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心中有了人,課堂就有了活力」

「心中有了人,課堂就有了活力」

火花學校是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由於地處城鄉接合部,半數以上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從2008年教師幾無學生可教的窘境,到如今有1000餘名學生、師生關係和諧、文化內涵豐富,學校的變化始於課堂教學的深刻變革。

2014年以來,徐州所有中小學捲入了一場名為「學講計劃」的教學改革。這種以促進學生「學進去」「講出來」的課堂教學模式成效如何?近日,記者走進多所學校一探究竟。

艱難上路,為深度變革而來

「除生源不優、硬體薄弱外,當時制約學校發展的主要問題還是教師教育理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火花學校校長吳學政說,為走出低谷,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培訓,並在七年級開展「小組自主合作學習」教學。一個學期下來,七年級4個班的語數外平均分大幅提升,在全區期末檢測中名列前茅。嘗到甜頭的火花學校,在課改的路上愈發堅定。

教師是課改成敗的關鍵。除體量龐大外,徐州還存在鄉村教育佔比較高、師資隊伍相對薄弱等特點。具體到課堂教學中突出表現為:教師習慣滿堂灌,重知識傳授輕素養發展,學科教學育人功能薄弱;學生學習主體缺位,學習興趣不足,學習能力薄弱。

問題表現在課堂,就讓改變從課堂發生。徐州市教育局出台「學講計劃」,提出變革課堂的「學講方式」:學生先學,教師引導;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質疑拓展,檢測反思。教師從課堂主導者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者、助學者。「學講」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課堂空間也由原來的學生排排坐、面向講台,轉變成全班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面對面坐著。

堅定前行,突破課改堅冰

在新沂市高流中學的一節高三數學課上,隨著任課教師一聲令下,教室里熱鬧起來,學生們6人一組,展開熱烈討論。約5分鐘後,他們各自找到搭檔,又開始新一輪的選題、研題……整個課堂真實、高效,學生主動性強、參與面廣。

這是一堂「學講方式」的常態課。4年的課改實踐,讓這所生源兜底的農村高中創造了辦學奇蹟:2016年,高一質量檢測4科全市第二,2017年高二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全市第一。「我們的做法不複雜,就是基於問題、解決問題,不著急、不懈怠。」高流中學校長張志誠說。

一所學校、十幾個班級改變起來相對容易,1400多所學校、2.5萬個班級、每天15萬節課怎麼有效推進?為強化課堂日常管理,2014年,徐州自主研發了基於網路技術的「智能巡課系統」,使學校掌握教師課改中的行為特徵,起到教學「體檢單」的作用。

為提升師生素養、凝聚課改合力,徐州還面向縣區、學校和師生、家長持續開展多種類型的研訓活動。從理念到行動,從城鎮到鄉村,徐州教育人用智慧和汗水讓「學講計劃」實現了「軟著陸」。

沒有終點,向課堂深處漫溯

豐縣路庄小學是一個只有5個班級的教學點。在學校採訪時遇到的一個情形讓人印象深刻:大課間,看著孩子們丟沙包、踢毽子、推鐵環,一名老師也忍不住推起了鐵環。在看到老師屢試屢敗後,一個小女孩走過來邊說邊做示範,讓這名老師有了很大進步。

「這就是『講出來』,會表達、會交流、會助人。更重要的是,女孩樸素的話語里是有方法論的。」路庄小學校長趙成喜說。

記者在徐州採訪中發現,課堂上,學習氛圍輕鬆愉悅,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激發。學習狀態的變化,也帶動了學習效果的提升。

「學講」也給徐州的教育生態帶來顯著變化。第三方調研顯示,90%的教師認同和實踐「學講行動」;教師教育理念和行為發生顯著轉變,普遍從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學」,從關注學科知識到關注學科活動,從改變方式到改善課程。課堂教學方式、教育質量、城鄉均衡、教育滿意度等指標,均有顯著提高。

「心中有了人,課堂就有生命的活力。」徐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李運生說,將進一步加大課程研究和開發力度,使教學方式與課程建設之間相互促進,最終實現學習者、學習環境、課程三者的有機統一。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4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集團化辦學可有效提質量促公平
如何發揮好三科教材育人功能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