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常懷慈悲心,去除怨恨想

常懷慈悲心,去除怨恨想

《慈悲心偈》說:「常行於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眾生,悲惜化淚雨。修行大喜心,同已所得法;擁護以道意,乃應菩薩行。」

我們活在這個世上,就是一場至死方休的修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各自要走的人生之路,道路太擁擠難免有碰撞,儘管我們心懷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可是到頭來卻不一定能夠得到相等的關照。

當一個人的善心受到別人的惡意損傷之後,我們難免會對傷害者產生怨恨的情緒,甚至還會做出一些有違本意,抱憾終生的事情來。明明不想傷害任何人,卻還是傷害了別人,歸根結底不是我們不夠善良,而是心懷怨恨,慈心無法在我們的心中紮下根去。

南懷瑾大師曾說:

善要下根啊!我們有時候也動了善念,動了善心,但是不入根。剛要對人好一點,善事做了一點,忽然另一種刺激環境來了,就什麼都不管了,恨起來比不行善的時候還要恨,這是善根沒有成就,所以修道不會有成果的。

在南懷瑾看來,善念僅僅是一種意識,善心才是真正的行動。我們要想讓善在心中紮下根去,就應該從行動中去除怨恨想,修鍊自己的慈心。在一個寺廟的中庭,一個香客正信步遊走,他剛剛聽了一場座師的《壇經》講解,正思忖著座師提出的問題。他走著走著,一抬頭看到了一旁正在整理花草的老僧,左右無事,他就站在那裡看老僧整理。只見那老僧一會兒將繁茂的枝葉剪去,一會兒將花草連根拔起移植另一盆中,一會兒對一些枯枝澆水施肥,給予特別照顧,一會兒又忙著鬆土,辛苦得很。

看著看著,這香客問道:「這位禪師,您為什麼將好好的枝葉剪去,枯的枝幹反而澆水施肥?花草好好地長著,幹嗎移到另一個盆中?還要鬆土,有必要這麼麻煩嗎?」

那老僧回答說:「照顧花草,就像教育你的子弟一樣。人要怎樣教育,花草就要怎樣照顧。」

聽這話香客很不以為然,於是便說道:「花草無情,樹木無靈,禪師怎麼能拿來和人相提並論呢?」

那老僧也不抬頭,自顧自地說道:「照顧花草,第一,對於那些看似繁茂,卻生長錯亂,不合規矩的花,一定要去其枝蔓,摘其雜葉,免得它們浪費養分,將來才能發育良好,就如收斂年輕人的氣焰,去其惡習,使其進入正軌一樣。第二,將花連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植物離開貧瘠,接觸沃土,就像使年輕人離開不良環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觸良師益友,求取更高的學問一般。第三,特別澆灌枯枝,是因為那些枯枝看似已死,卻蘊有無限生機,不要以為不良子弟,都是不可救藥,輕言放棄,要知道人性本善,只要悉心愛護,照顧得法,一定能使其重生。第四,鬆動泥土,是因泥土中有種子等待發芽,就如那些貧苦而有心向上的學生,助其一臂之力,就可使他們有機會茁壯成長!」

聽了老僧之言,那香客頓時醒悟,一瞬間就明白了剛剛《壇經》中的正義,以慈悲之念去愛萬事萬物,那自己也就得到了生活。

《壇經》是禪宗六祖慧能的講經集錄,其中都是一些高深的佛學道理。《壇經》上說:「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對於我們而言,什麼是一念之悟呢?就是意識到內心中的慈悲之念,然後將其以善行的形式發揚光大。

以前看到過一個帖子,說是號召大家在扔垃圾的時候盡量把一些譬如碎玻璃、廢刀片什麼的垃圾用紙和塑料袋包起來,因為拾荒者在拾荒的時候多是直接用手去找,很容易被玻璃和刀片劃傷手,而如果大家能夠把它們包起來,就會避免這樣的事故發生。

每每看到這樣的帖子總會讓人感覺到一絲的溫暖。對貧窮者的惻隱之心誰沒有呢?而將這種惻隱之心帶到實際的行動中來,這便是愛人的體現。試想,一個人人敬愛他人以至於害怕自己的垃圾會傷害到拾荒者的手的社會,又怎麼會出現醜惡的行徑和傷害他人的人呢?

生活中很多人心中並不是真的沒有怨恨的,他們只是將怨恨都隱藏在了心底,不願讓人知道自己有多麼的怨恨別人。但是實際上,這樣做並不能夠真正消除怨對自己的損傷。心有怨恨會灼傷我們的內心,只有承認怨恨的存在,才能實施恰當的行動消除心中的怨恨。

消除怨恨的最佳方法就是一顆慈悲心。我們要心懷寬恕,要將錯事與做錯事的人區分開來加以對待。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他們做錯了事情也是有外在因素作用的,我們應該體諒做錯事的人。我們可以埋怨他們做錯了事情,但是卻不能將這人全盤否定,我們只有寬恕這個人的錯誤才能夠寬恕這個人,只有這樣我們心中的怨恨才會煙消雲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塵靜修 的精彩文章:

說積極的語言,才會有好運勢
做事要方,做人要圓

TAG:紅塵靜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