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是同齡人在拋棄你,是你在拋棄你自己

不是同齡人在拋棄你,是你在拋棄你自己

深夜的朋友圈,看了總是很糟心,不外乎就是兩個題材:一個是「放毒」,各色宵夜;另一個則是洶湧的負能量。「手賤」如我,假如私信問一句,怎麼啦,十有八九會聽到一大段故事:

工作如何地煩,家庭如何地鬧,感情如何地擰巴……

故事的敘述中,往往伴隨對自己靈魂的反覆「叩問」——怎麼辦,很茫然,放不下(傳說中的「焦慮三連」?)……

講真,我平時還是挺nice、挺會開導朋友的,但遇到上面的情況,我一般是不稀得安撫的,聽著就好。為啥?

他們要麼放不下過去——不停地懊惱過去,但又無法更改,怎麼說都不聽。這個情緒難以消除,成了死結。

他們要麼擔憂未來——不停地想像未來的困難,擔心某些事情會發生。即使解決了一個問題,又會再冒出另一個想像,沒完沒了。

這種情緒的極致,大概就是連看到別人成功、看到別人掙錢,自己都會渾身難受: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連做自媒體的都來趁機消費這種焦慮情緒。

拜託,真不是同齡人在拋棄你——人家大步前進時,壓根就沒想起你;而是深陷焦慮的你,正在拋棄你自己。

那天去朋友家蹭飯,看到他的兒子在發獃。我問他,在幹嘛啊?

他說,寫作業。

那愣著幹嘛?

想玩王者榮耀,跟同學約好了,可作業沒寫完,就拿不到手機。

那,我手機現在借你的話,你還會擔心作業嗎?

當然啦,那麼多作業,鬼才做得完……

你看,這樣的情況,從小到大都在發生——該寫作業時想玩;有得玩了,心中又挂念沒寫完的作業。

三十而立了,我們還像當年那個小朋友一樣,無法專註於當下。回過頭來才發現,青春不是被狗吃了,而是被焦慮啃食殆盡。

有個故事,也許你有聽過:

一個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是做什麼的?」

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後呢?」

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專註上的差別?

因為很多人只在意「果」,對於「因」卻很少上心。

果產生了,放不下,同時又擔心這個果是否會在未來再次發生——一下焦慮過去,一下焦慮未來,唯獨沒有當下。

少年啊,你唯一能抓住的,只有當下。而當下又是每一個果的出發點,是每一個果的因。不為果努力,卻總在為果而懊惱。你總說不信有輪迴,這種循環,難道不是一種輪迴嗎?

其實,要解決並不難。就如同老和尚說的,吃飯的時候吃飯,挑水的時候挑水。

過去的已經過去,放下;

未來的還沒來,別想;

把你的心安住在當下。在當下的每一刻,我們都在出發,都在努力,那麼,豈有不幸福、不成功的道理?

師父說

所謂「佛」,即覺也,就是人人本具的靈妙之心,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現前這一念保持清楚──不雜妄想;保持明白──無有間斷;作得了主宰──不為外境變異而起伏,即是「覺性現前」。

——見利法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法佛音禪悟 的精彩文章:

人人皆有佛性,只是被蒙蔽了?
佛說:紅塵無常,皆是苦

TAG:妙法佛音禪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