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印度首席經濟學家:人口轉移和僱農 印度農業的雙重挑戰

印度首席經濟學家:人口轉移和僱農 印度農業的雙重挑戰

騰訊財經訊 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鰲召開,主題為「開放創新的亞洲 繁榮發展的世界」,騰訊財經全程為您直播。Aditya Birla Group高級總裁、首席經濟學家、印度工業聯合會中國核心小組成員Ajit Ranade在分論壇「轉型中的農民與農村」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他表示:印度基本上在四五十年前就完成了自給自足,這是很重要的。但是現在的情況來看,大約是55%的人口都是直接或者間接依賴於農業,但是農業只取得了國民收入的14%,這就展示出了農村和城市、製造業、工業和農業之間的收入巨大差距。

不僅如此,他還簡述了印度農業發展的問題,他表示:我們的第一個挑戰是怎麼樣把農業的人口,很大的一部分移到服務行業和製造業當中。第二個挑戰就是在印度某些地方,大約50%的人口農民是沒有地的,他們是僱農,所以我們沒有這樣的政策來支持這樣的僱農。這樣的情況下非常的不利,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土地的農民,他們就沒有辦法從銀行獲得貸款,現在我們正在進行改革。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主持人 劉彥隨:下面我們請Ajit RANADE先生談談印度在推進農村發展當中的主要做法,時間比較寶貴。

Ajit RANADE:非常感謝,我想要說很多亞洲國家都是同樣的挑戰。我想要談一談印度的特殊地方,印度基本上在四五十年前就完成了自給自足,這是很重要的。但是現在的情況來看,大約是55%的人口都是直接或者間接依賴於農業,但是農業只取得了國民收入的14%,這就展示出了農村和城市、製造業、工業和農業之間的收入巨大差距。印度和中國和韓國相比,組織要弱一些,我們的組織力可能是只要在印度發展要慢一些。但是農業和農村不一樣,曾經同業和農村可能二十年前是一個概念,現在有很多非農業活動在鄉村地區發生。農業一般是人們生計的來源,大家可以看到印度很大的挑戰,特別是在貧困方面,印度的困難很大一方面是在農業。

我們的挑戰是怎麼樣把農業的人口,很大的一部分移到服務行業和製造業當中。中國的例子就很讓人鼓舞在過去的30年當中,有大量的人口都是從農村移動到了城市。另外一個挑戰,和中國不一樣,在印度農業一直是私營部門的活動,土地家庭所有,是私人所有,經歷了很多代之後就有很多的分歧。每個人的地就會變得很小,因為人越來越多,地越分越小,經濟效益非常的差。除非我們把這些地集合起來,這個挑戰就是怎麼把地合起來。

第二個挑戰就是在印度某些地方,大約50%的人口農民是沒有地的,他們是僱農,所以我們沒有這樣的政策來支持這樣的僱農。這樣的情況下非常的不利,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土地的農民,他們就沒有辦法從銀行獲得貸款,現在我們正在進行改革。第一個改革是官方土地租賃,第二是我們統一的全國性農業產品市場。曾經農業是地區化,由政府機構銷售產品,現在我們打開了渠道把農民和消費者連接起來,並且通過很多電子渠道,比如電商渠道把農民和消費者連接起來。政府在大力支持,我剛才注意到韓部長說的,大約57%的科技貢獻,印度現在,我們也是在通過這種肥料的使用增加生產率,這樣的做法已經到了一個極限,現在我們需要更多的依靠科技、技術才能提高生產率,因為印度的平均生產率通過科技應該有更多的提升。

我認為印度的農村人口會下降,我的感覺是,在韓國剛才也提到人們從城裡走向鄉村,在連接性還有數字的連接性等等,在旅遊業,我們要建設房子等等,採取這樣的措施。

主持人 劉彥隨:這些經驗對我們少走彎路更好地去實施鄉村戰略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各國的發展階段,國情、民情不同,為了推進亞洲國家的農村振興,還可以發揮各自國家研究的成果和各自的創新成果,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亞洲聯盟甚至亞洲論壇,為世界的鄉村振興和農村的轉型發展做吃我們博鰲亞洲論壇的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中國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印度應進一步加大其製造業的發展
戴相龍:今後十年中國經濟有效增長仍會在6%左右

TAG:騰訊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