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枝春滿,不在書店
不在書店
春暖花開的午後,廈門島核心地段,靜謐的華新路上,一對對新人正在攝影師的指導下拍攝婚紗照。夾角處,有他們鍾愛的「中國最美書店」——不在書店。
「很多網友點贊這家書店。不說這古色古香的老別墅,光這個名字就夠文藝的了。」攝影師小喬笑著說,「傳說是因為老闆『麥子』經常不在書店,所以叫『不在書店』?」
與這處渾然天成、別具風韻的老別墅相比,不在書店的員工們,近一年來都在頂著廈門島東部的海風,精雕細琢他們的另一個藝術品。
在JFC品尚中心A館二樓,從成都來的遊客黃小姐從書架取了一本書,靜靜地翻閱。她選擇在書店等人。「我先從手機上查了就近的書店,然後導航到這裡來的。」她微笑著說,「據說是中國最美書店,和書籍同行的人不寂寞。」
新開的這家書店,2017年底試營業,700來平的地方,被分為成年人與兒童兩個區域。「已經試運行的是靠外邊的100多平成年人圖書區域。」陳平蘭,一個喜歡戶外運動、充滿陽光活力、被拉進不在書店團隊一年多的女子,微笑著面對每個顧客。「我們這裡很開心快樂,『麥子』很帥很有才,我們覺得很舒服。」
緊挨著陳平蘭,是剛入職4個月的劉曉雲,她一手熟練的包書技巧,已經令人刮目相看。「我喜歡書店,剛畢業的時候就到一家國營書店上班。」從國營書店出來後,她到了華新路上的一家咖啡店,一待就是好幾年。「那時候就注意到不在書店了。最近覺得還是放不下書店情結,就又來書店了。」劉曉雲仔細核對了網購用戶的地址,才放心地把書交給了快遞。「我覺得書店的氛圍還是很重要的,比如『麥子』和領導們都很關心我們每個人,這些都讓人覺得特別暖心。」
>
書架上的每本書,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給人以美的享受。「梅花香自苦寒來。」在瘦弱柔軟的王雅玲口中,這是「力與美的結合」。
「我們的團隊基本都是女生,但在書店,重體力活我們也都會了。」每當訂購的書籍由物流送到樓下的時候,就是最考驗姑娘們的時候。「因為物流很趕時間,給錢也不願意幫送上來,所以我們只能靠自己的小推車。」雅玲柔柔地訴說著,「雖然很累,成就感更足。我現在也知道了,怎樣才能在一部小小的推車上,裝上20多件書。」在她看來,給創始人「麥子」兼職當了幾個月的助理,是她非常難得的一個學習機會。「超乎想像的忙,真的才知道作為創始人有多麼忙碌。」
這些精心挑選的書籍,還有舒適宜人的閱讀環境,讓住在書店周邊的夏天非常滿意。
「因為女兒喜歡,我就經常帶她來看書,也給她和弟弟買書。」說到琦琦,陳平蘭覺得她很會挑書,這讓夏天也非常高興。而夏天更感興趣的是尚在裝修中的兒童書區域,接近600㎡。「地方大一點會比較好,聽說會是比較高端的產品。」她想了想,「希望能夠做得更好一些,特別是中華傳統文化方面。」
高端
產品
夏天所聽聞的「高端產品」,是來自寶島台灣的嚴淑玲和她的團隊,已經全身心投入去做的一件事情,預計於2018年4月15日正式公布。「我2014年回大陸發展,第一站去的是蘇州,去年才來到廈門。」
對於選擇廈門,嚴女士一臉恬靜的幸福,「廈門跟台灣很相像,生活很舒服。還有就是『麥子』對書店的情懷打動了我們。」祖籍在福建的她,目前還在尋根之中。「我們都是接受中華文化長大的。大陸太大了,我非常想把在台灣幾十年的閱讀經驗濃縮在一塊,與大陸的家長和孩子們共享。」
落日的餘暉灑在書店的櫥窗上,折射出溫暖的光斑。其實,除了浪漫、時尚、優雅……,不在書店已逐漸融入了新銳的互聯網元素,這與合伙人曹舒旻是分不開的。
在「麥子」力邀之下,他從上海回到廈門,帶著互聯網行業多年的從業經驗,快速融入了不在書店。從書店系統的使用,到兒童閱讀項目的研發,這個「老男孩」,正與團隊成員一絲不苟地打磨著心目中的理想產品。「為了心中那份對讀書的熱愛,『麥子』基本上經常在外出差,爭取各種支持。所以我就要更多待在書店裡。」他說,「獨立書店的發展真得很不容易。也不僅僅是有情懷就可以的。所以我很佩服『麥子』的付出,一起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也樂在其中。」
記者手記:麥子來了?
在採訪不在書店之前,從網路上看到的各種溢美之詞,將這家「中國最美書店」罩上了一層神秘的光環,但是當真正走入不在書店,了解經營、發展時,獨立書店所遇到的困難,是超乎想像的。
從創始人「麥子」和朋友們一再地輸血,到現在不在書店(華新店)勉強能夠維持收支平衡,這已經過去了多少青春年華,這已不是情懷二字就能概括的。而因為出於對兒童閱讀的重視,又轉身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獨行俠一般的探索實踐,頗有那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
讀一本好書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雖然說書店是傳統的形式,但怎樣為傳統書店延續新的活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就不僅僅是「麥子」們、「不在書店」們所考慮的了。
總編:尤小波
值班副主任:吳海峰
常務副主編:林為棟
記者、編輯:林為棟
值班編輯:殷麗麗
TAG:思明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