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電影的市場到底好不好?
圖說:《村戲》劇照 網路圖
《村戲》選擇了大象點映作長線放映,在這個春天,也有與商業大片硬碰硬的文藝電影。比如《清水裡的刀子》,這部電影由爾冬陞、張猛和萬瑪才旦三位導演監製,改編自作家石舒清獲得魯迅文學獎的同名小說,用極簡古典的獨特風格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西海固地區的關於死亡的故事,憑藉其考究的構圖、細緻的布光、風格化和形式化的攝影,以及具有意蘊的故事,影片在2016年釜山國際電影節上奪得最高大獎新浪潮獎,又在全球二十多個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多項獎項。《清水裡的刀子》成色自不必贅述,但上映三天,僅獲得了29.8萬元的票房,多少令人唏噓。
即便不與同檔期好萊塢商業大片《頭號玩家》相比,春節熱映至今的《紅海行動》僅4月6日一天也有614萬元票房進賬。而這個數字可能是去年年底上映的《老獸》全部票房的三倍有餘,該片主演塗們獲得台灣金馬影展最佳男主角獎,影片獲得最佳原著劇本獎。
圖說:《百鳥朝鳳》出品方之一方勵曾因該片下跪 網路圖
搞聯盟 多少有些進展
其實,每隔一段時間,電影圈內就會掀起一場關於文藝片生存窘境的探討。從王小帥為《闖入者》怒懟,到方勵因《百鳥朝鳳》下跪,中國電影人對建立藝術院線的議題呼籲了多年,終於全國藝術電影聯盟(簡稱「藝聯」)於2016年10月成立,最初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48個城市精選了100個影廳作為聯盟核心影廳,保證每天安排3場、每周安排10個黃金場次放映藝術電影。截至2017年12月,藝聯已經簽約了576塊銀幕,預計2018年將達到1000塊,最終接納3000塊動態放映銀幕。
且不說因為奧斯卡得獎而大熱的《三塊廣告牌》獲得了近6500萬的票房收入,正在上映的日本電影《第三度嫌疑人》,上映八天也有352萬元的票房進賬。此前《海邊的曼徹斯特》通過藝聯近三個月的長線放映,共取得了818萬元的累計票房,作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嘗試分線發行的模式的電影——只在藝聯加盟影廳中放映,成績堪稱不俗。
圖說:《我的詩篇》海報 網路圖
論未來 路漫漫道且長
藝聯之外,大象點映的成績也值得一提,大象點映平台點映過的影片既有國內文藝片,也有國外BBC等製作精良的紀錄片,包括《我的詩篇》《冬》《千錘百鍊》《八月》《地球:神奇的一天》等,共點映了1800多場,大約15萬人次。其中紀錄電影《搖搖晃晃的人間》自去年6月28日上線以來,放映超過600場,累計觀眾超過4萬人,票房近170萬。就連視頻網站也在去年加入到為藝術電影鼓與呼的潮流中——愛奇藝試水了「文藝院線」專欄,此舉希望借互聯網平台延長藝術電影的「生命線」。和實體影院為排片率錙銖必較不同,互聯網可承載的內容、數量和範圍遠大於院線。在最新上線的片單里,就包括《羅莎媽媽》《海倫娜之路》《天文館》《成長之路》《一念無明》等頗具關注度的文藝佳作,而且是枝裕和的舊作,柏林、戛納、威尼斯的獲獎作品也悉數在列。
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一方面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差異化發展的空間已經打開,時機或許業已到來,但他同時指出,「藝術院線等差異化電影市場體系的建設,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也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但的確是中國電影從粗放型、數量型到精細化、集約化、普惠化方向轉變的關鍵所在。」(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去漢源匯,在影像里「重溫張國榮」
※業內人士齊開火:中國電影究竟該拿「票補」怎麼辦?
TAG:新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