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零基礎學艾灸,艾灸高手養成記

零基礎學艾灸,艾灸高手養成記

艾灸的藥理基礎

艾灸療法是傳統中醫學中防病救疾的獨特治療模式之一,是中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艾為純陽之物,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

艾灸的治病原理

第一:艾的熱效應的作用原理。

以熱引熱: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虛寒之症,內氣虛也,臟腑寒也,用艾灸純陽之火引出體內正氣陽氣,逼出體內濕氣寒氣,比如古艾世家的督灸,就是助陽的灸法典型。

借熱助陽:從中醫的陰陽角度來講,最能代表陽氣的是太陽。古人發現,把乾燥的艾絨放在太陽底下烤,會起到一個助燃的作用,叫做「引天火」。古人發現艾的扶陽效果最好,所以選擇艾作為艾灸的原材料。

解表驅邪:人為什麼要生病呢?主要是人體外面的風寒暑濕燥火,中醫管它叫邪氣。這種東西不斷地由體外進入體內,我們就會生病。治病的過程剛好是反過來的:通過陽氣不斷地生髮,由里往外,把進入體內的邪氣不斷地排泄出去,就是中醫講的治療疾病的過程。

第二:艾的藥效應作用原理。

艾屬於溫經止血藥,能夠溫經止血,散寒止痛。治療虛寒性的出血(尤其是婦女崩漏下血);主治月經不調、痛經、腹部冷痛等婦科病,尤善調經,為婦科下焦虛寒或寒客胞宮之要葯;能溫運氣血,透達經絡。

第三:艾火的紅外線理療機理

艾灸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是一種十分有效並適應於機體治療的物理因子紅外線,主要為近紅外線,熱力穿透性強,可以透達10mm以上,並被機體吸收,被毛細血管傳輸到更深遠的部位;艾灸的紅外線可以促進細胞代謝,增強免疫能力。

第四:艾的止痛的作用原理。

氣血通暢消瘀散結。不通則痛,氣血瘀滯而腫,艾灸之法,破結化堅,以通為用,引毒外出。

第五:經絡穴位對灸法敏感。

有一種灸法叫熱敏灸,灸感能夠沿經絡穴位走竄。葯之不到,針之不及,必須灸之,所以艾灸的經絡穴位療法療效顯著。

正是有這些療救疾病的機理,才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

艾灸的保健作用是什麼?

1、溫經散寒,行氣通絡。

2、扶陽固脫,昇陽舉陷。

3、泄熱拔毒,消瘀散結。

4、防病保健,延年益壽。

艾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整體調節作用、品質調節作用、自限調節作用。

艾灸時出現的熱敏灸感怎樣?

1、透熱:從皮膚表面深透組織深部,直達臟腑。

2、擴熱:以灸點為中心向四周大面積擴散。

3、傳熱:艾灸的效應沿經絡向遠端傳導。

4、局部不熱遠部熱:施灸部位不熱,而在施灸部位的遠端某處感覺熱感。

5、表面不熱深部熱:施灸表面皮膚不熱或者微熱,而皮下深部組織甚至深部臟腑感覺熱感強烈。

6、非熱感覺:酸麻脹痛、壓重、冷等非熱感覺。

艾灸時間和劑量是怎麼樣的?

艾灸要達到最好效果,一定給予飽和灸量,直到灸感消失變化為止,這個劑量就是最佳飽和劑量,施灸時間從10分鐘到200分鐘不止。

艾灸配穴方法

1、局部病症

單一病症或有明顯的病灶反應點的病症:主要選擇阿是穴(也就是病灶的位置或對應的反應點),如局部的疼痛、局部的皮炎或濕疹、網球肘、關節炎等。

2、全身性疾病(免疫機能)

判斷是否全身性疾病:如果是全身性的疾病,一般都會和提高免疫機能的穴位搭配,如:大椎、曲池、氣海、關元、足三里等,若和血液有關的疾病還需要加灸膈腧、血海等,以達到根除的效果。如蕁麻疹,除了灸治疹子發作明顯的局部阿是穴,還要配合大椎、曲池、膈腧、氣海、關元、血海,足三里等穴位。

3、病程長短

判斷是不是慢性病:慢性疾病由於病程較長,往往會造成身體元氣受損,臟腑失調,所以往往加灸扶陽保元的關元和調理臟腑的足三里。

4、臟腑辯證(經絡辯證)

判斷是不是跟臟腑有關的疾病:如果和臟腑有關,除了在相應臟腑的附近取穴,再搭配背上的相應俞穴,另外配合下肢的足三里。如胃炎,可以選取附近的上脘、中脘或下脘(根據病症反應的位置選取),再配上背後的胃俞穴,然後加上足三里。同樣如果是肝病,就可以選擇肝部附近的期門,加背上的肝腧,配合下肢的足三里。

5、經驗穴選擇

有沒有經驗穴:如疝氣用大墩,眼病加曲池;痔瘡用孔最;便秘泄瀉取天樞;牙疼合谷;崩漏隱白;神經系統或下陷病症選百會等。

6、選穴要點

有點選阿是穴,其次選線、面選局部代表性穴位,最後選其他選熱敏點、壓痛點或經絡結節部位。總結下來就是:第一他有沒有局部的癥狀,如果有局部反映點我們先選阿是穴。第二如果沒有局部的反映點,我看他是不是全身性的?如果是全身性的要提高集體免疫機能。第三屬不屬於慢性疾病,慢性病時間長了就要用足三里和關元。第四經驗穴,這個是靠我們總結的。

艾灸灸法選擇

艾灸有很多種灸法,比如最常見的懸灸,包含迴旋灸、雀啄灸、巡經往返灸等;隔物灸,包含隔物灸都有哪些灸?隔姜灸療法大同小異的有,「隔蒜灸」、「鋪灸」(以蒜泥或姜泥鋪於穴位上) 、「隔鹽灸」、「附子灸、」、「隔蔥灸」、「花椒灸」、「黃土灸」、「黃蠟灸」、「硫黃灸」、「葯錠炎」、「葯捻灸」等等;大灸法,包含督灸、臍灸、膏灸、熱敏灸等;特種灸法,包含馬氏運動灸、實安灸、葦管器灸、隔核桃眼睛灸、騎竹馬灸等。

國家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規範化工程

國家中醫藥適宜技術認證「中醫灸療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艾灸實證之嘔吐、發燒
皮膚瘙癢的艾灸治療方法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