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不應鼓勵農民造飛機、潛艇、機器人|大象公會

為什麼不應鼓勵農民造飛機、潛艇、機器人|大象公會

為什麼中國農民自己造飛機、潛艇、機器人的新聞層出不窮,而西方國家卻幾乎沒有這樣的新聞?




文|黃章晉




中國農民以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勞著稱,但他們從來不乏夢想家——中國每個地方都有農民自己造飛機的新聞,他們為了飛行夢,往往不惜傾家蕩產,他們完全可算世界上最熱愛造飛機的人。




中國媒體也尤其熱愛報道他們的事迹,但很少有人意識到,他們一時興起的報道之後,會造成怎樣的結果。




最愛造飛機的人民




中國媒體上第一個造飛機的農民是四川綿陽永樂縣的曹正書,他 1984 年開始造飛機,1986 年完工。此後,中國各地源源不斷出現飛行夢被點燃的農民,即使在極為偏僻貧困的地區也不乏這種夢想家,譬如新疆阿克蘇溫宿縣尤喀克庫爾巴格村的西熱艾力·艾買提。





▍沒親眼見過真飛機的西熱艾力·艾買提與他花費全部積蓄造出來的「飛機」半成品




這些人的飛行夢有時非常簡單,現已年過七旬的曹正書,為了飛行夢曾多次受傷,他只希望自己的飛機能飛過油菜花的高度,而吉林公主嶺響水鎮鳳凰坨村農民王清亮認為,只要能飛離地面一尺就算成功。







▍王清亮與他一張圖紙沒用便造出的塑料布「飛機」




因為農村湧現大批民間飛行家,2006 年中國還誕生了一部叫《飛》的電影,男主角劉百剛身上集中了各地飛行家的影子,在歷盡挫折磨難後,片尾劉百剛自製的小飛機輕盈地直飛藍天。




然而,像電影《飛》的主人公一樣的成功者寥寥可數。曹正書 20 年裡造了 10 架飛機,從固定翼飛機到旋翼機,他幾乎把自己知道的飛機都製造了一遍,但仍未如願。這足以讓發明了飛機的萊特兄弟汗顏——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 1903 年 12 月 17 日成功起飛前,只造過兩架滑翔機。







▍曹正書第六次試飛失敗現場




曹正書雖然從未升空,但因為不屈不撓,曾被請入四川大學校園與大學生們座談。曹正書還不是製造飛機數量最多的,寧夏西吉縣農民楊飛虎一共造了 12 架飛機,最終幸運地飛離了地面。




最幸運的大概是寧夏銀川郊區紅花鄉北塔村的劉亦兵。1997 年他的飛機成功飛上藍天,被航空界和眾多的媒體稱作「中國農民第一飛」,劉亦兵的名字和飛機因此被載入《中國航空史》。







▍「中國農民第一飛」劉亦兵在首次試飛成功後滿臉喜悅的向鄉親們招手



中國農民飛行家雖然大都誤了生計甚至耗盡財力,但社會對他們的關注和肯定多少可算安慰。通常只要開始鼓搗,就多半會被媒體正面報道,很多人正是因為看到媒體的熱情報道才燃起了飛行夢。




相比之下,萊特兄弟贏得公眾認可就艱難得多。他們劃時代的第一次飛行,儘管有詳盡的滯空時間和飛行距離記錄——這比中國的後輩們嚴謹得多,並且有 5 名證人,但當時多數媒體拒絕報道。




一些中國農民飛行夢想家們製造飛行器思路之奇特,完全可以摘掉中國人缺少想像力的帽子,譬如不少人從鴿子和麻雀中獲得靈感,製造像鳥兒一樣翅膀撲扇的飛機,貴州省平壩農民黃國峻則是比著蜻蜓造飛機。





▍中國農民製造的撲翼機




安徽宿洲市蕭縣農民杜文達大概是最有雄心的,他讀五年級時看到一本《飛碟探索》便牢記於心,2004 年杜文達的父老鄉親賣牛賣房集資 50 萬元,在他帶領下成立環宇飛碟科技有限研究所,立志要發明飛碟。







▍夾著香煙、暢談飛碟夢的杜文達




國外的飛行家們也注意到了中國農民特殊的造飛機熱情。瀋陽 63 歲農民丁世路製造的飛機成功「離地 1 米,滯空數秒」後,還在美國 EAA(全美實驗飛機協會)等專業媒體佔據了重要位置。







▍BUSINESS INSIDER 對瀋陽農民丁世路造飛機的整理性報道




但美國人對中國農民的探索熱情持懷疑態度。EAA 資深編輯帕特·潘澤拉直接用上了《值得稱讚的努力,但它是一架飛機嗎?》的標題,批評道:「雖然我們對這種痴迷於飛行的現象大加讚賞,但我不得不承認,丁世路要是再這樣繼續下去,遲早會出問題。雖然報道並沒有提到這一點,但他顯然沒有受過任何飛行訓練。」







▍山寨氣息十足的各路「自製飛機」




不同的飛行家之路




美國人當然不能理解中國農民為什麼要自己造飛機。在西方國家,飛行愛好者數量極為龐大,民間擁有大量飛機,尤其美國,民間裝備的各類舊式軍機之多,足以打贏一個中小國家。





▍被美國飛機收藏家和航空愛好者駕駛上天的P-51野馬戰鬥機




他們實現飛行夢的門檻很低,無論普通商用機和超輕型飛機駕駛資格都很容易獲得。在美國,超輕飛行器不需要獲得執照,輕型飛機駕照也不難獲得。如果不參與商業運營,休閑飛機員執照和私人飛行員執照和中國的汽車駕照一樣容易。




獲得駕駛資格後,弄到架飛機也不是難事——美國私人小飛機的價格並不算高昂,很多人都能負擔得起。就算買不起飛機,成熟的租賃產業也可以很便宜地租到飛機。








▍飛行,對美國人來說更像是一種休閑娛樂的興趣愛好




他們很容易找到組織。除了各地的民間飛行俱樂部,還有各種節日活動。以世界最大的航空活動「飛行聚會」(EAA AirVenture Oshkosh)為例,這個由 EAA 組織的民間活動,每年七月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維特曼機場舉行,自己駕著飛機參與活動的愛好者多達上萬。







▍美國 EAA AirVenture Oshkosh 盛況




中國農民執迷於自己造飛機,實屬不得已:普通人獲得飛行駕照可謂難於上青天。就算有了執照,也不能隨意駕駛——中國空域大部分受空軍管制,低空領域對私人飛行器開放還是相當近的事。若走正規渠道申報休閑飛行,一般平民幾乎連門都不可能摸著。




價格更讓一般人望而卻步。以直升飛機為例,若想租賃,光申報航線、航務、機務、踩點的服務費就要 10 萬元,租金更是相當可觀——根據機型和座位數從每小時 10000 元到 65000 元左右不等,且最低起租時間為 3 小時。







▍新疆奎屯,一場「婚車」費用近 20 萬元的直升機婚禮




以這個標準計算,租一次直升機的飛行費用高達 15 萬元人民幣以上。對普通農民來說相當於 5 年以上的凈收入——這差不多正好是那些執迷於自己造飛機的農民多年積累的花費,它可以在國外買一架超輕型飛機。





▍法國設計師制設計的 cricri 超輕型飛機,只要 10 萬元人民幣




所以,中國就算有所謂飛行俱樂部,也和遊艇俱樂部、高爾夫俱樂部一樣,只是少數權貴內部交際的會所。要想實現飛行夢,還得自己造飛機,而且最好是個農民——因為只有農民才有造飛機的場地。




並非只有中國農民自己動手設計製造飛機,奈及利亞 24 歲的穆巴拉克·阿卜杜拉希製造的飛機,頗有中國民間飛機的神韻,不同的是,這位黑人青年製造的直升機真的能飛。







▍奈及利亞卡諾,24 歲的穆巴拉克·阿卜杜拉希與他造出的直升機




外國人怎麼自己造飛機




西方人普遍比中國人有更好的動手能力,涉及到機械領域差距就更為明顯——畢竟中國人普遍接觸機械設備比西方晚了半個世紀甚至更長。但是,西方很少有自己造飛機的新聞。




這不意味著他們沒有自己動手造飛機的熱情——西方國家自己動手造飛機的人是中國的千百倍之多,只是他們大多不會自己設計飛機甚至是重新發明飛機,而是購買現成的套材或設計圖。







▍Lancair-IVP 自製飛機




戰後西方寬鬆成熟的自製航空管理體制催生了一個巨大的市場。只要有一般的手工技能和基本機械加工經驗,就可以購買現成的套材自己組裝成飛機。今天美國僅註冊的自製飛機就超過兩萬多架,它並不包括通常在中國會被歸於飛機之列的傘翼飛行器。




中國偶爾有人會製造出性能特別出色的飛機,其實是因為從國外買來現成套材組裝的,所以很輕鬆就實現了飛行夢。這在國外只是普通人的正常愛好,但在中國就成了會上電視的傳奇故事。





▍深圳攝影師楊偉民花十多萬元購買國外套材自製的飛機




國外也有極少數人會像中國農民一樣完全自行設計製造飛行器,但他們往往是為了創造航空紀錄,譬如英國 90 多歲的老人肯恩·沃利斯從 1959 年以來共製造了 20 架旋翼機,都只是為了打破世界紀錄,他原本就是空軍中校,曾當過 007 替身。





▍沃利斯和他自製的雙旋翼飛行器




自製飛機創紀錄的最著名例子,莫過於迪克·魯坦和珍娜·耶格爾駕駛的「旅行者號」,這架自製飛機於 1986 年 12 月 14 日至 23 日完成了不著陸、不加油、環繞地球一圈的航空紀錄,當時甚至上了中國的新聞聯播。







▍不著陸、不加油、環繞地球飛行中的「旅行者」自製飛機




自製飛機有時是為了探索航空領域的前沿理論和應用技術。最典型的是 2008 年一次航展上,紐西蘭人格倫·馬丁引起轟動的發明——飛行背包。





▍國外航空愛好者自己設計製造的飛行摩托




國外這類航空器的設計製造者,大都是工程師或其他專業人士,而他們的中國同行卻大都沒有受過良好教育,中國第一個造飛機的曹正書甚至還是文盲。




必須承認,製造飛機的中國農民是非常有創造性、天賦和動手能力的人。像包心魚丸機、牛蒡專用收割機這類西方沒有,但因當地需求而在現有機械上改裝發明出來的設備,頗能顯示出這個人群的創造力。




然而,由於處於信息極度封閉的環境,當面對飛機、潛艇、機器人等需要專業知識的項目時,他們的才智往往被浪費在重複發明別人已有甚至做得更好的技術上。





北京農民吳玉祿和他的機器人




100 多年前,萊特兄弟為獲得德國航空先驅奧托·李林塔爾的經驗,曾特意學習德語,而今天不少中國農民發明家,製造飛機的參考資料,僅僅是電視或雜誌上飛機的照片。他們的探索其實只是對簡單常識一種代價高昂的學習。




整體上極端業餘的中國新聞媒體,則對此發出了錯誤的信號:他們和那些自稱推翻了牛頓、愛因斯坦,或者能預測地震的民間科學家一樣,被當成科學探索精神來鼓勵和肯定,使得傾家蕩產造飛機機器人的農民和民科層出不窮。




錯誤的探索方向,夢想有時只是悲劇的代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公會 的精彩文章:

爛牙修復指南 | 回形針
如何給豬蓋章 | 回形針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