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三部曲
春天萬物生氣勃勃,像早上初升的太陽一樣,此時人體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蓬勃舒發。因此,養生也必須順應自然界氣候變化的規律。中醫理論中的「天人合一」,揭示了人體與大自然密切相關的奧秘,強調人和大自然只有實現和諧、同步、交融,才能健康長壽。那麼,春季養生具體有哪些要點呢?我們可以簡要地記住 「三部曲」和飲食譜。
初春前奏曲:適當春捂還防春寒
初春之陽如剛萌芽的幼苗,難以抵禦早春嚴寒,「倒春寒,凍出來」,「二月休把棉衣脫,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 。尤其是老人可受不了折騰,春寒的刺激使血管異常收縮,氣血逆亂,導致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中斷,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或腦梗塞。所以,「倒春寒」是誘發腦中風、心絞痛的罪魁禍首,2-4月是發生心肌梗死和腦梗死的高峰期。因此,對應養生的手段就是「春捂」。
春捂簡單說就是做好保暖,不宜過早脫下棉衣,尤其是年老體弱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更要注意春捂,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倒春寒氣候的變化。
春捂沒有具體標準,可根據氣溫和個人感覺。一般15℃是個臨界值,低於這個氣溫時,不可過早脫去厚外套,以身體覺得暖和舒適,不咽喉燥熱、不出汗為度。一旦捂熱過分出汗,反而容易著涼。等到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解除「春捂」的束縛了。
中春交響曲:增加運動養肝忌怒
中春包括驚蟄、春分兩個節氣。驚蟄時節乍暖還寒,春分之後春暖花開,一派欣欣向榮的生髮盎然景象,人體內的新陳代謝活動趨於旺盛。中醫養生主張「春夏養陽」。《黃帝內經》中記載了春季養生的要點:「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人的五臟和四季的陰陽氣化也是完全相通的,如春令屬木,主風氣,通於肝,對應臟腑為肝膽,肝喜疏泄條達。肝氣升發太過、肝陽上擾的老人,容易出現頭痛、眩暈、目赤、咽喉痛、失眠等癥狀。中醫認為「春氣者諸病在頭」、「頭為諸陽之會」,所以春季情志變化的特點是容易情緒激動或發怒,怒又最易傷肝。民間流傳的「油菜花開,瘋子出來」,就是指肝氣旺盛太過,使得人的精神情緒隨之亢奮,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往往因春氣的生髮而出現激憤、騷動、暴怒、吵鬧等狀態,所以,精神病患者春天容易發病。因此,中醫師在春季門診中,經常會叮囑病人多說幾句:春季重在養肝,不要發脾氣,要氣耐耐,否則要動肝火的。
春季時令陰消陽長,是生命萌發的最佳時令,也是人們鍛煉身體的最佳季節。但不要晨練過早。黎明時分,陽氣還未生髮,空氣中的污染物還未沉降,樹木一夜吐出的二氧化碳濃而未散開,霾是不利於人體吐故納新的。
春季健身推薦運動項目有:眺目轉睛遠望青山,打1套太極拳,快走甩手30分鐘,排舞健身30分鐘等有氧運動。若是經常去附近的公園閑逛,去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漫步參觀,去花鳥市場悠哉悠哉,邀朋友一起去郊外挖野菜就更富童趣了。年邁體弱的老人,可以梳頭揉耳、搓手拍手、深吸吐氣、擴胸散步、伸展腰背四肢,自由做操按摩10分鐘。春練要著重幫助加強肝的疏泄氣機、藏血、養眼、養筋的功能。
晚春詼諧曲:緩解春困早起午盹
晚春包括清明、穀雨兩個節氣,天氣以陰雨為主,可誘發呼吸道感染、濕疹、、過敏性皮炎、手足癬等疾病。這個時節便開始出現「春困夏乏」的感覺。
春困其實並不一定是身體有病的犯困,而是隨著春季晝長夜短,晚睡早醒,白天自然比較容易出現精力不濟,需要養個神打個瞌睡。春困也是氣候溫暖使人體的舒適度感覺良好隨之而來的一種困意。
起居養生建議:適當地晚睡(晚上9-10點安睡)、早起(早上6-7點起床)。白天易犯困,可以喝喝春茶提提神,在陽光下深呼吸新鮮空氣,活動舒展筋骨,增加血液和大腦中的含氧量。在中午打盹補個午覺,閉目養神休息20分鐘左右即可,睡得太沉太多反而會影響到晚上的睡眠。
春季飲食譜:養陽養肝厚味轉淡
《黃帝內經》提出「春夏補陽」是個總原則,主張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以使人體陽氣充實,增強人體抵抗力,抵禦風邪為主的邪氣對人體的侵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也主張:養陽可「以蔥、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雜和而食」。但是,有些老年人疾病較多:三高症、胃腸炎、痛風病,當然要根據各人體質、病情來選擇適合的食物和葯膳。而陽氣虛的老人應當選吃養陽的蔬菜,可以起到鼓舞肝臟生髮的作用。
養肝還要兼顧脾胃。春季在飲食調理上要注意養肝。同時,中醫認為肝太旺易傷脾,木旺克土嘛,會影響脾胃運化。所以,唐代藥王孫思邈提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天要少吃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氣過於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補益脾氣,可適當吃些微帶甜味的食物,如大棗、山藥、蜂蜜、胡蘿蔔之類滋補脾胃的食物,可以安撫肝臟適度生髮。
網上有段順口溜:「春天裡來日漸暖,厚味飲食應轉淡,時鮮蔬菜要多食,酒肉辛辣要少吃,健康長壽有保障。」 轉入春季後就不能象冬天那樣吃火鍋、羊肉煲湯了,應當多吃些野菜,野菜大都自然生長野外,污染少,用水綽一下去澀味、減少草酸鈣等傷胃、易生結石的成分,可涼拌、清炒、煮湯、作餡,少飲酒,少油脂,少咸鹽。營養豐富,又能清腸通便,如薺菜、馬齒莧、蒲公英、車前草、春筍、馬蘭頭、香椿、魚腥草、蕨菜、香菇等,可以起到保肝減負排毒的作用。
薺菜
推薦春季食療葯膳:黑木耳佛手冬筍小炒、馬蘭頭涼拌豆腐乾、胡蘿蔔豆芽菜炒肉絲、上湯蒜末菠菜、葫蔥炒春筍、香椿炒蛋、香椿拌豆腐、魔芋老鴨煲、黃花菜豆腐木耳芡粉羹、香菇腐皮小炒、薺菜餃子、艾青發糕、山藥紅棗粥等。
清代名醫程杏軒在所著的《醫述》中形容得好:「人生如天地,和煦則春,慘郁則秋。」只要我們順應春季的特點來養生,那麼,春花秋月的色彩,就會在我們的身體中點綴相伴,使我們的生活充滿燦爛陽光;青山綠水的空氣,就會從我們的生命中穿行而過,使我們的生活富有清新活力。
TAG:浙江省中醫藥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