論調,但大眾點評網聯合創始人、點亮基金創始合伙人、美團點評集團高級顧問龍偉並不認可。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互聯網並不是個短期的機會,隨著與實體經濟、傳統行業的結合越來越緊密,上海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看一個產業發展,永遠不要說錯過了什麼,而要往前看,看前面還有什麼。」龍偉說, 希望上海可以進一步完善互聯網人才政策,引進更多優秀的投資基金,形成更好的互聯網創業創新氛圍,結合上海的產業基礎,「互聯網+」的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互聯網+」蓬勃發展

隨著互聯網不斷向實體經濟、傳統業態滲透拓展,在催生大量顛覆性商業業態的同時,也形成了互聯網產業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在上海,這一變化首先更多發生在生活服務業領域,形成了攜程、大眾點評、拼多多等互聯網企業。

離開大眾點評之後,龍偉以投資人身份,開始投資互聯網初創企業。目前點亮基金的投資標的,70%~80%都位於上海。

龍偉說,上海之前有很多好的互聯網公司,比如盛大、九城,加上後來的攜程、大眾點評,形成了互聯網發展的基礎和良好氛圍,這些企業又有大量的人才出來創業,滾雪球一樣形成了更多的「互聯網+」企業。這些企業雖然不是特別大,但在垂直領域做得比較深。

上海企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企業註冊、財務代理等一系列企業服務。公司董事長何明濤告訴記者,企盈目前每月新註冊公司接近1000家,大約10%具有「互聯網+」的屬性。

2016年,上海市在長寧區設立首個「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將「互聯網+」應用到居民衣食住行、醫療、教育、購物等各項服務中。並計劃用三年左右時間,確立上海「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在全國發展的優勢地位。

數據顯示,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底,長寧區新設「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企業1261戶,試驗區企業的產業集聚度、創業活躍度明顯提升。比如圍繞「互聯網+航空服務」產業鏈、「互聯網+物流運輸」產業鏈,都集聚了一批企業。

僅2017年,長寧區2233家「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企業實現全區稅收50.54億元,同比增長29.51%。其中298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全區稅收為47.1億元,同比上升30.71%。

在接觸了大量「互聯網+」初創企業後,何明濤發現,這些企業比較市場化,創業者大多期望通過市場化的努力提升行業效率,他們需要的,則是公平的環境和寬鬆的創新政策。

龍偉解釋,「互聯網+」會形成新領域、新服務、新產品,這會對原有的行業規範、行業制度帶來衝擊。由於前人未曾涉及加上新業態發展迅速,導致原有的行業認知和行業規範落後於新生事物發展變化。

也因此,發展「互聯網+」,就意味著政府部門在「放管服」方面,要實現創新、開放和包容的思維改革創新。

比如長寧區率先試點的「一照多址」,企業設立分支機構,只需在已有的營業執照上標註分支機構經營場所即可,降低了企業網點擴張成本。目前已有「易果子公司安鮮達」、「南瓜車」等七家試點企業受益。

再比如,龍偉說,點亮基金投資的猩便利,此前希望銷售非冷凍的盒飯,但按照現行的規定,這屬於餐飲,需要符合上有煙管、下有排污,門店面積標準化的硬性規定。

讓企業高興的是,在前期對部分便利店現場調研後,上海市食葯監局已經制定了便利店內賣熱餐的相關標準,有媒體報道稱目前正在徵求意見,並將於4月正式出台。

龍偉表示,該制度一旦出台,上海就將對更多的新零售企業形成吸引力,這樣就能真正做到創新驅動,完善創新轉型制度環境,換來企業的創新動力和市場的多元活力。

不僅如此,近年來,上海著力推動多項舉措,優化營商環境,包括縮短企業開辦、辦稅、辦理施工許可等的時長,簡化相關流程等。何明濤表示,經過這些改革,企業辦事流程有明顯改善,也降低了創業成本。

全社會的創業熱情再加上企盈自身業務的拓展,推動企盈目前每月新註冊企業數量從2014年300家/月,增長到目前的近1000家/月。

不過,發展「互聯網+」,還需要「放管服」更多的創新。

「是不是可以建立這個領域的規則制度跟進研究小組,第一時間了解行業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一方面推動建立新的規則,一方面及時更新舊規中的『落後』內容,給整個行業帶來更大發展空間?」龍偉說,如果上海可以先走一步,一定會在招商引資上產生很好的集聚效應。

上海也在醞釀實現更大的突破。

3月23日召開的上海市委常委會會議提出,上海將加快智慧政府建設,全力打響「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品牌,推動上海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一網通辦」,就要求政府面向市場主體和市民的所有服務事項,力爭做到一網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逐步實現協同服務、一網通辦、全市通辦。根據上海市委常委會精神,2018年上海將加快建成上海政務「一網通辦」的總門戶,全面實現一網受理。

營商環境的優化所帶來的創業創新熱情,又將成為何明濤的新業務機會,也會培育出更多龍偉的投資對象。

從消費到工業應用新布局

對於上海來說,互聯網的機會絕不僅僅局限於生活消費領域。

近年來,上海一直積極部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創新應用和產業布局。

新一代人工智慧是當前引領性的戰略性技術和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上海此前專門制定了《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希望打造國家人工智慧發展高地。

上海市市長應勇曾表示,歡迎包括商湯集團在內的人工智慧優秀企業來滬發展,用好上海的人才優勢、產業優勢和超大型城市應用領域廣的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形成產業集聚。上海將努力為企業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環境。

為了扶持類似達觀數據這樣的企業,並孵化出更多的本土獨角獸,3月16日,張江高科推出了自己的「895鑄星計劃」,為加入其中的高潛力項目將獲得包括全生命周期的投資、產業對接、政策指導、項目落地等各方面的支持。達觀數據是首批5家加入「895鑄星計劃」的企業之一。

陳運文說,非常希望人工智慧的產品和服務,也能夠納入政府採購範疇,以幫助企業提升服務能力並加以推廣。同時能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人才幫扶政策。

與此同時,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從「消費互聯網」進入到「產業互聯網」,隨著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進程的加快,以及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智能製造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工業互聯網正在成為未來工業形態的新趨勢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上海是製造業大市,有著雄厚的產業基礎,汽車、裝備、電子、機械、航空航天等行業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產業鏈配套齊全。 現在,傳統製造業也在藉助與互聯網的融合,實現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同時加快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轉換。

「互聯網+」正在改變上海的傳統製造業。上海紡織推出服裝智能定製系統,運用「互聯網+紡織」,實現「5秒測體、30秒數據傳輸、2小時成衣交貨」,形成個性化成衣智能定製系統。

以傳統電子製造業起家的上海儀電,正在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電子製造業的高度融合,實現在智慧城市、智能製造領域的彎道超車。

儀電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蔡小慶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智能製造撬動了集團的產業升級,儀電一方面尋求世界級的公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另一方面,也讓智能電子、智慧溯源等項目直接切入到工廠生產環節,作為集團數字化轉型的突破口。

2018年3月,商湯科技與上海儀電集團、上海臨港集團等多家大型國企戰略簽約,在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如果說過去20年我們抓住了互聯網發展機遇,在消費級互聯網領域與美國同處世界領先地位。現在則有必要、有動力向產業級互聯網跨越升級。比如,在工業領域加大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推廣。依靠數字化、網路化和智能化,能大幅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數據顯示,上海目前已成熟應用信息化的企業佔30%;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超萬億元;上海海立的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全球領先。

在2017年上海GDP首次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同時,以新技術、新產品和智能製造為特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業占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0.8%。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16.4%,比2016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巴基斯坦經濟持續惡化,本幣匯率暴跌創歷史新低
自然資源部新使命:處理好自然資源監管與環境治理的關係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