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五位謀士的臨終遺言,龐統最可惜、司馬懿最聰明、諸葛亮最神秘

三國五位謀士的臨終遺言,龐統最可惜、司馬懿最聰明、諸葛亮最神秘

遺言也就臨終之言。述說的是一個臨死之人的最後的心裡話。這心裡話或者是一種對後人的交代和寄託,也可能是單純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和感慨。三國謀士眾多,他們死前會有什麼遺言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1龐統——可惜的遺言

「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不但會指揮打仗、出謀劃策,而且還能掐會算,精通天文、地理、星象、八卦。赤壁之戰,就是龐統獻上了連環計,為日後的火攻打下了基礎。投奔劉備後,協助劉備一路西進,打下了大片的地盤。就是這樣的一個智者,在對待自己的問題上卻出現了不應有的誤判。最先有不詳預感的是諸葛亮,他推算出可能會出現對高層人物不利的徵兆,並且專門派人入川送來書信進行提示。但龐統誤解了,認為諸葛亮嫉妒他立功,於是,便對他的警示置之不理,建議劉備火速進兵。第二次的警示來自於劉備的一個夢。他夢到了有人打擊他的右臂,醒來之後還感覺到痛,認為是不吉利的徵兆。當他對龐統說了後,龐統不以為然,認為打仗有死有傷是自然而然的事,依然沒有在意,堅持繼續進兵。第三次警示是來自於龐統的坐騎。那匹跟隨他多時的老馬忽然失了前蹄,將龐統摔了下來。龐統依舊沒有意識到危險,只是和劉備更換了馬匹,然後上路了。

龐統率領部隊沿著小路前進,慢慢走進了敵人的伏擊圈。當聽說是來到了「落鳳坡」時,龐統驚呼:「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只是,他的話音剛落,便招來了數萬飛箭。因為龐統騎了劉備的白馬,目標明顯,顯然就是攻擊的重點,很快就被亂箭射死了。犧牲時年僅36歲,正是大好年華,令人嘆息。龐統的死,不僅折損了兵馬,也延緩了劉備攻取西川的進程。只可惜,明白得太晚了!

2周瑜——最不甘心的遺言

「既生瑜,何生亮!」

這句著名的遺言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東吳的大都督周瑜說的。周瑜的敵人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正面的敵人曹操;另一個是潛在的敵人諸葛亮。對付曹操,周瑜運用自己的軍事智慧和才能,在赤壁之戰一舉將之擊潰,取得了決定性的;對付諸葛亮,心胸狹隘的周瑜鬥志鬥法,使盡了渾身解數,最終還是落敗了。失敗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死。周瑜就是這樣死的,但死得很不甘心,連喊了數聲「既生瑜,何生亮!」有詩云: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弔欲傷情。

3郭嘉——最有價值的遺言

曹操最器重的謀士,非郭嘉莫屬。郭嘉是一個不可多得也是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的軍事謀略天才,作為最年輕、最詭異的謀士,在跟隨曹操擔任軍師的十一年間,不僅幫他制定了長遠的、宏大的戰略謀劃,在具體的戰術方面也設計得十分精準到位,並最終消滅了呂布、袁紹等地方割據勢力,統一了北方地區,令曹操接近了自己事業的頂峰。郭嘉籍此也贏得了「鬼才」、「世之奇才」等廣泛的讚譽。很可惜的是,郭嘉年僅38歲就不幸病故,英年早逝。郭嘉在即將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病危期間,也不忘記為曹操出謀劃策。他在留給曹操的遺書中,設定了處理袁紹殘部的計策,幫助曹操一舉平定了遼東。曹操對郭嘉的去世十分悲痛,曾經哭著對百官們說到:「諸君年齒,皆孤等輩,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後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腸崩裂矣!」在後來曹操赤壁之戰大敗而回時,曾慨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看得出,曹操對郭嘉的依賴程度是相當高的。

4司馬懿——最聰明的遺言

三國的史書上對於司馬懿的遺言有清楚的記載,在他彌留之際,司馬懿將來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叫到了身邊,語重心長的對他們兩個人說:「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輔帝平九州,慎之!慎之!」

很多歷史學家都用陰謀的角度來解讀司馬懿的這段遺言,認為老謀深算司馬懿這番話是說給記載歷史的史官們聽的。但小編認為,也許司馬懿在彌留之際,明白了皇位是個燙手的山芋,自古以來沒有不亡的朝代,而伴隨著朝代滅亡皇族的下場也是最慘的,所以司馬懿才在臨終告誡兩個兒子,不要貪圖皇位。

5諸葛亮——最神秘的遺言

諸葛亮三國期間的聞名謀士,對於諸葛亮我想不必過多的介紹了,簡略的說一下吧,當然了我說的不是《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諸葛亮身世於一個官宦家庭,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一家子效忠的不是一自個,他的大哥在東吳掌握軍事並且是最高級別,諸葛亮弟弟追隨他,諸葛亮還有個堂弟在魏國也是位極人臣,可以說他們在三個彼此仇視的國家效能,並且都有很大的權力,他們家的這種情況放眼全部前史本來都是很稀有的。

諸葛亮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話說諸葛亮自知壽數已盡,恐自己的墓地被敵人知曉,屍首得不到安寧。便密奏後主劉禪:「若臣一旦死後,不搞厚葬、不擇安葬為宜,只須將臣的屍裝入棺木,用新繩新杠抬著,一直往南走,等到強杠斷爛之時,就是臣的葬身之地。」相信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這句遺言,只是千百年來無人明白他這是何意,可以說是很神秘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被嚴重低估的五位謀士,劉曄第四,第一才能不輸孔明卻被斬殺

TAG:武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