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思想的極致是簡單統一

思想的極致是簡單統一

注目注目禮學說,讓自己心神歸一,以一馭萬

【內容提要】人多認為思想的使命是創新,殊不知,思想固然需要創新,但創新只是為確定性和簡化性服務,決非目的。人類思想的目的在於確定性和簡化性,九九歸一。由此可推知,要麼一通百通,要麼似懂非懂!真正的懂是通,平常所說的懂實質上是似懂非懂。夫大成者,跨越界限,擊穿壁壘,渾然一體。

人類能不能思考

諺云:「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可人類還在不停地思考,嚴重的問題是在於:人類似乎也不能不思考,而且似乎一刻也不能停。從這一意義上講,17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爾的話更讓人提氣:「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人類究竟能不能思考呢?問題可能決於世界是不是簡單統一。

從表面上,世界不是簡單的,而是複雜的,而且超級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人類的想像。就拿宇宙之大來說,國際天文學聯合大會曾在2003年公布對可見宇宙中的恆星「目前為止最為精確的觀測數據」:7×1022也就是700萬億億顆——專家說比地球上全部沙灘和沙漠中的沙礫還要多,但這還只是從目前人類可見的宇宙,而且還只是恆星的數量。

但世界本質上應該是簡單統一的,迄今為止,人類對世界的探索強有力支持這一點。在西方思想史上,絕大多數大哲學家和科學家,都深受一門學問影響,那就是古希臘時代就幾乎「止於至善」的歐氏幾何。歐氏幾何的魅力何在?不是別的,就是神奇展現了世界的簡單統一:從眯眼一瞧就知道的5個公設、5個公理和23個概念演繹出包含467條定理的平面幾何學體系,化解全部的平面幾何問題。歐氏幾何最集中彰顯了科學的魅力,也最有力反映著人類思考的價值——化繁為簡,以簡馭繁。

也可能,世界本質上並不是簡單統一的,歐氏幾何甚至迄今為止人類對世界的探索所發現的簡單統一純屬偶然。但即便這樣,人類也不得不像堂吉柯德一樣大戰風車,追求簡單統一。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葦草,如果從複雜到複雜,從複雜中抽象出的還是複雜,這葦草是否也太不地道了?按愛因斯坦的說法,世界內在的簡單統一乃科學最基本的信念:「要是不相信我們的理論構造能夠掌握實在,要是不相信我們世界的內在和諧,那就不可能有科學。這種信念是,並且永遠是一切科學創造的根本動力。」

思想的使命在簡單統一

這不止是自然科學的基本信念,也是社會科學的基本信念。被稱為經濟學繼亞當·斯密之後的又一座高峰的阿爾弗雷德·馬歇爾說過:經濟學家最根本的任務就是「揭示複雜事物之簡單規律,用簡單規律解釋複雜現象」。英文原版十分簡潔優美:the Many in the One, the One in the Many。華人經濟學家張五常也曾以決斷的氣魄表示:「世界複雜無比,不用簡單的理論,能成功地解釋世界的機會幾乎是零。」

大道至簡——可簡到什麼程度呢?這才是要害,是簡到九,還是簡到三,抑或真正能夠一言以蔽之?這正是人類思想最重要的使命——確定性和簡化性。確定性即顛撲不破,簡化性即以簡馭繁,兩者緊密而不可分割,確定性往往要求更加簡化,簡化性往往來自更加確定。人多認為思想的使命是創新,殊不知,思想固然需要創新,但創新只是為確定性和簡化性服務,決非目的。

從物體——分子——原子——原子核——質子——夸克,乃至於使用超能加速器對撞出所謂「玻色子」,這是自然科學追求確定性、同時也可以說簡化性的努力,目的並非創什麼新。類似的努力也存在於哲學社會科學中,「一點真疑不間斷,打破沙鍋問到底」,不就是這樣一種超能對撞嗎?「一問直到篤,拆了田螺屋」,不就是這樣一種超能對撞嗎?20世紀最偉大的德國哲學家埃德蒙德·胡塞爾所提出的「現象學還原」,不也是這樣一種追求確定性和簡化性的超能對撞嗎?

張五常的自信

在哲學社會科學上,追求確定性與簡化性的努力已經進行到什麼程度了呢?拿經濟學來講,按有關表述,張五常最初簡化為三招:一者局限條件下利益最大化,一者交易費用,一者向右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後來被進一步簡化到兩招:局限條件下利益最大化和向右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去掉了交易費用這一招。或許年月日深,功到自然成,五常先生最終把整個經濟學歸於一招:一條向右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其實質在人性自利。

沒有詳細了解五常先生一招擺平全部經濟學的系統過程,但可以相信,需求曲線足以對付區區經濟學。真正的問題是在於:需求曲線是不是能夠擺平整個哲學社會科學?從張五常對交易費用的定義看,它已是最一般的,乃一人世界不可能有的費用。既然如此,需求曲線為什麼是否可以進一步抽象化,甚至升華為一條反映人與人基本關係的曲線呢?從現實看,五常先生有一招平經濟學的自信,還沒表現出一招平天下的豪情。

注目禮理論提煉出一句話:天下事盡在「我」的注目禮爭奪中!至少在哲學社會科學上,一招平天下是可能的。道理實際上很簡單,既然大道至簡,可簡化到九到五到三,那為什麼就不能進一步簡化到一呢?如果說造物主的話,難道世界的背後有好幾個造物主?如果真的有好幾個造物主,那造物主又是誰造呢?從這一個意義上講,一招平天下不僅完全可能,而且邏輯上完全應該,需要考慮的只是現實性如何。

不謀體系,不足以謀一理

值得注意並發人深省的是,中華古聖先賢的一些說法驚天動地,比如「萬物一理」,比如「致廣大而盡精微」,《中庸》甚至作出專門的集中論述:「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什麼意思呢?夫大成者,跨越界限,擊穿壁壘,渾然一體。君子之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無所逃逸,一招平天下。無獨有偶,禪宗也有「一通百通」的典故,直接而鮮明地指出:如果某一公案的理解不過關,那自以為理解的其他公案就都得掛上疑問號。

人道是:不謀萬世,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不足謀一隅。請允許某再補充半句:不謀體系,不足以謀一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各自的道理,只有體系的道理。咱們平常所謂的知道可能只是一種假象。比如某說:我是搞經濟學的,我只懂經濟學,不懂其他。可以斷定:某不並真懂經濟學,如果說懂,充其量也只是停留在某些技術層面,拾人牙慧而已,似懂非懂而已。要麼一通百通,要麼似懂非懂!這就是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真正的懂是通,套用有點流行的話說:道理是一連串事件。

得啟發了,讚賞之!

讀此二貨,不被迷惑!

註:本文寫作於2008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注目禮學說 的精彩文章:

TAG:注目禮學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