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位冠軍候選人,這一次都經歷了什麼?

四位冠軍候選人,這一次都經歷了什麼?

呆若木一

去理解音樂背後的時代

在抽象的共鳴宇宙里

你的靈魂能夠找到真正的同夥

賽前-最具懸念

這次總決賽在賽前幾乎是最具懸念的一次,給誰都有顧慮,給誰都有可能性——

汪峰,唱得實在不行,但得益於政治紅利,未必。

Jessie J,唱得足夠好,怎麼說都實至名歸,但是中國節目會給外國人歌王嗎?未必。

華晨宇,強勢的新生代,爭議性卻很強,甚至到了一有博主誇他就要被懷疑收錢的程度。

至於騰格爾,似乎是個最折衷的選擇,唱得足夠好,資格足夠老,但賽程過短,存在感和群眾基礎似乎又不那麼夠。

所以這次的歌王簡直就是」鍋王「,得了之後未必有好處,卻要平白承受另外幾方天大的壓力。最後給到Jessie J倒也是皆大歡喜,除了老百姓嘟噥幾句」怎麼外國人得了「,風頭也就過去了,大家心裡對實力無從質疑。

賽程-上限很高,下限很低

由於懸念和選手的多元性,這次總決賽非常好看。

有破音走音的應接不暇,有小眾搖滾的別樣色彩,有聲樂技術的酣暢淋漓,還能吹來一股純正的草原風情,對於一場音樂比賽來說足夠精彩。

但不可避免的,我的目光還是聚焦在4位(賽前也已經很明顯)的冠軍候選人身上,從他們身上都能看到許多值得思索的東西。

汪峰-中國搖滾的皇帝新衣

說起來很有趣,關於汪峰我們簡直可以看到兩個平行世界。

在電視上,在輿論里,汪峰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是半壁江山,是搖滾教父,唱歌再不濟也就是小瑕疵而已,人家不是一直在學嗎?於是又加上了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勤奮標籤,都這個地位了人家還在精進自我呢,足夠養活多少勵志公眾號了。到了節目里還拚命在提攜小眾歌手,在快手上聽到什麼都能拿來改成汪峰的調調,感天動地,前輩風範,華語樂壇都要被拯救了。

換句話說,電視上的汪峰,是個正能量的代名詞。

但在網路上,在現實的對話里,在任何真實表達情感的地方,汪峰唱歌究竟怎麼樣,大家心裡都敞亮得不得了。車禍現場排行要是缺了他那一定就是野榜,到這個程度,也算是另一種「地位高」了吧。我真的很懷疑,這部分人看到「汪峰半壁江山」的言論,究竟是信服還是訕笑?似乎都把它當成一件誰都認得出的皇帝新衣。

換句話說,現實里人們口中的汪峰,就是個車禍現場的最佳代表。

因此,音樂界的汪峰,和車禍界的汪峰,一直存在著一種奇妙的撕裂感。

但原本他們是可以共存的。汪峰本可以活得像所有華語民謠歌手、小眾搖滾音樂人一樣,默認自己唱得不行,一邊用作品收割粉絲,一邊各種車禍卻無損其音樂地位,除非你亮出了沙包一樣大的拳頭。

音樂界的汪峰可以活在唱片里,活在樂評人的吹捧里,活在「夢想導師」的光環中。而且他活得底氣十足,因為他對華語搖滾的貢獻,從藍調搖滾到流行搖滾到他工業化生產歌曲的能力,都能讓他挺直這個腰桿。確實沒有「搖滾音樂人」能在華語的環境里擁有和他一樣多的受歡迎歌曲。而車禍界的汪峰,就活在網友的鍵盤裡吧,不上網他就看不見。

但是「歌手」打破了這個次元壁。在這個把唱功和音樂綁定得極為緊密的舞台,音樂界的汪峰和車禍界的汪峰在修音師的努力下抱團共存了12期,最後在總決賽這一天徹底崩裂。

在總決賽這天,許多人聽到直播環境下汪峰的演唱時,會有種強烈的被欺騙的感覺——這是專業歌手嗎?這是那個被吹捧的教父嗎?這唱的還不如普通人。

最後他成了最大的輸家,在大眾的觀點裡,他唱的差,試圖貼近主旋律,還是輸了,而且輸的不體面,費盡心機依舊一無所得。

但細心推敲就會發現,在賽前,他的雙輸局面就已經確定了。他就陷入了悲劇的輿論綁架。大家都覺得以他的地位一定會奪冠,看到《我愛你中國》的選曲更加篤定他一定會奪冠。他得了被罵投機取巧,得不了被嘲技不如人,總之參加「歌手」對他就是輸了個徹底。

但更為悲劇的是,我覺得汪峰的團隊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局面對他們多麼不利。他們還在費力地收買輿論,諸如「雖然有瑕疵,但是有感情」,「無冕之王」,這種誰聽了都不會理的瞎話,他們自欺欺人地信。

從這個角度我甚至感動於汪峰的單純。他似乎也一直在堅持「證明自己還能唱」這件事,只是屢敗屢戰,因為命運所限,聲帶已經這樣了,幾乎無力回天。於是他像個努力奔向遊俠之夢的堂吉柯德,一邊被大眾嘲笑,一邊被別有用心的人綁架名譽、榨乾剩餘價值。他是被利用的悲劇國王,穿著裸露的新衣招搖過市,因身邊人的捧殺,逐漸失去他曾經用作品換來的一切尊重。

他為這個「想證明自己」的信念,處心積慮,抓人設,挖作品,最後還是在直播的這一天成了節目熱度的犧牲品。

這個悲劇其實是音樂被綜藝綁架後的惡之花。原本現場唱的不行的人可以體面地活在唱片里,活在音樂節里粉絲叫兩聲圖個開心都能各自體面,如今都要打扮打扮收拾收拾來競技型綜藝上來見人,輿論與既得利益裹挾之下,人還能有幾分清醒?

以這個角度看汪峰總決賽的兩場表演,聽著那些不著調的聲嘶力竭,我竟有種難以名狀的悲傷。我覺得舞台上的他特別執著,也特別孤獨,堅持著一個夢幻泡影般的信念,最後成了一枚棋子,在最後關頭被輕易捨棄,狠狠摔在輿論的鄙視鏈最底端。

騰格爾-低調做音樂的泰然自若

一季下來,騰格爾除了極為暴力強悍的聲音印象之外,更值得留意的是他的音樂理念,沒有落入老一輩歌手的落後審美,而是對民族音樂與歐美音樂的融合有著極具開創性的思考。在世界音樂的引領下,他的不少作品有著極為堅實的搖滾內核。如果單拿《從頭再來》和總決賽的兩首歌來說的話,這一點上他做的不比韓磊差。

這裡說說他決賽的兩個作品。

九兒,你大膽地往前走

 歌手第二季 第13期

騰格爾;吳碧霞 

00:00/04:49

《九兒,你大膽地往前走》是一副蒼涼而充滿生命力的民俗風情畫,往故事裡說,那都是在給九兒送行。《紅高粱》儘管是發生在山東,但這首歌的音樂里,卻奇妙地共享著與陝北民歌類似的美學,那種中國鄉村的野性色彩與悲情色彩的。陝北民歌聲音亮,是因為一喊要好遠的人才能聽得見。他們的民歌聲音野,是因為不知是否還有明日。嗩吶的那種蒼涼與喧鬧並重的氣息或許可以從這個角度理解。

在這首歌里,騰格爾輸送負責粗糙的力度,而吳碧霞的演唱則負責那種悲情的寫意,二人一唱一和,在一個個場景的切換中,極為抽象地展現了民俗文化中的剛與柔,喜與悲,畫面感極強。

*另外給吳碧霞的bD6跪下了。

蒼狼大地

 歌手第二季 第13期

騰格爾 

00:00/04:11

《蒼狼大地》也是意外的驚喜。把搖滾和世界音樂結合在一起,類似杭蓋的思路,但是編曲思路上又有點偏向北歐金屬,有種奇妙的漂浮感。

在這麼重機能的消耗型唱法下,騰格爾大叔竟然完全Hold住了,音色非常粗暴,在略帶仙氣的編曲下,反而有種飄然的儀式感。思路很先進。

可見騰格爾完全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所謂「技術流」,他是個非常淡然的音樂追求者,甚至有點執拗,有點直率,不太認同一些他不理解的東西,但恰恰證明他的堅持是一以貫之的。

但他不爭不搶也不太愛炒作的性格,似乎在歌手舞台里也只能做個「高手」,卻難以獲得輿論的聲援。認認真真做音樂,卻吃了話題性和上線時長的虧。這似乎也是每個低調音樂人的共有處境。

華晨宇-活在爭議夾縫中的新生代

華晨宇在歌手舞台上的處境其實也非常耐人尋味。他的歌手形象,同樣處在一對平行世界之中。

汪峰身處的平行世界還比較容易看懂,就是音樂地位和車禍現場的冰火兩重天。華晨宇身處的平行世界很複雜也很簡單,就是喜歡他的人,和不喜歡他的人的平行世界。和汪峰不同的一點是,喜歡汪峰和討厭汪峰的人都比較佛系,但是到了華晨宇這兒,喜歡他的人和不喜歡他的人,情緒都比較激動。

喜歡一個人情緒激動很容易理解,喜歡他的音樂,或是喜歡他的人格,喜歡到某個程度都會有一些炙熱的表達,無可厚非。

但為什麼不喜歡華晨宇的人會情緒這麼激動呢?或許有三個原因。

一是因為不理解。

華晨宇的音樂與華語樂壇主流是有那麼點「背道而馳」的。他的音色不是一般華語聽眾喜歡的那種「磁感、氣感、吐氣如蘭、舉重若輕」的音色,他的音樂風格不是一般華語聽眾聽慣的鋼琴抒情、中國風R&B、電子舞曲,而是各種主流搖滾和另類搖滾的融合。

但聽不懂的人就忙著為他總結路線,唱大家都唱的高音叫做「整天嚎」,一首歌里元素裝得多反而叫「套路」,鋼琴+人聲似乎就一點也不套路……仔細看看不過是偏見的集合,他們聽人聲實驗也就是鬼叫,聽民族音樂也就是清亮地叫,聽Hip-hop聽100首也只能蹦出兩個字「說唱」。

對華晨宇「套路」的指責,常常來自大家面對不理解的事物時的粗暴總結,從而宣布精神勝利——我知道你的套路了,我看透你了,你輸了。實際上不過是基於淺薄看法的不負責任評價。

這種包容性的缺失,往往來自對音樂的了解過於貧瘠。對音樂了解深入之後,不過把他當成一個有自己風格的音樂人而已,很難討厭的這麼激動。不喜歡風格,也不過一顆平常心。

但有人總能因自身的淺薄而獲得優越感,就像欺負那個和自己不一樣的鄰居、同學、同事一樣,他們對於一個和自己不一樣的存在總是無法容忍。

二是因為他存在感太強。

剛剛上完天籟,滾了三個月,就一轉身加入「歌手」,其實對於華晨宇本人而言,不是一個最優選擇。大家對一個熒幕上的明星是有審美疲勞的。一旦疲勞,你做什麼都不對,愛吃不對,飄忽不對,禮貌不對,唱快歌不對,唱慢歌也不對,因為看厭了。

大眾的娛樂心理就是恨不得每天出現在熒幕上出現的人可以今天撐桿明天跳馬後天揮彩帶,大後天,guess what?最好他還能表演鑽火圈。

當大眾反覆地看見這個他們不理解的角色,似乎上節目都是一副面孔,唱歌改歌咯咯咯笑,激動的討厭情緒就自然而然地生起。但這對一個歌手來說公平嗎?

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華晨宇不合作。

所謂的不合作,就是他沒有因為大眾說他音樂套路他就改個完全不一樣的,沒有因為大眾看不慣他愛吃他就不吃東西。這也是他讓許多熒幕前的人,比如我,極為羨慕的一點——他非常明確地堅持自我,因為他知道獨特的意義,不覺得需要改變也不準備改變。

這才是讓不喜歡他的人最惱火的地方。你說這人吧,音樂我不懂,存在感還強,還老是堅持自我一副很拽的樣子,他這麼紅有道理嗎?不管了。只有我喜歡的才有理由紅。

於是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音樂博主們誇誰都沒事,誇到華晨宇,底下全都罵你收了錢。我看誇汪峰總決賽唱得好的那些人都沒這麼慘。

因為一個自己不理解的人獲得了大量流量與認知度後,一般人會產生強烈的對這種未知事物的恐懼感,平時的平常心、多元文化平等全都拋諸腦後,消除異己最重要。彷彿喜歡華晨宇,就是與一大堆不喜歡他的人為敵。

這也是為什麼在如今,坦誠地說句欣賞華晨宇還蠻難的。因為在底層大眾的心裡,一個人要扮演公正的形象,是不可以與流量為伍的。就像你哪天和一個富二代成了好朋友,大家都罵你利欲熏心,實際上你只是單純覺得這人長得好看。

這也是為什麼華晨宇的歌手形象,在開賽以來,會承受著這麼大的輿論壓力。

但他似乎一點不在乎。總決賽表現得非常突出。

光年之外

 歌手第二季 第13期

華晨宇;G.E.M. 鄧紫棋 

00:00/04:31

和鄧紫棋合作的《光年之外》難度極高,歌曲改編的思路則是夢境-驚醒-寧靜的邏輯,有唯美的地方也有震顫的地方。演唱上從弱混到強聲基本全覆蓋,對二人都是考驗,華晨宇還要加個Rap。但是完成度非常高,大篇幅和聲的發揮也很精準。

而獨唱的《吶喊》在我心裡位置就相當高了。

吶喊

 歌手第二季 歌王之戰

華晨宇 

00:00/05:46

這首歌在演唱上不是完美無缺的,雖然閉合和長音聲壓都很到位,但是過多的高音對聲帶負荷實在太大,在直播里能夠明顯地聽到他的幾處瑕疵。

但這不妨礙它成為一個震撼人心的表演。《吶喊》原曲基本只被保留了主歌和一句「Ho-hi-yan」的歌詞,其餘全部改寫,成了一首Stadium Rock,但旋律色彩非常暗,有種泥沼中掙扎破蛹的氣息。中間模仿陶笛的一段堪稱點睛之筆,一方面和《吶喊》原曲的前奏呼應,另一方面變成了這首新版《吶喊》中的黑暗寫意。

哪怕在最後接近他聲帶承受極限已經感覺明顯疲倦的部分,他的狀態依舊非常積極,真如搖滾巨星般,與生理極限奮力掙扎、嘶吼,把這一間小小演播廳唱出了萬人體育場的氣勢。

在不利的輿論條件下,他依然在這次歌手留下了這麼多好作品。如果他輕易妥協,他沒法走到今天。

Jessie J-歐美先鋒與支教天后

我對Jessie J感情極為複雜。某種意義上她的歌手形象也被分裂成了兩個平行世界。一個是歐美音樂視角下的她,另一個是「歌手」舞台上的她。

從歐美視角看,她是做著前衛而極具質感的流行樂歌手。

在前年,我在上海看了她的演出。當場轉粉。

那是個音樂節。我記得那天也來了某些華語樂壇天后級的人物。舞台表現完全沒辦法和Jessie J相比,差距過於明顯。Jessie J當時給我的感覺,從演唱(你們都體會過的,只是那時她更愛飆高音),肢體(唱到High了還能劈個叉,觀眾都瘋了),到演出的銜接(會說雞湯鼓勵你做自己自然銜接到下一首)幾乎都超出華語樂壇平均水平幾丈遠。

加上去年推出的幾支單曲,比如Queen、Not My Ex等,則突然在製作與演唱上,比起之前都有了質的飛躍,她的演唱更加內斂、細膩,製作更加克制、極具高級感。

可以說,歐美視角下的她,代表著前衛與品質。

但是「歌手」舞台上的她,則是「支教天后」。

在歌手舞台上,她的表現顯然和先鋒掛不上鉤。曲目大多時候流連於中國人聽過的歐美影視金曲,與部分靈魂樂經典,但編曲大多數時候格外稀鬆。她唱得好,技術上沒什麼可挑的,卻似乎在感染力上總是缺了點什麼。

這和歐美視角下的她大相徑庭。

在這種分裂的情況下,她的粉絲也分成了兩派。一派是粉的歐美前沿的她,看到她的表現要麼默不作聲要麼希望她能夠拿出真實力;一派是粉的歌手上的她或者唱功教科書的她,這批人一再地為她找借口,「人家是照顧你觀眾水平低」,「人家來支教,科普音樂史的」,「震撼高音,沒聽到嗎?你聾了」,「五冠打臉,不解釋」,真是大大的自卑,還要其他人和他一起裝睡。

我以前沒有聽說過,一個頂級歌者的表演不符合預期,觀眾會借口說,是你要求太多,她考慮我們的審美水平,只能唱這些,她能來我們已經知足了,唱什麼都可以,別無他求。

最後Jessie J帶著一身絕學,來這兒玩了幾下沙包就回去了。

這是什麼樣的「護主」文化?這又是怎麼樣的「奴性」視角?這種誰都不信的一團和氣傷害的又是誰?如果說她唱這些歌能夠吸引中國基層粉絲,那她唱這些歌吸引的粉絲聽到她現在做的音樂又會感到不解,那麼之後Jessie J的音樂究竟要在哪個平行世界生活?是進取還是苟且?還是出兩張唱片,一張歐美高端版,一張中國特供版?

苟且一旦開始,一個歌手的形象就撕裂了。學過營銷的都應該懂,一個高端品牌一旦「放下身段」去做一些不符合自身定位的事,對品牌形象是毀滅性的打擊。Jessie J已經一腳踏在了這個泥坑裡。

所以我在這段時間陷入了嚴重的分裂。一方面聽著《R.O.S.E》里那些我喜歡的歌到處安利,希望新專輯能夠趕緊做出來,另一方面,對她在「歌手」舞台上的表現感到失落,是真實的失落。

I Will Always Love You

 歌手第二季 歌王之戰

Jessie J 

00:00/05:09

但我喜歡她嗎?喜歡得不得了。以致我昨天聽完她唱《I Will Always Love You》的時候依舊無比感動。我能體會到這個致敬表演後面的莊重誠懇、真誠敬畏,以及她對這個舞台的愛。我甚至寧願相信她之前的保守是出於某種身不由己。

在她唱著這首歌拿到冠軍落下帷幕之後,「歌手舞台上的她」這個形象坍縮成了一段美好的回憶,摻雜著吵吵鬧鬧的掙扎,但最終還是用愛和解,像一段值得回味的戀愛。

我希望,因為歌手舞台而認識、喜歡她的人,可以多聽聽她現在正在做的音樂有多棒。例如Queen和Not My Ex。不要怕曲風聽不慣。她唱得極為精細,很有感染力,歌詞也很淺顯。我希望她能知道,中國歌迷也是能夠欣賞她真正在做的音樂的, 希望她以後不用再放低姿態給我們唱歌。如果你喜歡她的這些音樂,請去微博上告訴她,我相信她會看到。

總結

我不知道各位發現沒有,四位冠軍候選人,或多或少都因歌手舞台,而被分裂成了兩個平行空間的自我。事實上不僅是這四位。每一個參加歌手的人,或多或少都面臨著這種分裂。

有人被分裂在輿論的漩渦中,有人被分裂在品味的綁架里,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舞台實際上打著讓音樂單純的旗號,卻讓音樂不再單純。

過高的關注度使歌手們陷在輿論的漩渦里,而競技性質使歌手們陷在揣摩觀眾審美的黑洞里。加上無形的管控壓力,這個舞台上的歌手、這個舞台之外的「歌手形象」,多少都經歷著多層扭曲。

這不是節目的悲哀。這是大眾娛樂產業的通病。其他綜藝也或多或少有這樣的問題。

但作為愛音樂的人,作為藝術家,最重要的是什麼?

很多人會說,最重要的是好作品。這依舊太空泛了。什麼樣的作品是好作品?賣的好的?還是品相好的?還是評論界誇的?

「音樂」不僅僅販售的商品,而是當作一個藝術家的心血結晶,是他內心與經歷的外化產物。一個人終極的價值實現,是在內忠於自我,在外有萬千擁躉,不必為生計發愁。從反方向來說,一個人不忠於自我的作品若是取得了成功,而他要被迫去宣傳、去演繹,他要麼只能僅僅把這當成一份不快樂的職業,要麼就是不停地活在自我與現實的斷層中,何其痛苦。

我見過太多隨著茫茫大流走到三十歲、四十歲之後恍然大悟突然找到自我生活期望的人,但那時他們的一生已經只剩下一半的時間了。更多的人則是一生都在委曲求全,彷彿他們的一生只是為他人而活。

人是有精神世界的生物,是有價值判斷的生物,是有個體獨特性的生物。我們因獨特而存在,為何要為了存在去抹殺獨特?人一生走到終點,最渴望的還是自我的價值實現。藝術家也是人。

人活這麼一遭,僅此一次。撥開重重亂象,最後還是那些忠於自我的人最為快樂。他可以不那麼有錢,他也可以不那麼有名,但他內心中有那麼一塊地方,永遠活在天堂里。

總決賽最喜歡的演出:

Jessie J & 李玟 & KZ - Bang Bang

理由:終於看到了一部分歐美舞台上的那個Jessie J。貫穿的中國元素契合了熱熱鬧鬧的炸場子氛圍,Jessie J與李玟的演唱極為完美,KZ宛如麻辣雞的Rap是點睛之筆。

華晨宇 - 吶喊

理由:見上文

騰格爾 & 吳碧霞 - 九兒,你大膽地往前走

理由:見上文

總決賽最呵呵的演出:

不用說了吧?

作者:木一

編輯:洗澡

聲明:本文為呆若木一獨家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呆若木一 的精彩文章:

音樂平台之爭,這一次QQ音樂佔了上風

TAG:呆若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