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本教材,《西方史學史》為何出到了第四版
「盲詩人荷馬帶著他的詩篇,蹣跚地朝我們走來,繼之希羅多德與修昔底德一前一後,接踵而來的塔西佗、馬基雅維里、伏爾泰、蘭克,不斷地向我們走來;到了現代,斯賓格勒與湯因比一前一後,接踵而來的就更多了,以布羅代爾為代表的法國年鑒學派,以E.P.湯普森領銜的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家群體,以伊格爾斯等為國人所熟知的美國史家之精英,不斷地向我們走來。」
在第四版《西方史學史》的《致讀者書》中,復旦大學教授、該書主著張廣智寫下了上述一段文字。3月31日,《西方史學史》(第四版)發布會及圓桌討論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論壇現場。復旦出版社供圖
《西方史學史》是一本教材,它闡述起自古希臘迄至現當代的西方史學,縱貫西方古典的、中世紀的、近代的和現當代史學的發展歷程。古典部分,闡述古代希臘羅馬史學及其對後世的深刻影響;中世紀部分,闡述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以前佔據支配地位的基督教神學史觀及其他史學;近代部分,闡述西方各國史學的發展演變,涉及各種史學流派與思潮;現當代部分,闡述20世紀的西方史學,主要是西方新史學的發展進程及其在當代的新趨勢。
從2000年初版面世至今,《西方史學史》已出到第四版,累計印數已近12萬冊。該書先後被教育部列為「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獲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並被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定為「推薦教材」。
「教材一定要對學生負責,不能馬虎,一絲不苟,這是我的第一個體會。」在發布會上,張廣智闡述了自己的「教材觀」,「現在做教材有很多辦法,有的人換了幾本書,電腦這麼一弄,它也是一本東西。但我覺得這樣絕對不行。因為教材涉及學子們最啟蒙、最基本的教育,我們不能誤人子弟。」
第二,張廣智認為編寫教材要和這一門學科的研究緊密結合。「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這裡的團隊成員是我們這個學科領域裡的佼佼者。所以我們編這本教材是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之上,這樣才能夠把我們學術界的最新成果,把西方史學的最新成果,以及他們自己的最新成果反應到教材裡面去。」
「最後,因為是教材,我們要考慮到它是為學生所用,所以學生最基本的需求,比如清晰的篇章結構、暢達的文字敘述就一定要包括在內。」張廣智感慨,《西方史學史》在十八年時間裡更新了四版,整個作者團隊都希望它能為萬千莘莘學子所喜愛。
在會上,上海師範大學副校長陳恆提出了三點思考:首先是如何拓展西方史學史的研究範圍,比如宗教史、藝術史、科學史等專門學科史不乏名著,它們都是人類精神財富的重要遺產,是否可以被納入我們史學史研究或者關注的範圍?其次,若局限於「西方史學史」,一則忽略了非洲、美洲等其他區域,二則給人一種「西方就是標準」的價值觀,不如將研究領域拓展至「外國史學史」;第三,如果研究的出發點不是本土化,他個人感覺研究域外是失去方向的。
「學術研究是智慧競賽的場所。比如,無論是中國的美國史研究,還是中國的英國史研究,一方面呈現的是學術的高度與深度,不僅我們自身要認識域外傳統,而且也要讓美國人、英國人認識到他者從不同視角審視其傳統是有獨特價值的;另一方面這種研究的落腳點一定是本土化,從域外研究獲得資源與靈感,從而促進中國學術本身、中國文化本身的繁榮發展。」
《西方史學史》第三版的封面,第四版封面尚未公布
中國社科院世界史所研究員吳英對此深以為然:「介紹一本著作、一個學者、一個流派,這就是我們研究西方史學史的目的和初心嗎?我覺得可能還不在於此。史學理論要為實證歷史研究提供指導,史學史研究要為史學理論發展提供素材,同時也要為實證史學研究提供借鑒。研究西方史學,實際上是為了發展中國的史學,如果我們忘了這一點,那西方史學史研究就真的走偏了,真的成自娛自樂了。」
在吳英看來,從事西方史學史研究應該也有理論立場。「當然,現在好多都說理論預設違背了客觀性,但我覺得這個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每個歷史研究都是會有指導理論的。尤其我們是中國人在搞西方史學,我們也不可能站在西方人的角度去搞西方史學。所以西方史學應該是服務於中國特色史學建設。」同時,吳英認為應該增加西方史學史研究的批判性:「至少你要和它站在同樣的高度,甚至比它站得高才能有批判。」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李劍鳴坦言自己從史學史中受益良多:「我總覺得史學史是歷史學作品生長的沃土。因為史學史告訴我們歷史學學科是怎麼樣的?如何發生、發展、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也告訴我們什麼樣的人是一個真正的好的歷史學家。」
李劍鳴認為我們應該對這門學問的屬性做一個重新的定位思考。「史學史是我們歷史學者身份意識逐漸形成和成熟的一個反映,歷史學家要寫自己的家史,要編自己的家譜,這樣的話我們才誕生了史學史。」
他也強調反省性、反思性、批判性是這個學科屬性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要看以往的學科的發展,它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和進展?它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它對社會思想,對知識成長究竟作出了什麼貢獻?這個貢獻是大是小?是不是應該做得更大一些?為什麼沒有做得更大?尋找突破的路徑在什麼地方?史學史也是歷史學家自身批判意識的重要體現。」
※不吃肉卻一斤不掉,到底是怎麼回事?
※羅馬是一夜建成的!做狼沒理想,和哈士奇有什麼分別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