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的謊言—你確定你聽到的都是真相嗎?
A lie told once remains a lie but a lie told a thousand times becomes the truth.
——Joseph Goebbels
今天看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德國戰時廣播中的神話和現實」,主要講述了德國二戰時期在戈培爾的宣傳政策下進行的一場繪聲繪色的戰時播報與思想文化傳遞的宣傳戰。戰爭總是殘酷的,但是這裡拋開政治和歷史,光就意識形態在通過某種特定的宣傳方式下,表現出的卻是一種別具匠心的感染力和號召力,進而形成的宣傳藝術如何作用於歷史價值中。
戈培爾把宣傳看成一種藝術,把自己看成一位能夠操縱整個民族感情的偉大藝術家。他像藝術家一樣,事先就吩咐仔細安排好宣傳的高潮,運用動情的語言文字,造就了語言威力的信仰神話。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也曾闡釋過他對語言威力的信仰。這種通過語言的號召,和心理的暗示,強調宣傳的藝術性與重要性。通過宣傳給群眾形成一個深刻的印象,利用簡單通俗的主題口號,通過反覆多次地重複,最終深入人心,形成所謂的"戈培爾效應"。
戈培爾效應 Goebbels effect
重複是一種力量,謊言重複一百次就會成為真理。這就是「戈培爾效應」。一些非常重要的社會規律和生活法則,隱藏在複雜的社會現象之中。掌握它們,會幫你發現事物真相,更深刻地認識社會和人性;合理運用它們,許多複雜和疑難問題會迎刃而解。
希特勒曾說「宣傳中可以有變化,使宣傳顯得豐富多彩,但是任何變化都不得破壞主題的內容,必須自始至終宣傳同一件事。」 就是在利用這種重複的宣傳力量中,使得他在極力譴責猶太人的時候,驗證了這種重複的威力。而重複的口號,在一次次宣傳中被強調,然後逐漸塑造了人們心中的「假」信念,或是一種被植入的信仰。戈培爾在二戰中通過宣傳的藝術,堅信德國人是不會輸的,用不同的宣傳手段和策略,這裡通過電台的播報,蠱惑群眾,從而宣揚的是被塑造後的思想傳播。
在德國戰時電台中,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演講風格,一種是德軍最高統帥部使用的精鍊而又深沉的風格,而另一種則是使用軍號進行實況廣播,帶著一種歡呼又叫喊或表現出一種收到觸怒的天真勁。希特勒在1939年秋進波蘭而引起的這張戰爭中首次使用了宣傳媒介,讓全國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似乎是大寫字母的歷史—Weltgeschichte[世界史]—的參與者。通過精心配置的嚴肅的軍樂和偶爾出現的慷慨激昂的時刻,都使得每一個聽眾能夠置身其中,通過電台的傳播而親身目睹這個正在發生和創造著的歷史。
通過宣傳的高級配置而製造著德國的神話,一面鼓舞人心,一面傳遞著被設定的情緒。例如,在1940年春天,德國軍艦「布呂歇爾」號在挪威海岸附近被擊沉,德軍最高統帥部宣布,大部分的水手和士兵都得救了。當時,前線記者海因茨·勞本塔爾通過一位中校口中了解到軍艦下沉前最後一刻所發生的一個故事:
突然,船尾翹了起來,翹出水面7到8米,我們清清楚楚地看到船尾上直挺挺地聳立著一位士兵,伸長手臂,做著德國式的敬禮。我以前看過不少金光閃閃的金屬塑像、中世紀騎士的塑像和傳說中的名人雕像,但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臨死時行著德國禮的士兵這一活的象徵……我們站在小島上,連骨髓都顫抖了,這是一位知道如何去死的德國士兵。小島上忽然響起了一片歡呼聲,我們以激動的心情唱起了「德國,德國統治全球」的歌。
德國的廣播是不太可信的,戈培爾對報道和現實之間是存在著差距的。例如在1940年9月21日對倫敦的空襲,戈培爾禁止他的宣傳班子使用「大火中的倫敦」之類的表達法。而在這之前他強調,即使在即將進行的對倫敦的毀滅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災難,也要將這種「規模」(戈培爾語)要設法使世人認為這是一次正義的行為。
而對於戰爭後期的衰落,在大後方的報道中,儘管戈培爾沒有明確下過指令,但是只要有可能,就必須把相關消息變成表現德國力量和英雄主義的象徵,就像那位在沉船上敬禮的士兵一樣;而對於敵營的任何報道都必須表現敵人的腐敗和本質的虛弱。
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對猶太人做出的滔天罪行本是不可原諒的,在當時卻可以通過宣傳蒙蔽群眾的眼睛和聽覺,進行完成自我美化且宣揚正義,引導出一個被灌輸進去的「假」的思想。宣傳的藝術是神奇的,但同樣也是神聖的,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如今的媒體宣傳的導向,戰時的人民僅能夠通過單一的電台,通過一定的信息封鎖,可以屏蔽外界事物,形成一定信息隔絕。但如今隨著科技和網路的發展,信息量的逐漸增大,多方面的輻射信息,人們也的確可以從多個方面的獲取信息,但是主流媒體作為把握事件發展方向的航標,是否真的就可信?又或者可以說,在考慮到國家安穩和安定的前提下,如何把握媒體信息傳遞的真實度或許仍將是個可以被質疑的問題。
關注我,讓你重新看待這個世界...
TAG:赤腳的金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