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越千年的手工技藝——萊州草辮

穿越千年的手工技藝——萊州草辮

萊州草辮

草辮,是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手工技藝,其利用各地所產的草,就地取材,編成各種生活用品,如提籃、果盒、杯套、盆墊、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種彩色的草,編織各種圖案,有的則編好後加印裝飾紋樣。既經濟實用,又美觀大方。

前世傳奇

《萊州史志》記載,掖縣(今萊州)沙河草辮已有上千年歷史,而草辮從明代經直隸、豫州等地在國內漸漸傳播。清朝時期,草辮加工的草辮工藝品,受到外商的青睞,沙河商人紛紛成立辮庄,大小有20餘處,就「乾和順」一家辮庄就僱傭工人1000餘人,萊州沙河一帶男女老少幾乎都能掐各式各的草辮。

(有著1500年傳統歷史的萊州沙河草辯編織工藝在民間依然保持著 劉志剛攝)

到了民國初年,我國草辮「沙河白」「沙河黃」「沙河鋸條」「萊州花」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獲得特別獎,被譽為優質的草帽草辮。從那時起,萊州草辮工藝就引起廣泛關注,上門求藝者絡繹不絕,小小的沙河鎮各村落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他們學成後把這門手藝帶回家鄉,造福家鄉人民。草辮的應用與發展逐漸在全國普及,草辮成為很多鄉村婦女擅長的手藝。但由於日寇侵略萊州,各個辮庄幾乎全部停業,甚至有些編法在這個時期失傳。

(他們就是用這一根根「麥草」為原材料,編織成了一個跨時代的傳奇神話 劉志剛攝)

新中國成立後,掖縣政府成立了公私合營的「希新草辮廠」和「育新草辮廠」,這兩個廠後來統一合併成「萊州市草制藝品廠」,這重新激起當地人對草辮的極大熱情,他們紛紛重操舊業,投入到草辮加工中來,湧現出不少能工巧匠,他們既能編製各種花樣,又擅長創新設計新花樣,楊玉興就是其中之一,他別出心裁,創造出花樣新穎、造型新奇的工藝製品,技藝精湛,他能在不超過2毫米的細麥秸上劈分細絲,創造出「扇子面」「篩子」「粽子」「蜈蚣」等形態各異的工藝品,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而老手藝人李玉屏可掐出2千多個草辮花樣。隨著歷史積澱,民間傳承,萊州漸漸成為中國草辮之鄉,全國草辮編製基地。

(製作草辮所使用的工具)

今生故事

(走向世界的琳琅滿目的產品 劉志剛攝)

萊州草辮從工藝到原料都很講究,原料主要取自沙河一帶的麥稈,其中「沙河白」「沙河黃」「沙河鋸條」「萊州花」最為常用。「沙河白」色澤潔白,形狀細直,質地柔軟而富有韌性;「沙河黃」則色澤如黃金,反光透亮;「沙河鋸條」因其形狀如鋸條,富於動感,且編辮時,依據鋸形,編出的辮兒極具藝術感。前三種數量相對較少,資源稀缺,而「萊州花」資源豐富,較普遍,尤其是在沙河草辮獲得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特別獎後,「萊州花」更加廣受讚譽。

(普通的麥稈要經過嚴格的挑選才能選出優良的原材料如「沙河白、沙河黃、沙河鋸條、萊州花等 劉志剛攝)

草辮首先「選麥草」,一般要選用柔韌挺闊的「紅麥」。 接下來就是「掐辮」,掐法有點像婦女編辮子,而「掐辮」的方法有多種,有掐三根的,有掐四根、五根的,還有掐到七根、九根的,技法高超的還能掐到十二根。是要根據花樣品種設計的需要來決定「掐」的根數。拇指掐正面,食指掐反面,通過不同的壓、挑使麥草絞結成不同的花紋圖案,花樣也隨之增多,假如要掐七根的草辮,就要先掐四根草的一邊,用第一根草壓第二根草,挑第三根和第四根,這種方法叫「壓一挑二」。然後,再用同種方法掐另一邊。依次輪換,當掐到麥草根時,從其根部間隙間插上另一根草,這叫「續草」。尋常的麥草在手藝嫻熟人的手裡上下翻飛,不一會兒就成了漂亮的草辮。

(根據不同的客戶要求選擇不同的編織圖案。劉志剛攝)

掐好的辮子一般要經過漂白和熏染。將草辮放入大缸里,加入水和漂白粉,把大缸密閉封好,等待6-7天的時間才能漂好,漂好的草辮色澤白凈。熏染又叫「熏辮子」,在一個鐵盆里放上適量的硫磺,再把草辮放在房間空場地的格架上,或者放在大炕上,點燃硫磺,熏一晚上即可。熏染後的草辮色澤光亮,如地板被打蠟一般,富有韌性,結實耐久。有些草辮還需要染成各種顏色。把草辮用棉線一一縫訂在一起,編織成提籃、蒲團、草帽、掛件、擺件、兒童玩具、鍋盆蓋墊等各種用品,具有生活情趣,廣受好評。

(「掐」草辯技巧很豐富可分為「掐三根、五根、六根、七根的、最多的絕活兒能掐到12根」 劉志剛攝)

(文字資料來源:劉志剛)

業內品析

俞祖華

魯東大學教授

草辮工藝已經發展一千多年,在悠悠歷史長河中,辛勤的勞動人民利用勤勞的智慧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僅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手工技藝基礎性資料、原始手工業發展資料,而且創造了重要的經濟價值、實用價值以及美學價值。和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拮据相似,此技藝亟待傳承。

劉志剛

山東工商學院老師、煙台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據萊州當地資料記載,萊州草辮歷史悠久,已經有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並以此為發源地向全國傳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草辮牢牢佔據了中國出口市場的一席之地,為中國換來大量真金白銀,創造巨額外匯。但隨著工業品不斷更新,皮革製品、塑料製品、紙製品開始替代了草辮的實用價值,草辮製品也被人們逐漸放棄。

在我看來,在現今想要將草辮重新發揚起來,需要一個良好的旅遊環境,並充分的發揮其非遺特點,開發旅遊紀念品,這就要求草辮根據目標客戶群的審美進行生產。當前草辮的主要消費者是女性消費者這就需要草辮從業人員在圖案上有更好的革新,在使用傳統老圖案的歷史文化性的同時,研究時尚化的圖案,才能更好地吸引年輕人、特別是時尚女性的眼球。同時可放眼國外市場,根據外國人的喜愛,加入歐洲、非洲等地區的元素來設計,比如韓國人喜歡的八卦,日本人喜歡的佛教等。

當然,人們也不能放棄草辮的實用價值,可根據不同年齡段,做成各種各樣的實用消耗品,並在產品花色品種上不斷地更新,與時尚接軌、與時俱進,創造出貼合當前審美的產品。還可結合皮革、塑料、紙等元素進行混搭,製成皮包、茶具等實用性的產品。

非遺資源的保護傳承大多是通過傳承人的口傳心授,受傳承人的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影響,非遺項目存在著傳承不正統甚至是失傳的可能,而民間的吆喝聲、叫賣聲等民俗文化更是逐漸流失。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煙台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眾多,民俗文化底蘊深厚,自然有更多的非遺項目需要人們領略、傳承。

《講述非遺故事》系列稿件將採用記錄的形式,走過煙台全境,帶領讀者品味非物質文化的獨特魅力,切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導人們體驗、了解、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民族文脈得以更好的傳播和繼承。

萬科V盟攜手大小新聞弘揚煙台傳統文化,讚美城市生活,志願保護傳承煙台非遺文化。

《講述非遺故事》系列③

GIF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坡賞石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東坡賞石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