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書社:學以致用,量用為學
學生問我:「老師,我現在寫不了白話文了,只要一下筆就寫古文,您說這要怎麼辦啊?」我說,真正的問題是出在你對生活缺少切身的體會。比如說你對一些經典詩句,名言辭彙的意思雖然是理解的,但你沒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深刻的感受,所以不能用自己的生活語言來置換那些經典詩句和名言辭彙。這樣一來你自然喜歡借用古人現成的東西,東西雖好但不感人。借用古人的東西只是學習的所得,但是知識若還只是知識,不能與生活結合起來終究變不成自己,也就只能意思意思了。
「意」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意其實就是心聲,是一個人的深刻感受與切身體會的表達。意境則是想要表達的樣子,是偏向於抽象的。中國的文化一路傳承,而書法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它們是一體一脈的。漢人尚德,魏晉尚道,唐人尚法,宋人是尚意的!當代有人把宋人的尚意強調到至高的位置,其理由是意境與境界是人生也是書法的終極追求。如此理解未免顯得有些牽強附會,也就是有點亂扯呢?
首先我們應該搞清宋人文化的淵源,宋代文化主要繼承唐代,上涉到魏晉。也就是說,宋人文化的前提和基礎主要是晉唐,宋人書法的學習繼承對象同樣是以晉唐為主。大家都知道,晉唐書法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兩座峰碑!宋人實際上在一邊繼承晉唐書法的時候,一邊連做夢都想要達到可與晉唐比肩的成就。遺憾的是宋人的書法實力始終與晉唐隔河相望,無法逾越這一溝壑。選擇尚意看似是另闢蹊徑,實際上是一種無奈之下的草率,是一種很不情願的妥協。話又說回來,如果宋人在基本實力能夠與晉唐抗衡比肩的前提條件下尚意,那當然會是一種宋人真正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文學大家沈從文用「自宋人開始就不能認真寫字。」來評價宋人的書法可謂一語中的,而這個評價的參照對象就是晉唐。宋人的尚意到底是處在什麼位置?我想大家已經非常清楚了。
其實很多人是知道宋人書法明顯不如晉唐的。於是又有人出來說,宋人書法不可學!其實人生的道路和學習都是曲折的,是一步一步前行的。學習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自己,學習對象的選擇與自身基礎和認識水平息息相關。需要搞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和自己需要學什麼?
我在剛剛啟蒙的時候,因為太小不能寫字,是比我大二歲的哥哥手把手教我的。到了二三年級的時候,我特別羨慕同桌的作業寫得工整,就仿照他們那樣去寫。後來隨著自身的書寫能力的提高,欣賞能力也隨之提高了。這個時候就喜歡看寫字好的老師寫字了,跟著學老師寫的字。如此下來,凡見到比我好的字我就學習,那個時候古人的字我是看不懂的,不喜歡學古帖,專學時人。我即時的學習都是因為當時我懂得什麼和我需要什麼。到現在來看,當初的同學,老師和那些我認為字好的當然早已經認為不好了,但當初的學習並沒有把我帶壞,而是一步一步把我帶到了往好的方向。
只要自己有主見就學不壞。我們看電影,看電視的時候,經常看到一些專門演反面人物的演員,他們本身不是壞人,也沒想做壞人。只是因為劇情的需要他們演了壞人,或者專門演壞人,但是沒有哪個演員因為演了壞人而變成真正壞人的。
如果自身素質和能力懸殊不及,即使學得好也用不上。像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唐國強,他扮演過多少歷史上的皇帝和大人物,其演技之高令人欽佩。但不管他多麼的投入,演得多麼逼真終不會因為表演而真正成為劇中一樣的人物,原因是基本素質和能力不在一個檔次上。
學習和演練真的就沒有作用嗎?肯定不是,不相信就去學一學口吃看看!據說口吃的毛病多數是學成的,而且學起來非常的快,少則二三天,多則一周就可以讓人終生口吃。因為學口吃不需要多大的能力,不需要很高的條件,是人人都能學得會的,所以只要能力具備就能一學就會。
學習書法也是一樣。對於臨帖的學習是需要能力的,但這是一種學習的能力,準確地說是意會的能力。而將所學變通致用更是需要能力,這是一種運用的能力,確切的說是體會的能力。只有將這二種能力結合起來才能達學用並收的效果。
所以說真正的學習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東西和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是需要循序漸進的,是需要能力和基礎的前提條件的。學以致用,量用為學。只有將知識與自己的生活融為一體,自然天成,變成一種能力才能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END
TAG:正元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