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代美女——大唐盛世的「風向標」

唐代美女——大唐盛世的「風向標」

回到唐朝,回到西安還叫長安的時候。最昌盛的國度、最旖旎的時節。在時間與空間的坐標上,唐朝和長安交匯而成的,是一個讓美恣意盛開的地方。如日中天的國力、血脈旺盛的生命力、八面來風的宏大氣度共同綻放出一朵讓後世道學家瞠目結舌的靚麗的女性時尚之花。一切時尚審美標準都從這裡出發,然後迅速輻射全國波及海外,引領世界時尚潮流。在一千多年後,在長安已被稱為西安的今天,拂去歷史的塵埃,重新抖摟出那些出土文物塵封的美麗,唐朝女子的濃艷與奢華的昔日光芒便恣意地綻放。

唐代 周昉《簪花仕女圖》

【簪花仕女圖:唐朝女子的符號】

《簪花仕女圖》為唐代周昉所作。這是原畫的局部,這位唐代美人,梳著高而碩大的峨髻,頂上簪著大朵牡丹花,描著當時入時的桂葉眉,面如冠玉,艷若桃花。她的服飾華美:穿袒露肩和前胸的紅色長裙,只披一襲大袖紗羅衫,輕籠全身,手執拂塵逗引小狗,可見生活的奢華與閑適。周昉描摹出了當時細膩輕薄的衣料和仕女豐美的體態、以及奢華之中的高貴氣質,使得「簪花仕女」成了唐朝女子的鮮明符號。

關於陝西人有一個說法:「不化妝是兵馬俑,化了妝是唐三彩。」而關於西安的「評價」則是:「一是古,二是土」。當你到西安的時候,首先就覺得確實是「土」,而且具體到「土」本身:城中塵埃撲面,氣候乾燥。皮膚像風乾的落葉一樣發脆。城裡的人流的裝扮,雖然不至於是兵馬俑或者唐三彩水平,可是離「土」還是比離「時尚」近得多。

唐代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但是,當我們拜訪了陝西歷史博物館,還有那些唐代墓葬古迹之後,驚艷之餘,幾乎覺得現在西安的「土」是一種欲擒故縱的手法,為的是叫我們這些外來的人猝不及防,驀地為之心折:因為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這裡是中國女人最美的地方。如日中天的國力,血脈旺盛的生命力,八面來風的宏大氣度共同綻放出一朵讓後世道學家瞠目結舌的靚麗的女性時尚之花。

關於唐朝的女性時尚,有一段著名的記載,讀來令我忍俊不禁,這簡直就是男人對女人不服管束、追逐時尚的抱怨和牢騷:「……風俗奢靡,不依格令,綺羅錦繡,隨所好尚。」「上自宮掖,下至匹庶,遞相仿效,貴賤無別」(《舊唐書·輿服志》)。而那些壁畫、女俑也在對這樣的指控「供認不諱」:唐代女性服飾確實是濃艷、大膽、奢華、雍容大氣、標新立異。我們今天還用「唐裝」來作為一種中國傳統服飾的統稱,但是,現代的唐裝,根本無法和唐代的服裝千姿百態、燦爛奪目相比。

而就在她們引領世界時尚潮流的時候,今天的國際性大都市上海還是一個小漁村,引領世界潮流的香港還是一個荒野孤島,日本還是因為物資匱乏而禁止庶民穿紅染衣服的奈良時代,至於紐約,還是印第安土著的天下,根本沒有開化。

唐代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一切從長安開始;回到唐朝,回到西安還叫長安的時候】

來看看長安的位置:位於秦嶺之下,渭水之濱。遠從西漢時起,就有「八水繞長安」之說,八水使長安得到灌溉,土壤肥沃,物產豐饒;河流給它帶來交通運輸之便,關東地區、劍南地區和江南地區的絲綢源源不斷而來;秦嶺茂盛如青障的森林,不僅帶來了王維在詩中一再讚美的「深林」、「空林」景緻,更帶來了良好的小氣候。

這一切,使長安這個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天然地成為富庶繁華的時尚中心。它開創服飾制度,生成時尚風氣,然後迅速輻射全國甚至波及海外。唐初可以說是創製時期。自隋文帝開始的「復漢魏衣冠」的服飾改革之後,歷經唐太宗、高宗時期,最終對服制、服式作出規定,開創了獨冠天下的服飾制度,一直相沿到盛唐玄宗時期。在這種對制度的沿用中,長安不斷地給中國女性制定著新的時尚審美標準,從體型到服飾到化妝,甚至到生活方式。正是這種標準的變化,加上女性對美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帶來豐富的時尚流變。

唐代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唐代女性時尚的主要潮流是:由遮蔽而趨暴露(樣式),由簡單趨於複雜(花紋、妝飾),由簡樸趨於奢華(服裝風格),由清秀而趨豐腴(體型)。

【拜倒在石榴裙下】

唐代女裝雖然千變萬化,但是不外乎三大類型:窄袖衫、襦配長裙,胡裝,女穿男裝。窄袖衫、襦配長裙的基本構成是裙、衫、帔。正如孫機先生在《中國古輿服論叢》中指出的:「唐代女裝無論豐儉,這三件都是不可缺少的。」

韋貴妃墓室壁畫

最初是流行了相當長時間的條紋裙。這從陝西三原唐李壽墓壁畫以及西安白鹿原43號初唐墓的女俑可以看出。到了盛唐,曾經主流的條紋裙漸漸銷聲匿跡,各種色彩濃艷的裙子登上時尚舞台的中心。裙子的顏色十分鮮艷,主要以紅綠黃為多。此外還有紫,青等色。

從材料來看,則有:綢裙、紗裙、羅裙、銀泥裙、金縷裙、金泥簇蝶裙、百鳥毛裙等。

阿史那忠墓壁畫

百鳥毛裙是唐代最華貴的裙子,據《朝野僉載》記載,唐中宗之女安樂公主是始作俑者,她的這條裙子用了各種奇禽的毛織成,正看為一色,側看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而且裙上呈現出百鳥的形態,可謂曠世罕見的奇美奢絕。此後官員、百姓紛紛仿效,「山林奇禽異獸,搜山滿谷,掃地無遺」——導致了一場野生珍禽異獸的浩劫。對這種走向極端的時尚風潮,今天的人究竟該認為「奢侈帶來富足」,還是從動物保護、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予以指責?雖然風氣豪縱,但唐代對美感和資源的衝突不是全無考慮的。所謂「裙,群也。連接群幅也。」(《釋名·釋衣服》)

由於古代的布帛幅面較窄,裙子都要用幾幅布帛連接起來。唐代的裙子一般是用六幅布製成的,「裙拖六幅湘江水」(李群玉)就是對此的寫照。唐代時尚以裙寬肥為美,華貴的則用到七幅八幅。終於引來了皇帝的干預:唐文宗為了提倡節儉,明令要求「婦人裙不過五幅」(《新唐書·車服志》)。另外,唐代的裙子多有褶,所謂「破」,幾破就是幾褶。隋煬帝時的「仙裙」是十二破。褶多了就比較浪費,唐高宗曾下詔禁止:「天后我之匹敵,常著七破間裙,豈不知更有靡麗服飾,務尊節儉也」。唐玄宗也作過類似限制。至於效果,不甚清楚,恐怕不會令行禁止的。

吐魯番阿斯塔納墓張禮臣墓出土唐代舞女絹畫

衫、襦,就是短上衣,是唐代女性最常見的衣服。衫是夏裝,較薄,襦是冬裝,有夾的和棉的。唐初的衫比較短小,袖子窄,掖進裙腰。後來變得逐漸寬大。顏色有白、青、緋、綠、黃、紅等,又以紅衫為多。衫一般用布做,也有羅的,上有金銀線;襦則往往綉有各式花樣,所謂「薄羅衫子金泥縫」,「連枝花樣綉羅襦」。如此鮮艷的衫襦靈活搭配各色裙子,就變化無窮,精妙紛呈了。

這樣的服飾確實富有美感,從線條到顏色都極富視覺衝擊力,或動或靜都充滿婀娜多姿的女性魅力。「拜倒在石榴裙下」雖是語帶譏諷或自嘲,但那個畫面仍然充滿美感。應該慶幸我們的先人早早發明了這個說法,否則到了今天,也許會說成「拜倒在牛仔褲下」、「拜倒在七分褲下」或者「拜倒在三角褲下」,那才是大煞風景。拜倒在石榴裙下?對於美,何妨頂禮膜拜!

昭陵唐墓壁畫中身穿紅色長裙的唐代女性形象

【唐朝的風尚:女著男裝】

唐代女子服飾有三大類別:上衫下裙、胡服、男裝。唐代流行女著男裝,即女子全身或部分效仿男子裝束。所謂男裝即頭戴襆頭,身著圓領袍衫,腰系革帶,腳登烏皮六合靴。這是唐代女子服飾的一大特點。《舊唐書·輿服志》載:「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已明確記錄下女著男裝的情景,女著男裝的形象資料在唐畫中也非常普遍。

男裝也同樣可見上層的示範作用: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一次在高宗的內宴上,以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佩帶弓、劍等「紛礪七事」的裝扮出場,不但男裝,而且全副武裝,弄得高宗和武后都覺得好笑,對她說:「女子不可以當武官的,你幹嘛打扮成這樣?」公主帶頭這樣「玩酷」,對女穿男裝的影響可想而知。

張萱所畫《武后行從圖》局部

武則天周圍的女官著男裝,均軟巾襆頭,圓領袍,系腰帶。女穿男裝是當時的一種風俗。

唐代是一個非常注重時尚的朝代,女性更是時髦成風。政治、法律、道德、禮儀都不能約束這種強烈的好美之心和對時尚的追逐。貴賤、男女、夷夏的界限都被沖毀了。

胡服是唐代的舶來品,雖前後有變化,但主要特徵是:男女區別不大,兼具實用與審美。有「貴游士庶好衣胡服,為豹皮帽,婦人則簪步搖。衩衣之制度,衿袖窄小」的記載。當時有些保守的人認為這是「妖服」,可以看出它的新異程度,但卻是唐初最流行的服飾,而且流行了一段時間——「女為胡婦學胡妝,……五十年來竟紛泊」(元稹)。中唐以後,曾經新奇的胡服逐漸消融在傳統服裝之中。

韋貴妃墓壁畫

關於為什麼流行男裝,研究者有不同解釋,如:唐朝統治者出身胡族,因而尚武,導致胡服流行;社會開放,女性參加社會活動較多,男裝方便;女性自我意識較強,為了體現曲線美;等等。其實北齊、北周、隋朝同樣有胡族血統,有開放的社會,卻沒有如此大規模的女穿男裝;體現曲線美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而且更加直接;至於說方便,女性為了美,穿了多少不方便的衣服?而且唐代的時尚風格並不是追求實用。

綜合多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追新逐異,崇尚新奇的心理驅使。就是愛美,而且是愛與眾不同,與前人不同的美。應該說這是時尚追求的更高層次。專家們大費周折的考證和存疑,從女性時尚心理的角度來看,卻是簡單得有如天經地義的一件事。

唐三彩著男裝女俑

有學者指出:「唐代的美學特點,風氣性質很顯著,風動於都市,而聲聞於四野,彌散力、擴散力很強,同時,變化迅速,往往才領風騷,旋即更替,否定性十分強烈。」(吳功正《唐代美學史》)。這非常符合現代時尚的特點。

水窮雲起,時不我待。風雲變幻,稍縱即逝。長安不斷發布時尚新信息,四面八方愛美的女性不斷領會、不斷追隨。唐代的精神,就是要不負此生,盡情盡性。唐代女性的時尚,正是符合這個大的時代精神。

武惠妃墓紅衣男裝侍女壁畫

原繪於武惠妃墓墓室南壁甬道口西側,高119.9.3厘米,寬79.1厘米。圖中繪兩名並肩侍立,女扮男裝侍女,均面龐圓潤,體態豐腴,肅穆靜立,目視前方。戴黑色襆頭,羅巾束額,黛眉修長,兩頰紅潤,身著紅色圓領闊袖長袍,腰系黑色革帶,足空線鞋。左側侍女雙手隱於袖中,持一柄雲頭開如意,右側侍女雙手捧一黑色圓。此兩侍女穿著男裝,為唐宮廷中所稱之「裹頭內人」,即宮廷中服侍帝後的貼身近侍。從所持物件看,其身分應為內官中的尚服之屬。繪畫線條流暢,色彩鮮明,人物塑造栩栩如生,為典型的盛唐風格。

今天的女性也有穿男裝的。但是那些一身男式西服配領帶的「律政俏佳人」,如果知道唐代女子勇於參政議政,該作何感想?而那些全套動感裝束、打網球、高爾夫的「霹靂嬌娃」,如果知道唐代女子流行打馬球,騎馬飛奔、風馳電掣,甚至還有馬上反身擊球的驚險動作,會不會自慚不如?

只看到「萬國衣冠拜冕旒」,看到爭愛濃艷高格調,更描風流時世妝,是遠遠不夠的。不能忽略了作為主體的女性本身,她們身上噴薄而出的生命活力。那是與「激蕩江河、繁殖走獸、催樹生花、驅星閃爍之自然偉力」可以相比的力量。

(源自網路)

我們意在文化傳播和分享

若您有異議,請聯繫我們

稿酬+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化基金會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最大類書的前世今生

TAG:中國文化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