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些,再忙也能高質量帶好娃!
現代生活節奏非常快,工作壓力大,養娃成本也很大,大家對於自己的現狀能不能要孩子或者二胎,糾結不已。
豆苗媽媽偶然的機會在書店看到了這本書《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翻了幾頁,就愛不釋手,這本書不是一本簡單的育兒寶典,而且對於親子關係、兒童發育有很多深入而透徹的情感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有理有據。今天就先和大家分享卡特琳娜?蓋岡醫生總結的成人和兒童關係中的困境這部分內容,本人也深有感觸,如果大家能夠覺察並且調整好這些關係的話,那一定就是做好了為人父母的準備了,希望能給大家一些有用的參考意見。
第一個月
為數不少的母親,尤其是第一次當母親,在剛生完孩子後,由於對孩子未來的擔憂、從未感受過的沉重責任感、分娩疲倦、夜間睡眠減少、激素水平的驟然降低等原因,常常會在產後第三天出現情緒脆弱的階段,甚至父親也會在孩子降生後有壓力、慌亂,也有可能產生情緒波動,如果父母親和家人一起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克服了種種慌亂、不適應後,大多幾天就能情緒恢復、找回原來的平衡。如果這一階段持續並不斷發展,就有可能是真正的產後抑鬱症了,需要儘快就醫。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慌亂,初為父母,需要提前做好這樣的思想準備,提前學習一下怎樣照顧新生兒。
在家庭與工作間找到平衡,悉心照料孩子,撫養他們成長,可由父親和母親共同承擔
這方面,我們國家和北歐國家的情況不一樣,我們沒有長期帶薪產假政策,很多母親面臨著工作和家庭有所取捨的艱難抉擇,這個是非常個人化的選擇,每個人的需求、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盡相同,這也需要在生活中反覆思考,家庭成員中達成一致才好。當然,從卡特琳娜醫生的角度來說,如果父母親可以足夠長的時間陪伴孩子無疑是最好的,孩子會擁有堅實根基,身體和心理層面都將得到和諧發展。
對於工作時間,一生都可靈活考慮,而不僅是幾個星期
卡特琳娜醫生說:根據家庭情況和孩子的年齡調整工作時間,可能是一條思路。
其實相對一生的時間來說,孩子留在父母身邊需要我們照顧的時間是短暫的,所以,父母(大多是母親)要在孩子幼年的時候把工作節奏放慢一些,盡量多花一點時間在家庭上,等孩子長大後,母親又可以全身心投身於工作中去,當然爸爸如果能分擔一部分媽媽照顧孩子的時間,媽媽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找到平衡就相對更加容易一些了。
父母少有時間與孩子交流,是個大問題
缺乏交流時間所造成的親子關係鬆散和對孩子了解甚少,是許多誤會的根源。常見的現象就是爸爸媽媽們工作一天,身心俱疲,很少有時間能與孩子進行心平氣和的高質量交流。而且,家長忙碌的時候,很多孩子就會經常面對屏幕,這已經是非常嚴重的全世界範圍內的社會現象。建立真正有質量的親子關係是需要有足夠的與孩子交流的時間來保證。
大部分成年人對於兒童情緒情感成熟的步聚所知甚少
大多數爸媽都很清楚孩子什麼時候會坐、走;什麼時候會換牙;什麼時候會說話、認字,但是很少會有父母很清楚孩子情感和情緒反應的發育過程,這種缺乏了解常常導致我們成人對待孩子的態度不合適兒童年齡的特點,而以「愛」的名義帶給孩子傷害。這個需要父母親去學習,了解我們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情緒反應的特點、步驟及規律,然後給出恰當的回應。
過多的主張
關於孩子的教育,眾說紛紜,網路上的、書籍中的、長輩、朋友、同事說的,有時各種主張互相矛盾,讓事情會變得更加複雜,爸媽們看了聽了這些話,千萬不要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也不要不知所措、無所適從,我們要做的就是理解和了解我們自己的孩子,找到適合針對我們孩子的教育方法。
相關閱讀
早教,從了解孩子的氣質開始
父母需要屬於自己的時間
與孩子在一起時要想感到愉悅幸福,需要在父母自身的需求與孩子的需求之間找到一種平衡。當父母能找到方法和時間不懷內疚地照顧好自己,才能有足夠的能量去照顧孩子,否則會有意無意遷怒於孩子,最後還是孩子承擔後果。自此爸爸媽媽們要找到合適的節奏,留一個晚上,留一個周末,留一個假期給自己或伴侶雙方。
父母的孤立無援
新晉父母發現養育一個孩子是個十分複雜的事情,通常手忙腳亂,但是你不需要一個人承擔所有的責任和壓力,如果需要傾訴,可以同家人、朋友交流(這一點在中國,相比西方國家還是有很多優勢的,孩子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通常願意來幫助我們);如果一個人帶孩子很無趣,可以去找一個媽媽團一起活動;如果養育兒童的過程中有一些不解和困惑可以尋求專業醫生或者心理治療師的幫助。
成年人所接受的教育
父母原生家庭的歷史,會在成人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而這種烙印會映射在父母看待孩子的視角、與孩子的親子關係以及養育孩子的方式上,而常常犯一些思維定勢的錯誤而不自知,所以,如果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一些難以調和的矛盾也需要有第三者(可以是伴侶、心理工作者或者是家人、朋友)來「旁觀者清」。
通過梳理這些作為家長最容易遇到的難題,可以看到有質量的養育一個孩子絕非易事,但是如果我們能防患於未然,照顧好自己,真正理解了孩子,學習了有效的方法,就一定可以和孩子建議有質量的、真正有交流的關係。
參考書籍
《如何高質量地陪伴孩子》
作者:卡特琳娜?蓋岡( Catherine Gueguen)
著名法國兒科醫生,任職英法醫院三十餘年,在觸摸療法和非暴力溝通領域造詣頗深,是當今世界低幼兒童教育方面的標杆性專家。她以大量講座、工作坊,培訓醫生、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助產士等,使他們]能更好地「陪伴和支持兒童家長」。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TAG:兒保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