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農藥的草莓
有幾樣水果現在我家吃得極少,一樣是草莓,一樣是櫻桃,還有一樣是枇杷。原因都是一個,為了使這些水果在預定的時間成熟,並且賣相好看,果農會打催熟劑、膨大素之類的農藥。而這些農藥的殘留很厲害。
果農也承認了這一點:沒有辦法,現在競爭激烈,不好看的東西鮮有人問津,就算有人買也賣不起好價錢。不打葯產量也上不去,人工成本那麼高,不能賠本賺吆喝。於是,給這些誘人的時令水果打大量的農藥成了約定俗成的做法。
以草莓為例,打了葯的草莓果子顏色紅潤艷麗,個頭飽滿,讓人一看就有食慾。但是實際上味道卻不敢恭維。不管是玫瑰味、巧克力味、牛奶味亦或是其他味的,吃到嘴裡,除了那股湊近鼻子聞得到的那股清香味,肉質寡淡無味,如同嚼蠟。有人說長得丑的、奇形怪狀的是沒怎麼打葯的,我於是就去買這種另類的品種。可是買來後發現還是一個味道。
我以為是我在菜市場買的東西價格太低了,所以品質得不到保障,於是帶孩子去伊藤洋華堂之類的所謂「高檔」消費場所買。孩子看到貨架上一盒一盒紅艷艷的草莓興奮不已,連聲高呼要吃草莓。於是花30多塊錢買了一盒,總共也就10來個。
拿回家清洗乾淨後,孩子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咬一口,但是很快皺著眉頭吐了出來。我很不解地問她怎麼回事。她說不好吃。我家孩子的嘴巴特別刁,好惡喜形於色,從不會勉強自己。她說不好吃,那一定是不盡如人意。
我拿起一顆嘗了一口,不禁也皺起了眉頭。如果沒有看到草莓的樣子,閉著眼睛吃到嘴裡的話,我根本嘗不出來這是什麼水果。我忍著口中異樣的感覺將那顆草莓勉強吃了。
父母看到了說「跟你們說過多少次了,外面賣的草莓不能吃。你們偏不信,貴又能怎麼樣?還不是一樣葯催出來的。」我以前對父母的許多道理和勸告都嗤之以鼻,置若罔聞,但是在水果打農藥這件事情上是深信不疑。
總共才10來顆的草莓,洗乾淨了放在盤子里,上面還掛著晶瑩剔透的水滴,看起來楚楚動人。可是在家裡放了2天都無人問津,最後只好倒掉了。
從那以後,我發誓以後再也不買外面賣的草莓了。
3月底的時候,冬草莓已經下市了。我從黃龍溪開車沿黃龍大道返回華陽的路上,居然看到路旁支起的傘下還打著賣草莓的廣告。我剛開始以為自己看錯了。因為在我的印象里,草莓似乎只有在冬天才有。現在已是陽春三月,居然還有草莓賣,估計也是草莓園子里經過了一個冬天的採摘高潮之後,剩下的品相不好的邊角余料。
我看到這樣的草莓,突然想起了某位長者的忠告:要想吃草莓,得挑那種長相不好看,大小不均勻的,顏色屁紅屁紅的,只有這樣的草莓才是沒怎麼打葯的。
我於是好奇地停車來詢問,每斤才5塊,跟前段時間動輒20-30的比起來像是下柵欄(xià shí làn,成都方言,沒人要的處理品)。
而看那醜陋的品相也是配得上那價格。每個草莓就像被揍了一頓似的,紅一塊青一塊。草莓的個頭參差不齊,大小不一,而且奇形怪狀,完全沒有美感可言。有的直徑有5cm大,有的卻只有3cm大。雖然也是裝在小筐里,但是跟幾個月前冬天時候那種紅紅火火的派頭相比,這簡直寒磣的讓人忍俊不禁——如此受人追捧的草莓也有這般破敗的景象。但是我深信它們是因為身處淡季才如此蕭條的,而這種品相的草莓應該堪稱「綠色有機」。
我全然忘了之前買草莓的糟糕體驗,居然想買一些來過過嘴癮。但是我還是多長了一個心眼。超市裡的草莓沒法嘗,買回家不好吃只能自認倒霉。可是路邊的草莓,賣主為了賣出去,主動提出讓我嘗。一邊遞給我一邊還給我介紹這是什麼什麼品種。
我無限期待地接了過來,然後輕輕咬下1/3,將果肉在口中細細品嘗,期待著驚喜的出現。可是把這點草莓果肉從舌頭尖滾到喉嚨口,再從喉嚨口滾到舌尖,也沒有嘗出想要的味道來。我懷疑是自己的舌頭有問題,把另一半給愛人嘗。她放進嘴裡,也不禁皺起眉頭,無奈又尷尬地看了我一眼。
看來我的的味蕾沒有出問題,而是這草莓的問題。長得丑也就罷了,還不是我所期待的那個味道。我只好跟賣草莓的小妹妹說了聲「sorry」,然後開著車走了。
這次失敗的經歷又給我上了一課。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紙上學來的固然不能生搬硬套,別人傳授的經驗也不能全盤照搬,因為那終歸是別人的生活經歷總結出來的,要變成自己的,還是要親自嘗試。
草莓要打葯這個事實是無法改變的。很多人喜歡吃草莓這個事實也是存在的。而唯獨我們一家子喜歡吃草莓而不買草莓,給自己找的理由是草莓葯多,而且味道不好。
但是細細想來,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人類對水果的挑剔才形成了如今打越來越多的葯來讓它們越來越漂亮的局面。這是市場經濟作用的結果。我們可以選擇不買不吃,但是選擇不了不讓它生長。
有句話說的,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每個人對美食的定義不同,有的人喜歡好看的,有的人喜歡味美的,有的人喜歡另類的。像我這種完美主義者,美食真的是難找,須是色香味俱美才能成為美食。
在農藥的「呵護」下長大的草莓長得如此誘人、秀色可餐,但是其味道卻讓人唏噓不已,真是遺憾。而要遲到真正的沒有打太多農藥的草莓,要麼自己種,,要麼就是認識果農,讓他們預留一些。也是好事多磨。
(作於2018年4月13日7:27)
TAG:DiB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