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中的宇宙、人生智慧以及哲學思想之五

《道德經》中的宇宙、人生智慧以及哲學思想之五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傳說老子出生時就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人稱為老子。他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著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提出了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譯文:道是獨一無二的,道本身包含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形成一種適勻的狀態,萬物在這種狀態中產生。萬物背陰而向陽,並且在陰陽二氣的互相激蕩而成新的和諧體。人們不喜歡的,是孤獨、單一的,而王公卻以獨家寡人自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減損它卻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卻反而得到減損。別人這樣教導我,我也這樣去教導別人。我把這句話當作施教的宗旨。

本章中,老子並不是把一、二、三看作具體的事物和具體數量。它們只是表示「道」生萬物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這就是「沖氣以為和」。這裡老從多元論的宇宙觀發展為一元論的宇宙觀,還講了「柔弱退守」的原則。「謙虛使人進步」,「謙受益」,這也是我們常常聽到的道理。

43.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譯文:天下最柔弱的東西,騰越穿行於最堅硬的東西中;無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沒有間隙的東西。我因此認識到「無為」的益處。「不言」的教導,「無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趕上它的了。

這章里,老子講了「柔弱」可以勝「剛強」的道理。最柔弱的東西裡面,蓄積著人們看不見的巨大力量,使最堅強的東西無法抵擋。「柔弱」發揮出來的作用,在於「無為」。水是最柔的東西,但它卻能夠穿山透地。所以老子以水來比喻柔能勝剛的道理。老子認為,「柔弱」是萬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現,也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徵,「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即柔弱可以戰勝剛強的,這是深刻的辯證法的智慧。「柔」,也可理解為言語、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都是天下之至柔,都是上善若水,都是潤物細無聲的。

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譯文:最完滿的東西,好似有缺失一樣,但它的作用永遠不會衰竭;最充盈的東西,好似是空虛一樣,但是它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最正直的東西,好似有彎曲一樣;最靈巧的東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辯才,好似不善言辭一樣。安靜化解躁動,寒冷化解暑熱。清靜無為可以作為天下的準則。

這一章從「人格」的角度,講了內容和形式、本質和現象的辯證關係。意在說明,高尚的人格,不是外形上的顯露,而是內在生命的含藏內收。

47.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譯文:不出家門,就知道天下事;不望窗外,就可以認識日月星辰運行的自然規律。他向外奔逐得越遠,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所以,有「道」的聖人不出行卻能夠推知事理,不窺見而能知「大道」,不妄為而可以有所成就。

這一章主要談的是哲學上的認識論。這裡的基本觀點是:在認識上純任感覺經驗是靠不住的。因為這樣做無法深入事物的內部,不能認識事物的全體,而且還會擾亂人的心靈。那麼,要認識事物就只有靠內在的自省,下功夫自我修養,才能領悟「天道」,知曉天下萬物的變化發展規律。在老子看來,天下萬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的,掌握了這種規律,便可洞察事物的運行情況。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文:「大道」創生萬物,「德性」養育萬物。外界環境賦萬物以形體,各種力量的相互作用促萬物以成長。故此,萬物莫不尊崇道而重視德性。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性所以被重視,就是由於道生長萬物而不加以干涉,德性畜養萬物而不加以主宰,順其自然。因而,道生長萬物,德養育萬物,使萬物生長發展,成熟結果,使其受到撫養、保護。生長萬物而不居為己有,撫育萬物而不自居有功,導引萬物而不主宰,這就是奧妙玄遠的德。

老子在這章里再一次發揮了「道」以「無為」的方式生養了萬物的思想。本章里的「玄德」即「上德」。老子認為,「道」生長萬物,「德」養育萬物,但「道」和「德」並不干涉萬物的生長繁衍,而是順其自然。「德」是「道」的化身,是「道」的天地間的具體作用。萬物由「道」產生,「道」生萬物之後,又內在於萬物,成為萬物各自的本性。萬物依據各自的本性而發展各別獨特的存在。通過周圍環境的培養,使各物生長成熟。「道」以「無為」的方式生養了萬物,萬物順應著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並各自適應著自己所處的具體環境而生長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小文 的精彩文章:

《中庸》里那些喻世明言,你知道哪些?
《論語》中的這些話,你記住了嗎?

TAG:文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