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學:被恐懼支配的大腦,眾口鑠金,銷魂蝕骨

心理學:被恐懼支配的大腦,眾口鑠金,銷魂蝕骨

誰人背後不黑人,誰人背後不被黑。

我們其實一直生活在別人的目光中,這是很多人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的。

就像水中的魚難以發現水,生活在空氣中的人很難意識到空氣的存在一樣,觀眾評價預期就是這樣一種如空氣一般時刻籠罩著每一個人的心理存在。

內在的父母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每一個人從出生開始,我們身邊就有了兩個時時刻刻都在監督和評價著我們的的觀眾。

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在父母的觀察和評價監督之列,並且父母會給小孩子的言行給予對應的獎勵或懲罰。

長此以往,每一個小孩子的內心深處就會被培養出一個觀眾的角色,心理學上稱之為「內在的父母」。

這是因為,從小到大,父母作為評價者角色內化後,每一個內心深層都有了一個「內在的父母」。

一個無時不刻都在審視著你的觀眾。

除了父母這個層面,文化教化也會加諸於我們內心的各種規矩和觀念,文化教育會在每個人心目中安插進更多的觀眾評價者。

你如果不相信自己內心一直住著一個觀眾。

你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實驗,走在大街上時,你何不嘗試看看,你能不能一屁股安坐於街上。

這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小事,對很多人來說,卻是難如登天。

他們會有很多的借口來掩飾說:我又不是神經病,為什麼要坐在大街上?

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你是不是「神經病」,而在於你害怕別人評價你是「神經病」,你害怕的是那個評價,而不在於事實上你是否喜歡、是否願意。

就像很多人偷看美女時被發現後會不自覺的掩飾一番,這已經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潛意識深處的觀眾在起作用了。

因為你有一個糾纏著自己的評價預期。

人群中的眼光

在人的社會裡,每一個眼神都充滿力量,都會對人產生牽引和鞭策,因為眼神和心靈最近,眼神最能代表一個人對周圍一切的評價。

眼神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每兩個人的眼神接觸的時間一般不超過三秒。

你在大街上,在人群中,可以做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你可以把自己的眼神投向任何一個陌生人,看他們的反應。

心裡暗數三秒,一般而言,不會等你數到三,對方就會馬上把視線移開。

可能有極小的概率會遇見對方一直目不轉睛的和你對視,不願移開。

那就是對方看上你了,確認過眼神,遇上對的人。

或者對方是一個很強勢的八號人格,他不願意屈居別人的目光之下,不過這種情況極少發生。

避嫌和掩飾自己是一種如此普遍而有趣的心理本能,避嫌和掩飾的潛台詞就是我們害怕被負面評價。

不敢搭訕的男女青年

如果說多數人看見美女時不敢直視,只喜歡偷瞄這是一種有趣的文化心理現象。

那麼,男女青年在第一次遇見自己喜歡或者心儀的對象時,不敢搭訕這就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了。

女青年看見自己心儀的對象不敢上千搭話這倒也罷了,但是男青年中看見美女不敢上前搭訕的恐怕比例不止80%。

多數人都害怕,儘管他們不一定真明白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麼,很多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儘管他們可能真的看上了,很喜歡。

這其實無非是因為心中住著這樣幾個觀眾,一個是當時那個場合中的其他人,一個是要搭訕的那個對象。

就這兩類可能對搭訕這產生潛在評價的觀眾,不敢搭訕的人都是害怕這種觀眾可能的潛在評價。

很多絕世良緣也都是毀於這樣的觀眾評價預期之中。

評價預期就是在心理設置了一道未知之門。

而所有的恐懼都源於未知,源於我們對於信息的不確定性,已經確定的結果和信息反而很踏實,是沒有人會恐懼的。

一心難逃觀眾的隱士

就算是陶淵明這樣隱士,他之所以會賦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恰恰證明他心中也有一批觀眾,要不然他就不會寫詩,像發朋友圈一般表達自己此刻很爽、很悠閑了。

這的確是一種很美的狀態,如果沒有一個觀眾沒有一個傾訴或者對話的對象,縱有千言,更與何人說。

很多的所謂隱士,就算隱身荒野,其實也是心在凡塵的。

讓你感到拘束的飯局

拘束的飯局也許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一個飯局或者場合中往往會顯得局促不安左顧右盼。

根源往往就是你與生俱來的評價預期,就算在意識層面你未曾察覺。

可是在潛意識裡,你總覺得某某會怎樣評價自己,怎麼看待自己。

不管是正向的嘉獎期待,還是負向的差評恐懼,都是造成你局促不安和緊張的根源。

被心中的觀眾籠罩著,所以你感覺不自在,胸中總有一股悶氣壓抑著,無法敞開胸懷,自由豁達。

難以駕馭的舞台和觀眾

為什麼很多人一旦要上台演講或表演就害怕、緊張、發抖?

對於舞台的恐懼正是源於多數上台的人都會有一種評價預期,預期越強烈就越是緊張。

一個你越是看重的場合、在一些你月看重的人面前這種緊張和害怕的情緒就越容易蔓延。

當你真的破除評價期待的那一刻,就算此時在你面前涌動著十萬人,你心中也毫無波瀾,說不定還有點想挑逗窗外那條哈士奇(哈哈哈)。

而舞台上的一條規律就是:打破預期者方能超越預期。

最有趣的莫過於當你打破評價預期之後,你才能看清楚那些你曾經害怕的人們。

也許孔夫子曾告訴過你要君子坦蕩蕩,但是恐怕他老人家也不知道如何做到坦蕩蕩吧。

如果連認認真真看一個你其實很欣賞的美女都做不到,又談何坦蕩,更別說面對各種複雜曲折的慾望了,這其實是一種文化覺醒。

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有自信。

相信自己,你能做得更好。

今天的文章先寫到這裡,這些簡單實用的心理學技巧,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幫助。

心理學並不遙遠,它就蘊含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之中。

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心理學知識,只不過沒有人特別在意,或者是不了解罷了。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個心理學家。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想要了解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就趕快關注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下一點紅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從磨礪中成長,從心所欲而不逾距,既瀟洒又成熟
心理學:重視孩子的成長,個體產生自卑心理的源頭往往可以追溯到幼年時期

TAG:月下一點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