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預言三足鼎立!為何魯肅的塌上對,遠不如諸葛亮的隆中對?
魯肅,在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心中,一直都是忠厚老實的代表。其實魯肅被民間嚴重低估的「王佐之才」,他比諸葛亮更早語言了「三國鼎立」,那魯肅的《塌上對》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相比,有什麼異同呢?
隆中對
首先,我們分析下背景
東吳一方,孫策剛剛去世,孫權坐擁整個江東基業,東吳的根基也已經建成,文臣武將俱全。當時28歲的魯肅經由周瑜介紹,得以與正當英年的孫權會面,從而闡述天下局勢!
孫權劇照
而47歲的劉備當時只不過依附劉表的新野縣令,身無基業,手無強兵,將不過關張趙三人,除了有恢復漢室的遠大目標外,一無所有。在這種情況下,27的諸葛亮為他謀劃天下!
劉備劇照
其次,我們來看魯肅的《塌上對》
三國之原文: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魯肅劇照
一層一層的分析:
第一,天下局勢。魯肅認為:當時能爭天下主要有三人:曹操、劉表、孫權。
第二,對於曹操。魯肅認為:曹操是不可能立刻剷除的,漢室也無法復興。這是大前提。
第三,對於孫權。魯肅認為:面對曹操,應該先鞏固江東的實力。不要嫌棄江東小底盤太小,應該要等待時機再去圖謀。
第四,對於劉表。魯肅認為:如果要進一步實現與曹操抗衡的實力,就必須先出去黃祖,然後佔領荊州,成劃江而治之勢。
第五,終極目標。先建立帝號,再圖謀一統中原,成就漢高祖的偉業。
?接著,我們將魯肅和孔明的戰略規劃做對比:
在天下大勢上,兩人看法是一致的,曹操無可抗衡,諸葛亮也說,此誠不可與爭鋒。
在對荊州的看法上,兩人也是一致的,必須佔據荊州的長江天塹,才能有實力守住基業,北抗曹操!
隆中對劇照
然而在行動步驟上,魯肅根本沒有考慮劉璋的西川實力,而諸葛亮對大勢的謀劃則要更加深遠。諸葛亮認為,圖天下必須佔有兩角:憑藉荊州益州的地利和農業基礎,互成掎角之勢。其次招攬英雄,內修政理,把這兩個地盤穩定住,然後與後方的少數民族搞好關係,不要後院失火,同時東聯孫權,以兩國之力給曹操施壓。
在北伐方針上,魯肅根本沒提。而諸葛亮則給出了更深入的判斷:只要曹操勢力出現變故(比如:內部政權,地方叛亂等),劉備就可以從兩路並進,一路出兵秦川(陝西)直攻長安,另一路從荊州出兵直攻洛陽和南陽,令曹軍兩者不能兼顧,只要能佔據中原這兩塊重地,則北伐可成,漢室可興。
荊州益州地圖
由此看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戰術安排和行軍規劃是非常明確的。而魯肅的《塌上對》則更像是個「半成品」,只能作為短期規劃!而且甘寧也曾和孫權說過「先破黃祖,再占荊州,繼而進軍巴蜀」的規劃,和魯肅的想法類似。所以說當時東吳有識之士基本都是這個思路。相比而言,隆中對則是獨一無二的!
最後在結局上
兩者都沒有實現最後的戰略目標。因為孫劉失和,獨木難支,最後皆被司馬所滅,三國歸晉!
三國歸晉
但這裡要說的是:三國的局勢的確也想諸葛亮預測的一樣。只不過劉備因顧及與劉表的宗親關係,赤壁之戰時沒有趁機拿下全部荊州(只借了1/3),之後關羽又大意失荊州。等到曹魏內部生亂時,孔明已不在人世,蜀漢也無力北伐了!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在戰略的規劃難度上,還是在具體的戰略實施安排上,隆中對都比塌上對高出一個水準,毋庸置疑了!
※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6位帝王!明朝竟然有兩位!康熙都不配入榜單
※三國第一女謀士智比孔明!曹丕、司馬懿、鍾會的後事,她全都算對
TAG:麻辣歷史趣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