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90後學霸找不到工作怒踹媽媽:都是你的錯!

90後學霸找不到工作怒踹媽媽:都是你的錯!

剛看到一條微博:90後男孩小力(化名)從小成績優異,但找工作是一到面試就被刷,考公務員也是筆試第一,面試墊底。

小力因此沉溺網路,對著急念叨的母親大喊:"都是你的錯,你只讓我學習,不讓我交朋友······你再看看你自己,和誰的關係處理得好?"

又是一個從小被父母脅迫著,只能好好學習,沒有自由,沒有選擇權,沒有交友權,甚至沒有自我。在唯分數論蹂躪下,他成功地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但始終沒成為真正的自己。

這是個多元化的世界,同樣,一個正常人也應該是多元化的,人為地塑造單一的優勢,反而容易讓孩子喪失自由和幸福感,如同扯線木偶一般,一舉一動都由不得自己,有朝一日,自我覺悟時,才發現為時已晚。

前不久,留美北大生寫的萬字文,曾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說到底,被控制的愛和被過度保護之下的孩子,雖然成績優異,但也僅限成績而已。

在父母控制的愛里,有的孩子選擇了逆來順受,有的孩子則奮起反抗,為自己掙得一席之地。這些孩子早晚會出現所謂的叛逆期,有的是在青春期,有的是在成人以後,甚至過了而立之年,才後知後覺。

每一個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愛,可什麼是最好的愛?

尹建莉說的好:自由只有一種,剩下的都是不自由,不自由的程度有各種不同。愛也只有一種,那就是無條件地接納和支持,有條件的愛不是真正的愛。而我們要給予孩子的,就是真正的「愛與自由」。

說到底,所謂的愛和自由,就是讓孩子成為自己。孫瑞雪在《愛和自由》中說:如果我們懂得愛孩子,我們就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沒有自我,就無自我實現的可能,也無所謂成功可言。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不破壞,而是鼓勵孩子去做自己,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其實,中國的父母是世界上最愛孩子的父母,也是世界上最辛苦的父母,但也是世界上最出力不討好的父母。因為我們太習慣控制,太習慣過度呵護。

未來的路,需要孩子自己走。作為父母,我們能給的,不過是教會孩子們,如何按自己的意願幸福地過一生,這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給孩子自由成長的愛多麼重要!難的不是給不了,而不是做不到,忍不住,放不下。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知道這很難,也正因為難,才顯得尤為可貴。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即便不合理,也要尊重孩子,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學會放手。

春日漸暖,昨天的氣溫高達19度,大街上有人穿短袖,有人穿裙子,也有人穿棉襖。今天早上,女兒穿了一件薄保暖衣,外加一件薄衛衣。

其實,這樣的春天,早晚溫差還是比較大的,她穿著單薄,早上出門肯定會感到冷。我到底還是沒忍住,建議她換一件厚一點的衛衣,怕她凍感冒。可女兒很不情願,遲遲不願意換。

我轉念一想,一個人連穿衣服的自由都沒有,那該多難受!算了,不管了。她已經十歲了,自然知冷知熱。雖然她穿得單薄,如果感到冷,明天自然會穿厚一點,何須我操心?

關於穿衣服,我曾干預過女兒,過度控制的結果是,她根本不會增減衣物。冷的時候,她還穿很薄的衣服,天熱了,她還拿著一件棉衣往身上套。

我曾質問她:你這麼大了,怎麼連冷熱都不知道?看著女兒不知所措的樣子,我才恍然大悟。我從來沒有給她自由發揮的空間,她已經喪失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兒子三歲多,他是一個很倔強的小男孩,凡事都有自己的主意。他有自己的抽屜,擺放著他的寶貝們,可能是書,也可能是路邊撿來的鵝卵石。他擺放好的玩具,沒有經過他的允許是不能亂動的。他內心的自我保護得很好,這很難得。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堅持,有自己的想法,和他人不可觸碰的領地,要給孩子說「不」的權利。也許不完全正確,起碼他有了試錯的機會,也就有了成長的空間,畢竟自己試出來的認知才是自己的。

作為父母,我們最容易犯的錯就是,一邊控制孩子,一邊要求孩子百鍊成鋼。所謂的百鍊成鋼,也是需要多次的試錯後成就的。沒有試錯,哪來的百鍊成鋼?

孩子爸喜歡跟女兒承諾:考進前五名了,我給買什麼或者我帶你去什麼地方玩!我一定會打斷他,並告訴女兒: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成績只能代表你現階段的知識掌握情況,不代表一個人的全部能力。我不會因為成績好壞而懲罰或者獎勵你。

另外,允許孩子考的不好,只要孩子的學習態度沒問題,就不該受到批評,作為家長,只要引導孩子找到問題的根源便可,不可唯成績來殺伐決斷。

親戚家的孩子,很聰明,成績一直是前三名。因為成績好,父母對孩子向來有求必應,生活瑣事都替孩子包辦,看電視玩電腦手機從無節制。

慢慢地,孩子整天不出門,在家玩手機上網,見人也不說話,吃飯還要人喂。他父母也說不得,一言不合,孩子就摔東西,指著父母的鼻子說:當初你們說只要成績好,幹啥都行!

成績以外的世界大著呢,不要以為孩子成績好,就萬事大吉了,要讓孩子學會成績之外的生存和生活能力。

一個人的幸福和成就感,一定是來自於他內心真正的渴望和需求。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看到更為廣闊的的世界,陪孩子找到那個更豐富的自己。

鄰居家的孩子八歲,一連上了八個輔導班,就連周末也沒有玩的時間。她的課外時間不是在培訓班,就是在去培訓班的路上。

天降大雪,女孩一個人偷偷溜到樓下玩。剛好,我帶著女兒和兒子也在樓下堆雪人。都是孩子,所以三個人很快熟絡起來,他們一起堆雪人,搖晃樹榦,滿樹的雪嘩啦啦地落到孩子的衣服上,引來一陣歡聲笑語。

誰知女孩的母親聽到孩子的聲音,趕緊跑到樓下,吼女孩:誰讓你出來玩的?你的鋼琴練好了?達到老師的要求了?回去!快點!等會還要去上舞蹈班呢!

女孩嘴裡應著,可腳卻捨不得挪,眼裡盈滿淚水,卻不敢哭出來,最後,女孩還是跟著母親上了樓。

孩子應該有自己的娛樂時間,更需要有自己的朋友,作為父母,不該過多干涉。

女兒有兩個特別要好的朋友,每天早上,他們相約一起上學。

有一次,我沒零錢給女兒,她說:沒關係,我去跟我朋友借,你明天再給我。這出乎我的意料,女兒大了,都有自己的社交圈了,可以獨立解決問題了,這很難得。

作家三毛說:朋友這種關係,最美在於錦上添花;最可貴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極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澀,清香但不撲鼻,緩緩飄來,似水長流。錦上添花也好,雪中送炭也罷,孩子都不該因為學習而放棄交朋友的權利。

奧修在《禪宗十牛圖》中說:愛允許自由,不僅允許,而且強調自由。任何破壞自由的東西都不是愛。它一定是別的什麼。愛和自由並肩而行,它們是一隻鳥的兩隻翅膀。

作為父母,如果真愛自己的孩子,就最大限度給孩子以自由。如果做不到適時的鼓勵,起碼也不要去破壞。成長只有一次,讓孩子長成自己喜歡的模樣,而放手,才是最好的滋養。

父母總以為孩子離不開他們的疼愛,千方百計將孩子拉進自己的保護傘里,以為這樣能夠為孩子遮風擋雨。到最後,才發現,孩子所有的風雨,都是父母給的。

人一輩子吃多少苦都是有定數的,與其讓孩子被控制的愛,和過度保護折磨得痛不欲生,倒不如放開手,讓孩子直面風雨,在風霜雪雨的洗禮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好的愛,不是控制和保護,而是跟孩子並肩,坦然接受歲月的打磨,時光的雕琢,同舟共濟,共同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師澳真早教 的精彩文章:

1-3歲孩子要定期體檢,不說話謹防患孤獨症

TAG:京師澳真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