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究底是數據的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究底是數據的

如果《人類簡史》關於「小麥馴化人類」讓你感悟頗深,那麼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後續《未來簡史:從智人到智神》也值得你拜讀,本書將帶你了解一個更深刻,更全面的,更嚴謹的歷史與未來;讓你可以跳出現有的生活狀態,從一個更宏觀的視角看看我們人類的過去,以及作者筆下一種可能的未來。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也是人類的三個階段。智人征服了世界,智人為世界賦予了意義,最後智人失去了對世界的掌控權。

作者/[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1智人征服了世界

是什麼讓智人脫穎而出,主宰這個星球?

製作工具?黑猩猩也會製作工具。

永恆的靈魂?進化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永遠無法有永恆不死的實體。接近智人本質的DNA分子也一直在突變。

獨有的意識?「圖靈測試」里,如果一台計算機與一個人交流,而這個人無法辨別對方是機器還是人,那是不是說這台計算機是有意識的。

所有的特點都無法區分智人是獨特性。甚至智人的藥物都是在實驗室里的小白鼠身上測試出來的。你看,治癒小白鼠的藥物,也可以治癒智人,這樣類比的前提不就是智人不具有獨特性嗎?歸根究底,智人還只是《動物莊園》里會直立行走的豬而已。

但,一定有什麼特質是人類獨有的。

確實有:靈活的合作。只有人類會在同一個「想像的秩序」下,與無數個陌生人一起有效的合作。

比如革命,在對「共產主義」想像的前提下,俄國1.8億的農民起身反抗沙皇,推翻政權。而螞蟻永遠都不會推翻蟻后,重新選舉。

而「想像的秩序」就是「公德」一樣的存在。紅燈停綠燈行,並不是客觀存在是事物,也不是一個人主觀意識說有就有,說無就無的事情,而是一個「互為主體」的存在;即,我之所以相信,是因為你們都相信,而你們之所以相信,是因為我們相信。個體的相信不重要,但是每個個體所組成群體的相信至關重要。公德是眾德,公信是眾信。

於是在一個「互為主體」的虛構秩序、虛構故事中,本著為人類服務的原則,智人建立了國家、貨幣、公司,順便統治了其他物種。除去「共同相信虛構的故事、靈活合作」的特質,人類與其他物種別無二致。

而縱觀歷史,智人一步步的革命結果是自我優越感的不斷提升。農業革命中,將萬物有靈的「泛靈論」拋棄,信仰「神與人」的對話。等到科學革命,又將諸神略去,提倡人文主義的本我體驗。

所以,尼採在《快樂的科學》里說「上帝已死」,當人們不再以上帝的意志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那些相信上帝的人也是覺得「不管你覺得存在不存在,我覺得存在就行了」,仍舊是以自己的信念為出發點,而不是一個絕對的秩序,絕對的道德觀。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當人類將死亡歸結於細菌等疾病,而不是上帝的旨意時,隨之而來的又是什麼樣的制度,指引著人類的思想與行為。

2智人為世界賦予意義

沒有天堂,沒有地獄,沒有上帝之後,什麼是人類新的宗教來維護社會秩序,組織人類的大規模合作?

科技與人文主義宗教的並行!

正如書中所言:科學如果想要打造出可行的人類制度,必須需要宗教的協助。

宗教不是迷信,而是一個具有社會功能存在。如果去掉宗教,由科學主導,人類社會就是一匹脫韁的野馬。

比如基因編輯的爭議,「三親嬰兒」的誕生。

「三親嬰兒」,是由有線粒體遺傳疾病的母親提供有基因缺陷的卵子,由另外一名女子提供良好的基因,將卵子中有缺陷基因換為良好基因,再體外受精植入母親體內培育。本著「並沒有引入外源基因」與「目前線粒體與智力並沒有多大關係,不會產生超級人類」的原則,2015年英國立法批准了「核移植三親共育技術」的實施。

看,對基因的編輯與實驗是科學的,但是科學的可行與實施,是人文宗教來決定其性質的,「並沒有引入外源基因」與「不會產生超級人類」就是人文宗教制定的社會秩序。

但也有宗教所不能定性的,比如「墮胎」,宗教倫理說:生命開始於受孕那一刻,墮胎就是殺嬰。但是胎兒具體什麼時候有神經系統,什麼時候成型,生物學家更有發言權。

一切都為人類服務。人類自我的崇拜,賦予整個世界意義。人類的行為準則,也以自我為標準。馬賽爾·杜尚追求心靈的自由,買個小便池簽上自己的名字就是一件藝術品,因為他覺得美,就是美。前來觀賞的觀眾,你覺得美,就是美。現代教育的重要指標也是:設法體驗一切為人的感覺。

就像周作人說:「心中懷念著人,見沼澤上的螢蟲,也懷疑是自己身里出來的夢遊的魂」當人文主義成為新的意義,每個人自己「內在的感覺」、「自由的意志」成為了自己的宗教。

3智人失去了對世界的掌控權

當人們覺得自己的行為是由自己的「自由意志」決定的,智人便開始失去了對世界的控制權,因為演算法是可以模擬智人的「意志」的。

帶上神經義肢(如圖),機器可以讀懂神經的指令,同樣機器(或者叫人工智慧)也能創造神經指令。學生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帶上頭盔,模擬神經元放電,就可以操作學生的注意力。而卸掉頭盔,學生仍舊會覺得集中注意力是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外力的放電。

科學幻滅了人類對「自由意志」的崇拜,你所經歷的事情,你所塑造的自我,以及這些導致你做出的選擇,都是一系列生化演算法的混合。或者說:世界上沒有獨一無二的一個人,所有的行為都是可以用生化演算法的數據模型複製,人類群體可能有價值,但單個人類知識數據的產生者,並沒有多少價值。

當人類的生命情感與其他動物別無二致,而演算法又可以模擬所有的生化反應並且更極致時,演算法之於人類,同人類之於其他動物又有何區別?

所以當我們去徹掉「自由意志」的人文主義旗幟之後,會有什麼「主義」應運而生,主宰這個星球?

是數據主義。

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描述的未來的數據主義是這樣的:

萬物均為信息流,人類是比其他動物更複雜的演算法和信息流組成而已。當萬物互聯時,如果我們可以創造出某個數據處理系統,能夠比人類吸收更多的數據,處理信息演算法的效率也比人高。那這個系統可以說是「智神」的真身了。

人類之所以想要融入數據流,是因為只要成為數據流的一部分,你就會加入一個比自己更偉大的計劃中。你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想法與感受,都是為大數據流的一部分,而如果你有個某種感受,而別人都不知道,也並未對全球信息交流有任何貢獻,你會覺得錦衣夜行,一切行為都了無生趣。

人文主義認為:內心的體驗是一切價值的來源,而數據主義認為:體驗不分享就沒有價值,上傳的數據流會用演算法告訴你你所需要的意義。那時,「連接到這個系統」成了所有意義的來源。

比如:你去某地出去遊玩,照照片,並上傳分享,然後每隔一段時間,看看有多少人點贊。這就是參與數據流的一個過程。

人類的決定權將不再是「捫心自問」,而是「讓數據說話」,數據會告訴你行為的意義。數據主義將人類的體驗等同為數據模式。以前人文主義認為的「上帝是人類想像力的產物」,數據主義說:「人類的想像力一樣只是生化演算法的產物」。而最終,就如人類對待其他物種一樣,我們也會走上滅絕之路。正如作者所說:「人類只會成為宇宙的數據流里的一片小小漣漪。」

這就是尤瓦爾·赫拉利認為的我們可能的未來。

5

至此,真是讓人焦慮大恐慌的一本書。想想自己現在掙扎努力不過是一堆演算法就能替代,而且演算法會做的更好,多麼小確桑。但是就在我無限的自我懷疑中,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讓我釋然了。

大學老師在講:「宇宙無邊無際,我們多麼的渺小,卻還在自己的煩惱而憂慮不開心,想想真是微不足道,何必呢」。我旁邊的玥同學說:「屁,我的喜怒哀樂就是我的全部」。

她說的足夠的人文主義,也足夠能解決我的憂慮。我哪有那麼超然,喜怒哀樂都拋去。的確,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究底是數據的。但只要世界還屬於我們的,就值得去掙扎去努力。

?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公眾號confusing 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onfusing 的精彩文章:

TAG:confus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