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健康界的航母:強生
文:黃心恬| 中康投資顧問中心
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自新康界(XKJ0101)
行業巨變已經開始。企業如何轉變思路,準備積極擁抱強者恆強時代的到來?接下來,新康界將對醫藥行業代表性龍頭企業進行個性化分析研究,以供參考。此為龍頭分析系列的第5篇。
強生2017年報公布,銷售收入764.5億美元,同比增長6.3%,超出投資人預期。也是近十年來,強生增勢最猛的一年。
強生近十年銷售收入(百萬美元)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製藥業務成支柱
強生擁有消費品、製藥、醫療器械三大業務板塊,且在這三個領域都屬於業界領袖的巨頭。
2014年,強生製藥業務的銷售額超越一直領先的醫療器械製造業務,成為強生的支柱業務。到2017年,製藥業務收入達363億美元,躋身全球製藥企業第4。
2017年全球葯企製藥業務收入TOP10(單位:億美元)
根據EvaluatePharma全球處方葯市場報告,預測2022年,強生在全球處方葯銷售排行榜中位列第五,在前十的第二梯隊里增速最高,但各企業差距非常小,競爭激烈。
全球處方葯銷售預測2022年TOP10(單位:十億美元)
來源:Evaluatepharma
2017年,製藥業務在強生總收入的佔比達到47.4%。在過去的5年里,製藥業務以超過7%的平均增速增長,而另外兩大業務——醫療器械和消費品業務,未見明顯的起色。
強生三大業務板塊銷售額(單位:十億美元)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由於跨國葯企在多元化發展過程中,市場競爭也逐漸加劇,競爭壓力增加,再加上不同業務板塊的協同性較弱,於是,聚焦成了現階段跨國葯企們的關鍵詞,業務拆分、業務出售已成為不少醫藥巨頭的選擇。
強生則在出售醫療器械製造業務。
血管醫療器械製造部門Cordis已經於2015年5月以20億美元出售給了美國醫藥商業巨頭康德樂(Cardinal Health)。2017年底,強生開始尋求包括LifeScan、Animas和Calibra在內的糖尿病護理業務的買家,中國的三諾生物參與了競購。糖尿病護理業務的收入自2012年以來一直在下降,2017年銷售額同比下滑9.7%。
從強生這些年來的發展策略來看,製藥業務也成為了強生經營的重中之重。2010年,強生以24億美元收購荷蘭生物技術公司Crucell NV,擴充疫苗業務;強生子公司Centotor收購肺病藥物製造商RespiVert。2013年,以10億美元收購抗癌藥物研發公司Aragon。2014年,以17.5億美元收購私人持股的丙型肝炎等病毒性疾病藥物研發公司Allos BioPharma;2015年,收購了開發治療乙肝病毒感染創新療法公司Novira Therapeutics;在最近的2017年,強生又以30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歐洲最大的生物製藥公司Actelion,開闢罕見病治療領域,補充了一系列肺動脈高壓領域的治療用藥。
重點布局免疫和腫瘤
強生製藥業務板塊共涉及6個領域:免疫、腫瘤、心血管與代謝、感染性疾病、神經科學及2017年通過收購Actelion而進入的肺動脈高壓領域。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免疫仍然佔據最大份額,大約為1/3,給強生帶來122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腫瘤領域收入佔比20%,2017年一年增速達到25%,成為收入增長的主要領域。心血管與代謝、感染性疾病領域的銷售額從2016年開始出現負增長。神經科學領域銷售額則從5年以前一直下滑。
可見,與大多數葯企巨頭一樣,免疫和腫瘤也是強生製藥板塊中重點布局的領域。
在這兩個兵家必爭之地,強生都有哪些法寶?
免疫領域——類克市場受生物類似葯衝擊,Stelara接棒類克
類克,1998年上市,是最早一批上市的人源單抗類藥物之一。其專利已於2015年到期,與之而來的是生物類似葯的暴風來襲。Celltrion和三星的生物類似葯已相繼在歐美上市。從2017年的類克的銷售數據來看,類克依然守住了63億美元的銷售額,然而相比2016年的69億美元的銷售峰值下滑了將近6億美元。於2009年上市的另一款用於銀屑病的單抗——Stelara快速接棒,年銷售額增長近8億美元,維持強生在免疫領域的領先地位。
2016 vs 2017強生免疫領域收入變化(單位:百萬美元)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2018年有望獲批上市的一款IL-23單抗新葯TREMFYA?(Guselkumab),用於治療中重度銀屑病,是繼Stelara之後另一個免疫領域的重磅產品。據EvaluatePharma預測,該葯的銷售額在2022年可達到15.59億美元。
腫瘤領域——強勢挺進前列腺癌,多發性骨髓瘤遭遇強大競爭對手
強生在腫瘤領域的產品線也是頗具看點,產品線已覆蓋到多發性骨髓瘤、前列腺癌等病種。
前列腺癌在美國屬於高發的癌症,發病率為500例/百萬人,僅次於肺癌,市場空間巨大。可以說,強生非常有意在前列腺癌領域進行布局,產品線也較為豐富。2009年上市的阿比特龍於2012年獲批一線治療轉移性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適應症,之後阿比特龍銷售額快速增長,目前銷售額已經達到了25億美元。2018年3月2日,FDA批准了Apalutamide的上市,這是第一個非轉移性前列腺癌葯。Apalutamide與Biogen的Aducanumab被EvalutePharma評為最有價值的研發項目,並預計Apalutamide在2022年的銷售額為16億美元。此外,強生還從Tesaro和再鼎手中拿到了PARP抑製劑尼拉帕尼用於前列腺癌的全球範圍內的開發授權。可見,在前列腺癌領域,強生已有多個重磅藥物加持,有望成為該領域的王者。
多發性骨髓瘤,強生擁有一線用藥硼替佐米以及新晉的重磅藥物達雷木單抗(Darzalex)。Celgene財報顯示,硼替佐米的競品來那度胺,2017年銷售額達到82億美元,再加上硼替佐米專利已到期,硼替佐米的銷售受到嚴重衝擊,從2014年開始銷售額已開始節節敗退,即將跌出10億美元俱樂部。2015年上市的達雷木單抗,則在2017年銷售額達到12.4億美元,在多發性骨髓瘤市場稍微扳回一城。
此外,用於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套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新葯伊布替尼已於2015年上市,2017年銷售額已達到19億美元。可見,腫瘤領域已有4個產品突破了10億美元市場,形成一定的產品格局。
腫瘤領域主要產品的銷售額(億美元)
數據來源:公司年報
從2012年到2017年,強生在腫瘤領域的銷售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了22.5%,這個數字在全球跨國葯企中都處於領先位置。
近日,美國FDA已經授予強生在研新葯erdafitinib突破性療法認定,用於治療尿路上皮癌。預計2018年美國會有81190例新診斷膀胱癌病例。對於轉移性疾病患者,尤其是複發或難治性疾病,相對五年生存率僅為5%,缺少有效的治療方法,該領域存在較大的市場前景。
不難看出,強生未來仍將在腫瘤領域不斷加碼,一方面擴大在細分領域市場中的優勢,另一方面把握開拓新病種市場的機會。
2017年12月,美國強生公司宣布支付3.5億美元現金(約合人民幣23億元),與南京傳奇合作開發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的LCAR-B38M。不同於諾華、吉利德和新基,強生沒有通過收購佔領CAR-T領域的一席之地,倒是有點在這個領域小試牛刀的意思。
心血管與代謝——利伐沙班未來市場將不斷擴大,糖尿病領域頹勢難以扭轉
利伐沙班的專利2024年到期,專利保護期較長。截至目前,強生正在進行利伐沙班7項適應症的相關研究。儘管利伐沙班的銷售額增速已逐漸放緩,但隨著適應症的增加,未來利伐沙班市場仍有望進一步擴大。
卡格列凈在上市短短几年內已達到銷售峰值。2016年,卡格列凈因為可能導致下肢截肢風險增加而被EMA和FDA關注,FDA已就這一安全性問題向公眾發出安全警示。儘管強生目前也在開展擴大卡格列凈適應症的研究,但可能難以扭轉頹勢。
強生在中國
強生於1985年進入中國,三大業務均有涉及,目前擁有員工總數近萬人。可以算是在中國本土化最強的跨國葯企之一。
強生在中國市場格局一直是OTC與處方葯近乎1:1平分天下。2016年,強生的處方葯市場快速增長,銷售額佔比迅速擴大;與之對應的,OTC的主要品牌受到市場競爭的衝擊,增速放緩。
強生中國終端銷售額OTC和處方葯佔比
數據來源:中康CMH
強生在華處方葯市場的迅速增長,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強生的處方葯在醫院的銷售策略開始渠道下沉,由原先的一二線城市等級醫院向縣域等級醫院市場逐步滲透,以黛力新(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為例,2016年在縣域等級醫院的市場增速達到25%。
二是,受益於處方外流,強生的部分處方葯在零售藥店的銷售迎來新契機。例如2016年,黛力新則在零售藥店的銷售額達到14%的增長率。新特藥品種則在新特藥房的快速發展情況下,迎來了零售藥店市場的快速擴張,例如抗癌藥物萬珂(硼替佐米),2016年在藥店市場的增速達到50%以上。
三是,強生緊緊抓住進口新葯的審評政策改革以及優審政策帶來的利好,在中國市場快速跟進在歐美已經上市的新葯。這2年在華上市的新葯已成為強生在華市場增長的又一動力。例如強生近5年被FDA批准的重磅新葯——西美瑞韋、卡格列凈、伊布替尼等均已於2017年通過優審通道獲得CFDA批准。抗腫瘤新葯達雷木單抗也已進入註冊審評階段,預計1~2年內進入中國市場。此外,目前尚未獲得FDA批准的研發管線藥物,如Erdafitinib、尼拉帕尼、達蘆司他等均已在中國同步開展註冊和臨床研究。
強生已上市產品管線及中國上市時間
數據來源:年報,FDA,CFDA
我國一直被跨國葯企視為新興市場。跨國葯企往往優先選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市場上市新葯,在市場逐漸成熟甚至開始出現下滑時,才轉向拓展新興市場,以此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而近幾年來,新葯市場競爭激烈,新葯生命周期越來越短,產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跨國葯企已開始轉變思路,開始把握住新興市場新葯上市帶來的更廣闊的市場機會。
但是,在新興市場並不是一面倒的利好,強生在中國市場也遭遇到不小的阻力。
原研葯在中國的專利到期,國內企業搶仿跟進,加上近日《國務院醫改辦辦公廳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葯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意見》的出台,原研葯在中國的市場地位已面臨嚴峻的挑戰。2017年年底,豪森研製的硼替佐米作為首仿獲得CFDA批准。最新政策優先利好國產仿製葯在醫院市場的准入及推廣,豪森的硼替佐米可能首先會與強生在醫院市場正面競爭,強生則面臨市場逐漸被仿製葯瓜分的威脅。
另一方面的阻力,來自於中國市場難以「量價齊飛」的困境。新葯、專利葯進入中國市場時的價格往往較高,市場可及則成為市場拓展的限制性因素。進入國家醫保可以拓展新葯的可及性,卻又面臨著大幅降價的風險。2017年,強生的硼替佐米、阿比特龍作為談判品種成功進入國家醫保,但最終價格近乎腰斬。降價進醫保換取的銷量增長是否能給產品銷售額帶來一劑強心劑,可以持續關注。
投資和創新:持續的動力
強生公司全球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戈爾斯基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強調,未來強生將會繼續在製藥領域進行持續的投資創新。過去五年強生通過不斷的投資和創新,已有超過15個新葯上市,其中的11個都是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暢銷產品。戈爾斯基提到,「強生計劃2021年前再推出約10種新產品,每種產品都有十億美元的潛在價值。「強生十分清晰,中國正逐漸成為創新的來源,強生也在中國大量投資,建立科研中心。目前強生在上海張江投資建成的醫藥孵化器/加速器JLAB將會為強生在中國帶來更多更優秀的創新資源。作為全球製藥巨頭之一,憑藉著投資和創新,強生未來航行之路也會愈加穩健。
5年時間裡,市值從21億暴漲到175億,這家公司怎麼做到的?
TAG:新康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