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末文人筆下,故國殘夢中的金山、焦山

明末文人筆下,故國殘夢中的金山、焦山

崇禎二年,中秋後的一個夜晚,張岱行舟路過鎮江,月光倒撒在江面上,江濤吞吐,路過金山寺時已經是深夜二鼓時分了。

張岱突發奇想,帶著滿船的人上山,經龍王堂,入大殿,四周漆黑幽靜。當夜,月光如殘雪般白亮。他叫人把隨船帶的唱戲行頭全搬進寺廟,在大殿中盛張燈火,唱韓世忠長江大戰和擊鼓戰金山等大戲,一時間鑼鼓喧天。

突如其來的喧鬧,把金山寺所有人都驚醒,全都爬起來過來看發生了什麼事情。

有老僧以手背揉眼睛,打著呵欠與和噴嚏跑過來,傻傻得站著,驚疑不定得不敢上前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出大戲唱完,天快亮了,張岱一行下山,解纜過江。金山寺的僧人們跟著到山腳下,目送船離去,良久不能回神,不知是人是怪是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是明朝文人張岱《陶庵夢憶》書中的一則筆記《金山夜戲》,相信張岱寫到這段在金山寺的經歷時,大約是憋住滿肚子的壞笑吧。

《陶庵夢憶》里還有一段關於鎮江焦山的描述:

張岱乘舟往焦山,旅途看到很多江豬、江豚,餵給它們飯時馴服得像家養的動物一樣。

到了焦山上山探尋瘞鶴銘,山中的幽靜好像遠古一樣。

走拜焦處士(即焦光)祠,看到其軒冕華蓋,旁邊有夫人列坐,有陪臣四名,女官四名,被當地人祭祀得像一個尊貴的王者。

而焦光當年可是三次迴避了皇帝的徵召,不願意出山做官的隱士。

他嘆道:處士有靈,不知走向何所?

張岱傳世作品中最著名的《陶庵夢憶》,書不厚,但每篇文章短小精緻,將明朝的玩事兒幾乎囊括。書寫成於明朝亡後,但因為清初的文字環境嚴厲,直至乾隆四十年才初版行世。

《陶庵夢憶》中記載了很多作者親身經歷過的雜事,將明末清初的種種世相展現在人們面前,如茶樓酒肆、說書演戲、鬥雞養鳥、放燈迎神以及山水風景、工藝書畫等等,為後人展現了明代社會生活的一幅風俗畫卷,可以說是江浙一帶的一幅《清明上河圖》。

書中記載的那些浪漫遊蹤,讓我們跟著張岱意馳于山水間開闊眼界、活脫胸襟、廣交朋友。當滿清鐵騎踏遍中國,晚年的張岱「披髮入山」,撫今追昔,鎮江的金山焦山,西湖的湖心亭看雪,揚州的二十四橋風月,紹興的燈景……

用紙筆下去收拾故國山水的時候,那些前朝舊事都變成了殘夢數片。

張岱的前半生過著封建士大夫的風流浪漫生活,晚年遁入山中布衣素食。國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憤讓人覺得那些山水畫卷般的遊歷,似乎都塗上了一層淡淡的辛酸回憶。

在自作《墓志銘》中張岱自述:「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他用追憶的方式,記敘早年的見聞寄託故國之思。

展卷細看《陶庵夢憶》,那些一二個世紀以前的文章舊事,讓我們管窺到明代日常生活、娛樂、戲曲、古董等的紀錄,透過這些舊事,似乎看到這些浪漫的文人們憂戚哀傷、快樂狂喜的行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李探花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鎮江博物館收藏了一副《杏園雅集圖》古畫,明代內閣官員假期是這麼渡過的

TAG:小李探花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