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玉器之「韘形佩」

中國古代玉器之「韘形佩」

韘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詩經》,是套於拇指上用於勾弦護指的輔助工具,稱「決」,亦稱「韘」。

中國古代,童子力能開弓時,便要佩戴韘,因此佩韘時兒童長大成人,已具備某種能力的標誌。韘通常用木質、動物骨等材料製作,貴者用玉。

目前所知最早的玉韘出土於商晚期的殷墟婦好墓中,青玉質,獸面紋。

婦好玉韘

東周時期的韘出現了由實用向裝飾轉化的趨勢,在戰國時期的韘,整體造型已經大多數不適於勾弦,基本趨於裝飾品。

西漢時期,玉器雕刻在中國古代整體玉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造型設計、花紋布局、雕琢技法等諸多方面上,堪稱輝煌。這一時期,玉韘造型變化最為豐富,雖然保持著東周時期玉韘的基本形態,但是由立體向平面發展的趨勢明顯,甚至中間容納拇指的中孔演變為穿孔或消失,僅用於系掛使用。此時,玉韘已經不具備勾弦的實際功能,轉變為佩玉。整體變形、中孔變形或縮小,圍繞中孔進行裝飾性的透雕,成為了西漢韘形佩的主要形式。

海昏侯劉賀 玉韘形佩

海昏侯劉賀之子劉充國 玉韘形佩

東漢時期,玉韘形佩較為少見,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劉暢墓中出土的一件韘形佩,中孔變形為扁豆形狀,整體呈委角長方形。相對於西漢韘形佩,東漢的尺寸較為偏大,更趨於扁平,甚至有的韘形佩的正面微鼓、背面微凹的造型設計已經消失。

韘形佩源於東周,流行於西漢,衰退於東漢末期,魏晉南北朝偶有出現。從此,作為一種獨特佩玉形式的韘形佩基本退出玉雕舞台。宋元明清時期,出現了各種形式、各種材質的韘形佩,但是出發點是基於摹古、好古,多為風雅、賞玩之用。

河南永城僖山樑王墓出土

玉韘形佩 西漢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東漢韘形佩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韘形佩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古鑒物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滇人的「存錢罐」

TAG:論古鑒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