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取悅思維」延遲了你的行動力

是「取悅思維」延遲了你的行動力

使命感

過去看到很多企業家都提到使命感這個詞,當時的理解是把一件事當作使命去做好。現在的理解是:使命感是從你的慈悲之心、你的信念、你的責任心裡總結出來的。懷有使命的人,不再只是為了自己。

初衷

也許在一開始,我們做一件事源自喜歡。隨著事情的發展,我們可能是為了得到。從所做的事情里得到金錢、名利。我們應該允許自己有慾望,因為慾望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你去行動。但,我們不能被慾望控制,保持初心,保持你的熱愛,只是去付出,付出到頭。如果有了金錢、名利,那是額外的獎賞。也許只有當我們懷有使命感的時候,我們便不會再在意這額外的獎勵。

格局

你的熱情、遠見、思考結果、使命感、慈悲之心,讓你和別人的高度與深度不一樣。我們可以為了某事付出很多努力,但我們也要能為了某事犧牲與放棄自己的利益。給予是高度,犧牲是深度。

取悅

我們大多數時候,都生活在「取悅別人」的行為模式中。

這個世界的成功標準是什麼呢?

你對成功的定義決定你會如何行動,會產生怎樣的思考結果。

我們從小被「努力學習,考大學,就有好工作,就能賺大錢」這種利益性的目標教育著。

當努力學習只是為了滿足大人的期待,而不是滿足自己的求知慾望時,主動能動性隨著消耗越來越低。

也有人告訴我,有些出生貧寒的人努力學習走到人生巔峰。這個過程中他們並不被知識吸引,但也有所成就。這也只能恰好證明,如果你內心不渴望,你就不會願意犧牲自己。

如果不是你想要,而是為了達到別人的期待,我們非常容易延遲行動力。

我有個朋友一直打算健身,但就是沒有行動,從交談中得知他為何打算健身,因為想要女朋友覺得他帥,有型。

可實際上這個驅動力太小了,因為即使他沒有肌肉,他女朋友也不會與他分手,這個動力總是會在當他看到肌肉男時,被刺激一下。因為他並不是為了自己,他是為了取悅女友。

另一個朋友,非常熱愛籃球。那時候,無論暴雨、下雪、暴晒,天氣如何惡劣,我們都會相約去球場完成投籃任務。那個時候,我們不是為了證明比別人厲害,也不是為了變得厲害而去練球。就是忍不住,就是想要打球。最近,朋友發信息給我說:最近和別人打球,發現自己退化了許多,想要加練一下,有空嗎?

我回復:隨時都可以。

然後,一周、兩周、一個月過去了,都沒有音訊說一起練球。我問怎麼還不來,總有很多理由說什麼什麼事在耽誤他。

當驅使我們的理由不再純粹時,我們的行動力就在這些時間裡,變成了拖延。

但大腦很會說謊。他明明表達的是「我退步了想要去努力一把」,這是生活最容易蒙蔽大腦的地方。我們以為自己還熱愛著呢,因為大腦還在說「想要努力一把」。

這沒有錯,可是出發點不同的是什麼呢?

促使你去努力一把是因為你在球場上被別人的「球技」教訓了,刺激了你。可一旦這種刺激消退後,你也就平靜了。加不加練,都是很容易放棄的選項。大腦的另一種騙局是,你仍然心心念念「我會找到時間去練」。實際上,正是你心心念念才導致大腦錯誤判斷把這個「念頭」當作了愛。

如果拿愛情做比喻就會很清晰。

你一直想要一套籃球裝備,女朋友一直念著說等你生日我送給你。

剛聽這句話時,是不是感到被愛著。

你生日到了,她說忘記了,後面遲遲沒送出來,她總說忘了或其它原因。

這時,你被愛的感受是不是產生了強烈的反差,甚至質疑她對你的感情。

這是因為當我們在與他人交往與互動時,更容易看清這一點。但我們在與自己的獨處與互動中,我們的大腦對主人的深愛,就像在愛情失去心智的人,即使知道對方不愛自己,還替對方找理由解釋。

這就是為什麼前面先講使命感,初衷,格局的原因。無論是去愛一個人,還是想要完成一個目標,或是創業,或是追求某種成功。我們的初衷是我們的出發點,你的出發點是取悅自己,還是取悅別人?我們的使命感支配行動力,我們的格局決定我們配得上擁有什麼。

當你內心有強烈改變的慾望,鍛煉肌肉不是為了給女友看,是你認可這種體型,渴望得到,或者你熱愛健身。當初衷從這裡出發時,當出發點是取悅自己時,一切會變得更容易堅持。你想要賺錢,你去創業,不是為去達成世界的成功標準,過標配的生活,你只是對所做的事,從熱愛出發,突破自己的格局,產生了使命感,完成了這樣的一個升華階段。從見自己,見天地,再到見眾生。

如果我們仍然處在迷茫期,那不妨放下手上的事情,花一點時間去了解自己。最終你會發現,越了解自己的人,行動力越清晰。

了解自己

了解自我是非常重要的一課。你必須有一些敏感,能看到真實的自己,而不是幻想出「理想的自己」。我們的大腦是喜歡取悅主人的。它非常聰明,非常狡猾。所以我們的心智必須足夠敏感,必須清醒。

當所做之事源於取悅的初衷,當取悅停止了,行動也就停止了。我們必須取悅自己,做某事就是為了自己,也為了自己滿意高興。特別是有著「討好型人格」的人,更需要這種心態:「我之所以這樣不是因為要令你滿意,而是只要我滿意,我不在乎你如何看待。」

取悅自己,就要學會接納自己。

我們之所以取悅別人,去完成別人的期待,成為別人喜歡的那種類型,或者努力實現世界定義的成功標準。都是源自對自我的不接納,我不愛此刻的自己,對此刻的自己不滿意,不夠帥,不夠漂亮,身材不夠好,不夠有肌肉,不夠有錢,不夠有才華等等。對,我們當然要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改變自己,成為更好的人。可是,即使你成了更好的人,還是有比你更好的人。

或者,我們都需要這樣的心態,不去對比別人的好與壞,只與過去或當下的自己對比。把「戰勝自我」當作評價系統,把「過去的自己」當作對比物。

專註

在高速上,規則是不能掉頭,走錯了路,下錯了出口也只能重新再來。正是這樣的規則,讓新手剛開始上高速時都非常緊張,一方面對自己的技術不自信,另一方面對路不熟。我們進入社會的這段過程也與這種規則相似,對自己的專業技術不自信,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和明確規劃。

人生在從校園畢業後,彷彿就走上了一條高速公路。有的人背景強大一出來就是開著跑車,有的人即使沒有開跑車,但駕駛技術很硬,速度比你更快。同樣的車,因為駕駛技術,別人能開到110-120碼,你在高速路上用70-80碼跑著。你只能看著別人的車一輛接著一輛從身後超過你,可你的技術只能讓你開著這樣的速度,走在你的路上。

可是此刻,你必須專註自己的腳踏板,不用去跟別人比,跟你自己比。只是我們中國的教育從小就喜歡製造競爭環境,老師們樂意給每位學生匹配競爭對手,我們的思維已經習慣和別人比。我們必須擺脫這一點,並且接受事實:跟別人比毫無意義。反而加速你的恐慌、恐懼。而一顆無法寧靜的心是無法保持專註的。惡性循環的就是你越來越慢。

如果你開過車,你應該有過這樣感覺,當我們對一段路非常熟悉時,我們的速度自然快,也能夠掌控,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即使有時間限制,也能掌握好。即使知道堵車,也因為熟悉路,而能夠提前做好準備。

當我們去一個完全不熟悉的地方,要去找某個人的家或者店鋪,我們總是在不能確定的路段慢下來,因為怕走錯路,有時,甚至停下來。

就好像我們的人生,每個人都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因為迷茫,不確定感,而停下來。

所以,內心的方向越堅定的人,就不容易被他人的言論、他人的期待、世界的聲音所影響。因為他知道他想走什麼路,他會排除萬難去靠近目標。他不在乎結果最終的好壞,他知道即使失敗也要嘗試一次。

如果我們拖延、遲疑、不專註、取悅,也許僅僅只是我們仍然內心空乏。沒有思索到一個為自己的答案。如果現在沒有,那我們就不要停止思考。

好的提問勝過好的回答。

「你想怎樣度過你的一生?」

「進入老年後,打算如何度過?」

「是否全然接納了自己?」

我們需要從提問中找到答案,學會與自己對話。

價值觀

我們的價值觀像泥巴,也許乾的時候,形狀是固定的泥塊。如果某天無意看到一句話,或一篇文章,或一本小說,或遇到某個人,這些相遇就像水,泥巴遇水則化。但看水是幾滴還是一盆,或是傾盆大雨。

我們行動上的不穩定,也是因為價值觀的不固定。價值觀念的變化,在指導我們的思想,塑造我們的行動。就比如,我們中國生男孩的文化,這種生男孩傳宗接代的價值觀念,一度給很多家庭里的女孩帶來傷害。這種固定的價值觀念,很難改變,即使現在很多人也不再強求一定要生男孩,但這就像遇到幾滴水,不足以改變整個大局。這種穩定、固定的價值觀念,形成了非常龐大的行動力。

當我們因為什麼原因要去做某件事情時,我們需要為自己提供穩定的價值觀念,強化我們的信念與意志。當我們的價值觀念越來越清晰的時候,反而能夠讓自己獲得寧靜。

只有你內心不再恐懼比別人慢,不再攀比沒別人優秀時,你才會感受到專註。那種感覺就像高速上開車,握著方向盤,全神貫注只是往前走。

後來,我的朋友發來信息說:「我已經開始健身了。」

我問他:「什麼原因?」

他說:「前幾天穿上心愛的白T恤發現,肚子挺大的,實在受不了自己這樣子了。」

對,真正的行動就發生在這一刻,不需要旁人的勸誡,不需要來自他人的鼓勵,他的出發點不再以「取悅女友」為初衷,當你開始取悅自己時,你的行動也就開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Y訓練營 的精彩文章:

TAG:CY訓練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