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清銅幣的價值,你的錢幣為什麼賣不出去?

大清銅幣的價值,你的錢幣為什麼賣不出去?

古幣銀元起源於15世紀,始鑄於歐洲,俗稱「洋錢」、「花邊錢」或「大洋」,是銀鑄幣的通稱,是世界上銀本位制國家的主要流通貨幣,大約在16世紀(明萬曆年間),銀元流入中國。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十文是清朝末期第二次發行的鑄造錢幣,在辛亥革命爆發之前也就是宣統三年,當時只有河南鑄造局鑄造宣統三年大清銅幣的年號,其餘的鑄造局並沒有鑄造年號,當時發行量少,現存世稀少,受到收藏愛好者的追捧和喜愛。

「水有源,樹有根」。要想徹底了解宣統三年(1911年)「大清銅幣」的鑄行情況,首先應當追溯一下清代機制銅元的發展歷史才行,它始鑄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止於宣統三年(1911年),鑄行時間僅十餘年。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個省二十個局開機鑄造銅元,

其版式約有上千種,當時錢面為「光緒通寶」字樣,到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立憲,並將戶部改為度支部,裁撤及合併山東、湖南、安徽、清江、江西、浙江、廣西等省的銅元局,繼續在九個省銅元局改為度支那部造幣分廠,下令停鑄「光緒通寶」,改鑄「大清銅幣」,並頒布統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鑄「大清銅幣」。

「大清銅幣」像這種幣,一直以來都是大收藏家夢寐以求的,對於這種極具收藏價值的藏品,收集到便是緣分,福氣。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大多數為贗品,因為真品「大清銅幣」存世量是極為稀少的,真品「大清銅幣」,一直都是有價無市。

各地鑄造比較統一。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流通時間較短。因其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

「大清銅幣」,背面是一條栩栩如生的神龍。在中國,收藏家極其喜歡這枚錢幣,因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在民間傳說,「大清銅幣」背面的龍,能增加一個人的氣運,使其時刻在龍氣的保護下,趨吉避凶。所以這枚錢幣一直深受收藏家的喜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博在線諮詢 的精彩文章:

玉有靈,采玉采玉需水碧

TAG:國博在線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