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片現在太猛了!敢把這種「敏感題材」拍成電影,中國人不敢想
什麼時候開始,印度影片越來越能俘獲中國觀眾的心了?
8年前,印度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想必大部分人應該都看過,男神阿米爾汗主演,在影片中直接大膽開懟「應試教育」。
去年的《摔跤吧爸爸》可以說是刷爆朋友圈的神作。
今年,印度又一力作《起跑線》在清明節的檔期上映了,「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朋友們熟不熟悉?網友紛紛疑惑怎麼在我國日常的事情我們拍不出來人家拍的那麼好?
這部揭露社會現實的話題電影,從最直觀的口碑上來看,確實值得一看!
之所以這些印度影片能在中國大火,就是因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折射社會問題。觀眾表示:「能把一部教育題材的電影拍得這麼好玩相當可以了,搞笑也暖心」。
反映社會現實,批判社會不公!老實講這是最容易戳到中國觀眾痛點的,所以這一次把視線聚焦到教育問題上的《起跑線》再一次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原來印度人也那麼重視「學區房」,雖然文化不同,但天下父母的心情都是一樣的。
《起跑線》主要講述了拉吉和米塔這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幼兒園開始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峰而絞盡腦汁擇校的經歷。這是一部幽默諷刺喜劇,以搞笑的方式讓人們去思考現實。
拉吉(伊爾凡·可汗飾演)是月光集市一家高檔服裝店的老闆,在當地是個小有名氣的富商,對女兒的教育態度就是:佛系。
不過偏偏拉吉是裁縫出身,即便現在住著豪宅,在別人眼裡也是上不了檯面的暴發戶。
而妻子米塔(薩巴·卡瑪爾飾演)她的同學各個在社會上有頭有臉,這讓她耿耿於懷,所以她把她的希望都寄託於女兒身上,與中國的虎媽貓爸一樣,米塔對於女兒的教育十分擔憂,表示一定要讓女兒進入最好的學校。
《起跑線》的故事情節就像是中國的「孟母三遷」,拉吉和米塔為了將女兒送進名校幼兒園幾番折騰搬家。
為了讓女兒進名校幼兒園,拉吉天不亮就去排隊報名,但因為缺乏經驗,最後無功而返。
了解到好的學校要求學生必須住在學區房,想想中國學區房的房價觀眾們是不是也覺得頭疼。另外孩子的父母也要接受各種考核,除了學歷、職業等硬性指標,父母的談吐思維、衣著品味等等也要納入考量。
於是夫妻倆花重金搬進學區房,假裝上流人士,卻洋相百出。
搬入富人區之後,鄰居們不讓自己的孩子和皮雅玩。
折騰一番,拉吉的女兒皮雅還是被學校拒絕了,拒絕的理由是,「學校不想錄用店鋪老闆的孩子」。學校還說,孩子的智商夠格,問題出在拉吉夫婦身上。
這種現象,拼爹拼媽恰恰在中國也是存在的,孩子由於父母「不夠格」而無法進入好的學校,所以這也成了中國家長的痛點。
名校面試失敗後,聽說印度政府規定包括名校在內的每所學校,必須有25%的入學配額,留給貧困學生。於是兩人又搬到貧民區,開始扮演窮人,為女兒「爭取」寶貴的入學配額。
當拉吉表現出對貧困生活的不適應時,他的貧民鄰居熱心的告訴他:如何在貧困中生存是門藝術。emmmmm讓人哭笑不得。
結果通過抽籤爭取學校給窮人的名額時,冒充窮人的拉吉的孩子抽到了名額,這位貧民鄰居的孩子卻失去了寶貴的機會。
拉吉非常愧疚、過意不去,於是他找到這所名校的校長,告訴校長自己「冒充窮人」的真相,希望名額還給真正的窮人。
最後他們又搬回了高檔住宅區,在這幾番經歷中夫婦倆發現在貧民窟的生活最真實,人與人之間也最真誠。
眾所周知,印度有種姓制度,人生下來就分三六九等,社會貧富差距非常大,階層固化也特別嚴重...
就像影片中,私立學校可以媲美五星級酒店,有空調課堂、歐式食堂,游泳池還是恆溫的,教育理念先進,與國際接軌
然而窮人的孩子只能待在連椅子和課本都沒有的公立學校,校舍破舊不堪,孩子們光著腳板在沙土鋪就的操場上跑來跑去。
在印度,學校已經成為利益交換的場所,就是有錢人的遊戲。
影片在最後揭露了印度教育資源分配和教育系統腐敗的犀利問題,引導觀眾積極思考。
電影中所反映的印度擇校熱、學區房、社會不公等社會現象,讓面臨相似教育問題的中國觀眾感同身受。
選擇名校原本是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如果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禁讓人反思初衷,和教育的意義。
還有母親米塔執意要讓女兒上好學校的焦慮,中國家長也深有體會,還有所謂的「興趣班」,與其說培養興趣不如說是強加給孩子的負擔。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中國家長根深蒂固的觀念,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最起碼要做到的還是要遵從良心和守住做人的底線,正視教育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