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近70%的癌症可預防和治癒,不要因為恐懼錯過黃金生命時間!

近70%的癌症可預防和治癒,不要因為恐懼錯過黃金生命時間!

人人都談癌色變,心存恐懼,然而避而不談是一個相當錯誤的舉動。奉勸大家,不要自己嚇自己,其實2/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和治癒的,我們必須了解它才能避開它、攻克它。

2017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癌症早期診斷指南》,呼籲強化癌症早期診斷和治療,提高患者生存機會。作為普通人,我們最重要的是關注身體健康信號,抓住癌症這個「惡魔」來臨前的「逆轉」機會。

美國癌症學會總結了癌變初期的身體信號,一定要重視。

1、咳嗽不停

咳嗽不停,痰中帶血,要警惕肺癌。

肺癌典型徵兆為刺激性咳嗽、痰中帶血、胸痛等,約2/3有頑固刺激性咳嗽。

這種刺激性咳嗽用抗生素無法減輕,通常是間斷性咳血痰或痰中帶血絲,或咳嗽有大量泡沫痰,伴隨喉部哮鳴音、胸悶、氣促等表現。

若上述癥狀持續2~3周不緩解,建議就醫。

2、體重無故驟降

體重是健康「風向標」,其突然無故減輕是機體出現慢性消耗的表現,可伴隨貧血、乏力、發熱等。如果飲食運動均未改變,但體重在一兩個月內下降10%左右,伴有厭食、腹瀉、便秘等,要警惕胰腺癌、胃癌、食道癌、肺癌。不過,導致體重驟降的疾病很多,最好請醫生進行綜合判斷。

3、排便發生變化

長期便秘、腹瀉,大便有血或呈深色、黑色,警惕結腸癌、直腸癌。大便形態、顏色以及排便規律的變化,是結直腸癌最直接的早期表現。40歲以上人群,若出現稀便、黏液便、膿血便,或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長期下腹部不適,如腹脹、腹痛、腹鳴或隱隱作痛,且有原因不明的貧血、消瘦、無力,腹部可觸摸到腫塊,需及時就診。

不過,便血是臨床上較複雜的一種癥狀,痔瘡、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可能導致,但性狀、顏色不同,若只發現便中帶血不必過於恐慌,聽從醫生指導即可。

4、乳房異樣

乳腺不規則腫塊或乳頭血性溢液,警惕乳腺癌。

80%初診乳腺癌患者,是因無意中摸到乳腺腫塊而就診。腫塊多為單發,以無痛性腫塊居多,少數伴有隱痛或刺痛,邊緣不規則、表面不光滑,若還伴有乳腺皮膚的「酒窩樣」或「橘皮樣」改變,建議就醫。非妊娠期女性乳頭流出膿液、漿液、血液等,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導管擴張症或乳腺癌表現,需請醫生進一步判斷。

5、長期口腔潰瘍、舌頭白斑

長期口腔潰瘍,口內舌頭有白色斑點,警惕口腔癌。口腔潰瘍通常10天內會自行癒合,長時間不癒合的潰瘍可能是結核性潰瘍或者癌症。若潰瘍伴有反覆出血及不明原因的麻木、灼熱、乾燥感,且超過兩周不癒合,就要警惕。口腔白斑是一種上皮異常增生的癌前損害特徵,也需要留意。

6、淋巴結腫塊

淋巴結腫塊,警惕淋巴瘤。淋巴結是免疫器官,出現腫大一般與各類炎症有關。但若出現腫塊,則可能是淋巴瘤、艾滋病、淋巴結核等嚴重疾病的徵兆。若淋巴結腫大時間較短,摸起來比較柔軟,自覺疼痛或壓痛,一般屬於良性。

若頸部、腋窩或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長時間不消,堅硬、固定,表面凹凸不平,無疼痛或壓痛,且逐漸增大,則要警惕腫瘤的可能。

7、咽喉疼痛、聲音嘶啞

聲音嘶啞、咽喉疼痛要警惕喉癌、甲狀腺癌。喉癌的早期癥狀不典型,和咽炎有許多相似之處。

若出現聲音嘶啞、咽喉疼痛、刺激性乾咳等癥狀,或有痰中帶血、咽部異物感等,對症治療不見好轉,或癥狀持續超過1個月,應進行詳細的喉鏡檢查。

甲狀腺癌早期也少有典型癥狀,聲音變嘶啞是甲狀腺癌的一個信號,應及時做頸部B超排查。

8、陰道莫名出血

有些女性在性交、婦科檢查或用力排便後有少量陰道出血,呈淡紅色或褐色,屬「接觸性出血」,可能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信號。

陰道出血一般先少後多,或時多時少,病情發展到中期,出血會明顯增多。此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並堅持4~6個月複查。

絕經期後有不規律陰道出血或血性白帶,在排除宮頸癌和陰道炎後,應高度警惕子宮內膜癌。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發布2017年度癌症進展報告該報告指出,許多因素都可以增加了個體罹患癌症的風險,但全球超過一半的癌症病例是由可預防的因素引起的。這說明,通過改變行為習慣確實可以消除或減少癌症的發病風險。

1、控制體重很重要

研究發現,超重或肥胖可增加11種癌症風險。其中成年女性體重每增加5kg,絕經後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增加11%,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39%,卵巢癌風險增加13%;成年男性體重每增加5kg,其結腸癌風險增加9%,腎癌風險為正常體重成年男性的1.42倍。

2、切勿久坐

研究發現,體育鍛煉幫助我們保持健康的激素水平、新陳代謝能力、增強免疫力,不僅能降低乳腺癌、結腸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而且相比缺乏鍛煉的人,達到最低運動推薦水平(每周代謝當量7.5~15)者癌症死亡風險可降低20%。

科學家建議每天至少60分鐘的身體活動或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

3、重視體重

千萬不要輕視體檢的作用,每年的定期體檢不能少。若意外發現癌症,早期就可以給予正確的治療方案,可大大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

4、努力離開煙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g,女性不超過15g。

吸煙者的癌症死亡率比非吸煙者高2倍,重度吸煙者則高4倍,一定要努力戒煙!

5、戒怒、戒躁

保持愉快心情,盡量做到凡事放寬心,避免生氣、煩躁等情緒,若有心結應及時求助身邊的人或專業的心理醫生解開,不要將鬱結留在心裡。

6、保證作息

勞逸結合、注意作息規律,不要熬夜,不要熬夜,不要熬夜,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7、母乳餵養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發表調查報告說,全球女性中3/4的人不知道產後6個月用母乳餵養新生兒能夠有效降低母親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母乳餵養對母親和孩子都有好處,不僅能降低母親罹患乳腺癌的風險,還能幫助保持嬰兒的健康體重。

8、吃肉要有度

豬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動物肉類為紅肉。WHO將紅肉列為IIA類致癌物,將加工肉類列為I類致癌物,它們主要導致結直腸癌的發生。

此外還有研究發現,每天多吃50g加工肉製品,癌症的發病風險會升高 11%,但是該研究並未發現紅肉與癌症的發病風險有關。

建議,每周紅肉及加工肉製品的攝入不超過500g。

9、綠色飲食

選擇蔬菜、水果等食物增加纖維素的攝入,既可以增強飽腹感,也可以減少熱量的攝入。高纖維食物中,芹菜、蘋果、胡蘿蔔、白菜、筍等都是日常易取得的果蔬。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也是很好的鈣質來源,可幫助保護體內的正常細胞不受損傷,從而減少癌症風險。

10、日常防癌可補硒

硒元素,有「抗癌大王」之稱,在腫瘤醫院也經常可以看到腫瘤患者服用含硒藥物及富硒食品。早在2003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確認硒是抑癌劑。

提高免疫力,預防癌症

我國2/3的土壤缺乏硒元素,且人體自身無法合成硒元素,營養短板會讓癌細胞有機可趁。而充足的硒不僅能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清除多餘自由基,排出體內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還能激活並增強三種免疫系統調節機制,降低前列腺癌、結腸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白血病等風險。

抑制癌症生長、抑制轉移

對於癌症患者,硒元素可以從多方面抑制腫瘤的生長、轉移及複發。

一方面,硒元素可以抑制腫瘤血管形成,也就是切斷腫瘤的「糧草」,使腫瘤因缺乏營養物質、喪失代謝渠道而逐漸壞死;另一方面,硒能通過多種途徑調節與腫瘤生物學特性有關的基因表達和蛋白合成,誘導腫瘤分化並抑制其生長。

降低放化療副作用,防止複發

對於放、化療患者,最擔心的是「癌症邊治療、邊擴散、邊轉移」。

補硒不但可減少噁心、食慾減退、嚴重脫髮等毒副反應,減輕白細胞的下降程度,還能顯著降低腫瘤細胞對化療的耐藥性,使腫瘤細胞始終對化療保持敏感,易於治療,防止複發。

大醫生推薦·防癌必備

程海湖 富硒酵母螺旋藻片

世界唯一一個程海湖

螺旋藻的天堂

富硒培養 抗癌小能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父子三人接連癌症,註:癌症不傳染,但有基因遺傳
更年期是癌症「小高峰」,這4個秘訣學到手就能救命!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