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過午不食」來養生!靠譜嗎?

用「過午不食」來養生!靠譜嗎?

據說,最早提出「過午不食」這個說法的,是佛祖釋迦牟尼。如今已經成了佛門的一條戒律。

那時佛祖提出這條佛門戒律時,一眾佛子們還沒有高大堂皇的廟宇以作棲身之所,一眾信徒都是在郊外的樹林之中,以結廬而居的方法,遠家苦修。

在那時,佛祖帶領一眾弟子們進行完早課之後,信徒們就會結伴去駐地附近的人家化緣,基本上一天就能吃上一頓飯。其實這也很好理解,畢竟你一天到晚三頓飯總去人家要,人家也會煩的啊!因此,久而久之,「過午不食」這條規矩,就成了佛門弟子苦修時的一條戒律。

後來,經過慢慢的發展,「過午不食」也有了它既定的一套理論。首先,什麼是「午」?

這就要講到「正四時」的概念,所謂「正四時」是指的——子、午、卯、酉這四個時辰,其中「子午」、「卯酉」兩兩相對。子時是夜裡11點到1點;午時是中午11點到1點;卯時是早上5點到7點;酉時是下午5點到7點。也就是說「子午卯酉」正好把一天的時間進行了4等分。

而修行之人認為,早上為天食,中午為人食,晚上則為地食。通俗來說,就是早上是天上的神仙們吃飯的時間,吐納的是天地之間的靈氣;中午是人們吃飯的時間,吃的是五穀;晚上是畜生,甚至是陰鬼們吃飯的時間,吃的是一應陰濁之物。

同時,又因為「午時」為「陽極而潛陰生」的時辰。一天當中過了午時,天地間的陰氣便開始滋長,食物本身也會被這種陰氣所感染,吃了之後會有礙於他們的修行,所以過了午時修行之人就不吃東西了。

如此一來,人先從「地食者」變為「人食者」,再從「人食者」變成「天食者」,一步一步進而修鍊到餐風飲露可以「辟穀」的神仙境界。這也正是中國傳統道家所認為的,人有三精氣神,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眠!

對於剛剛接觸「過午不食」的人,或許剛一開始會有不適的感覺,吃完早餐和午餐之後,晚上會感覺餓。那時我們可以吃一些水果之類的東西,慢慢的逐步減量,到最後完全做到「過午不食」。但這個過程中有一點要謹記,就是多喝水!

.這樣大概堅持一個月之後,大家就會慢慢的適應。在此之後,我們就可以嘗試著加入一些簡單的運動,以刺激我們人體的潛在機能。等大家真的慢慢適應了之後,我們再來進行打坐,或是冥想時,可謂是事半功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綠荷池 的精彩文章:

霍金逝世!回顧他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多大影響?

TAG:清風綠荷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