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被時光湮沒的老手藝

那些被時光湮沒的老手藝

手工納鞋底是一種

比較傳統的鞋底製作工藝。

像傳統的千層底就是手工

納鞋底中一個典型的代表。

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

多層疊起納制而成,取其形象得名。

成品穿著舒適,輕便防滑,

冬季保暖,夏季透氣吸汗。

手工納鞋底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

現在我們穿的鞋款大多是機器製作。

人們渴望時尚,

卻在心底懷念手工製作鞋款的舒適。

2

老木匠

巧妙匠心的注入

木工工藝是一門傳統而古老的手藝,

然而在今天,願意學習這門技藝的人,

已經越來越少。面對大工業時代,

無懼冰冷機械,靜默地將巧妙匠心注入

每一件獨一無二的手工作品之中。

因為手工的溫度出自於心,

它承載著手藝人的滿滿誠意。

這份幾乎快被遺忘的傳統

工藝其實不如說是一種執著的匠心。

3

畫糖人

帶著「餘溫的藝術品」

細膩的白糖,恰到好處的火候,

熬一鍋金燦燦的糖稀。

老人手裡的工具一番輾轉騰挪,

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出現了。

這樣精緻且帶著餘溫的「藝術品」,

拿在手裡,你捨得將它融化嗎?

4

彈棉花

一聲聲弦響 一片片花飛

上了年紀的人都會對

「彈棉花」有著清晰的記憶。

隨著一聲聲弦響、一片片花飛,

最後把一堆棉花壓成一條整整齊齊的被褥。

而那時候的彈棉花工匠們也都走街串巷,

生意應接不暇。

5

造老秤

公正嚴謹

在電子秤無縫不入的年代,

老式的秤桿似乎只能

在街頭小販那裡才能偶爾看到。

造秤的老人卻不管這些,

帶著花鏡做的入迷,

時間在她那裡似乎已經靜止。

6

磨剪刀

砂輪的一圈圈轉動

寂靜的午後,手藝人「磨剪子磨刀…

的長吆喝似乎總出現在午睡的夢裡。

老人的砂輪一圈圈轉動,越來越鋒利的菜刀,

不知會在誰家案頭,

切磋出一頓頓美味佳肴。

7

鐘錶匠

從小佩服這眼皮功夫

修鐘錶的手藝,就像繡花那樣,

得靜心,得細心,才能讓時間不快不慢。

修鐘錶的手藝人懂得時間的意義,

準時出攤,準時收工,

他的靜心細心,不緊不慢。

他手中碰觸與撫摸的物件,是呼吸的,

是有生命的。就像那些鐘錶,

之所以能夠不快不慢地行走,

肯定得有一顆健康的心臟,是

它揭示了時間的奧秘與價值。

前段時間很火的《我在故宮修文物》

一紀錄片中就講到了師傅修理鐘錶。

8

剃頭匠

溫柔的一刀

在年輕人都在追求時髦髮型時,

還有一些人,他們理髮「咋利索咋來」

一把剃刀在頭頂上下幾個來回,

一個鋥亮的「和尚頭」便新鮮出爐了。

梳、編、剃、刮、捏、拿、捶、按、

掏、剪、剔、染、接、活、舒、補。

老師傅的手藝不是蓋的。

那個年代,父輩們從理髮店出來,

總有一種整個人都煥然一新的感覺。

9

老裁縫

難忘的縫紉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縫紉機曾經是中國尋常百姓家普遍追求的奢侈物品。

能夠擁有一台縫紉機,

絕對是一種體面和榮耀,絕對是富有的象徵。

穿針引線、縫衣織布原本是中國婦女的本職,

一手好的針線活曾經是家庭婦女

傳統美德的重要標誌。

10

修傘匠

為人遮風雨

過去人們使用的雨傘,不管是紙傘,

還是布傘,都是用竹子作傘把和骨架,

日久了傘頂破裂,骨架易折斷,

所以常常需要修補。沒必要修的傘,

修的成本太高就叫顧客買新的了。

後來出現的鐵骨架布頂的避雨遮陽兩用傘,

比較耐用,修傘行業因此也日益蕭條……

為什麼要呼籲傳承?

因為總是還得讓一些善意執念推著往前,

保留我們最珍貴的、最引以為傲的東西。

來源:福建電視台旅遊頻道

[ 這裡是寧德網,感謝您的閱讀 ]

寧德網移動端矩陣

「你說我辦」新聞報料熱線:287679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德網 的精彩文章:

TAG:寧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