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四個結束亂世的一統王朝,為何只有宋朝享國長久?

中國古代四個結束亂世的一統王朝,為何只有宋朝享國長久?

中國歷史上有四段主要的紛爭時期,天下群雄割據,彼此征伐。這四段時期分別為:春秋戰國、漢末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春秋戰國曆時549年,是中國有史記載以來最長的戰亂時期,先後出現「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各種爭霸戰爭、兼并戰爭層出不窮,到戰國中期,西陲秦國通過商鞅變法一躍而成「虎狼強秦」,歷經七君勵精圖治,終在秦王嬴政時期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然而,相比秦國之強,秦朝卻甚為短命,二世而亡(這是習慣說法,其實在秦二世之後還有個秦王子嬰),享國僅14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為平定叛亂,朝廷下令各地募兵平叛,正是這一道命令,開啟了81年的亂世。各地豪強趁勢坐大,東漢朝廷無力把控局勢,於是乎,劉表、孫堅、公孫瓚等各路豪強為爭奪地盤,彼此廝殺,經過長期大吃小的整合後,天下形成孫劉曹三家割據的形勢。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結束了漢朝,開啟了正式意義上的三國時代。孫權、劉備也相繼稱帝,中華大地上出現了魏蜀吳三國。45年後,曹丕代漢的歷史再度上演,只不過這次的主角換成了司馬炎與曹奐,晉軍南下滅吳,西進滅蜀,天下再度一統,這個朝代,史稱西晉。然,西晉亦享國不久,僅僅50年後就亡於劉淵建立的「漢」。皇族司馬睿南逃,建立東晉,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整個東晉時期,都是天下大亂,東晉末年,北府軍將領劉裕廢晉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宋」,南朝開始。這是南北朝時期,不僅有南朝和北朝之間的互相敵視與戰爭,在各自內部也是動蕩不安,南朝先後歷經宋齊梁陳四朝,北朝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多個朝代。南北朝的混亂,超乎人們想像,可以說,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無人能出其右;公元581年,北周靜帝禪位於外戚楊堅,隋朝開始。在隋軍的攻勢下,南方的陳朝滅亡,天下再度一統。享國37年後,隋朝滅亡;在隋朝之後是唐朝,唐玄宗時期,安史之亂爆發,類似於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時的詔令再度出現,並埋下唐朝滅亡,群雄割據的種子。藩鎮割據自安史之亂起,藩鎮權力與朝廷權力較量了多年,在黃巢覆亡後,由義軍將領轉為藩鎮節度使的朱溫滅唐,戰亂的潘多拉魔盒再次開啟,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直到77年後,才由趙匡胤結束了亂世。之後的歷史是:北宋立國167年,南宋立國152年。

秦、西晉、隋、北宋,四個結束了亂世的一統王朝,國祚分別為14年、50年、37年與167年,除北宋外,皆為短命王朝。這種現象為何出現?北宋何以做到獨樹一幟?

先論秦朝。秦朝的滅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得歸結為軍功爵制度的弊端。軍功爵制度由商鞅制定,商鞅變法時,頒布二十等爵制,從公士到徹侯,以軍功選人才。這在戰爭年代作用巨大,軍功爵制使人人「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秦國的尚武風氣倏忽之間得到培養,人人向武,人人勇戰,在軍功這一選拔人才、評定價值、決定社會地位的指揮棒的指揮下,秦軍在山東六國眼中,是虎豹貔貅組成的軍隊。可以說,沒有軍功爵制,就沒有直到如今仍讓世人津津樂道的精銳秦軍,就沒有秦兼并六國,一統天下的壯舉。

但是,軍功爵制適用於戰爭年代,在統一後的和平年代,軍功爵制選拔出來的各級官僚仍保留著戰爭思維,由他們來治國治民勢必會產生一連串的難以適應。在早已適應了戰爭思維的官僚眼中,治國治民與行軍打仗,上陣殺敵無甚區別。瀰漫在整個官僚階層的戰爭思維雖然使行政效率提高,但是強加在百姓身上的壓力有增無減。在戰爭時期形成的輕罪重罰的秦律在統一後仍舊如此。試舉一例,在《史記·陳涉世家》中有「失期,法皆斬」,從中便可窺得秦法之嚴酷一二。因此,秦二世及秦王子嬰時期,天下處處反秦的現象便不難理解了。

秦朝還面臨著一個嚴重問題,長期存在的分封制到了秦朝時突然被秦始皇一把打破,郡縣製取代分封制,諸侯之權被生生打斷,從此皇權至上。長期歷史所形成的心理慣性在短時間內很難改掉,故而,秦朝立國之初,在朝堂之上就爆發了一場關於實行郡縣制還是分封制的大論戰。朝堂上尚且存在如此強大的心理慣性,民間更自不必說,秦滅六國,六國舊貴族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史記·陳涉世家》中有「天下苦秦久矣」的記載,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上文所述的秦朝苛政外,當也有分封制形成的心理慣性的原因。虎狼秦軍打爛了六國,卻驅不散六國在人們心中的念想。陳勝吳廣起義時打出的旗號中有楚國故將軍、大澤鄉反秦之火一燃,六國舊貴族紛紛響應,原因就在於此。

再論西晉。西晉建國始於禪讓,和平取代魏國,而後僅用四個月便滅吳,在禪讓之前,魏已滅蜀,所以,西晉統一全國並未花多少力氣。西晉統一天下後,雖經歷了太康之治,但終究短暫,在二世晉惠帝時,就爆發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結束十年後,西晉滅亡,「五胡十六國」時代開始。

西晉一立國便現頹勢,它不像是甫立國的新興王朝,反倒暮氣沉沉。究其原因,九品中正制要為此背鍋。九品中正制始於曹操時期,在《三國志·吳志·魯肅傳》中有記載,「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牘車,從吏卒,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九品中正制之初始,本是為國家政權選拔人才創造便利條件,將官吏任免權收歸中央。但到西晉時,九品中正制已經變味,變為門閥政治的基石。當時,文學家左思有詩云,「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世家大族把控權力,寒門士子縱然才華橫溢,有分不到權力的一杯羹。社會階級嚴重缺乏流動性,權力長期過度集中在少數大家族手中,如此導致的後果是世家大族成員無所事事,不思進取也能大權獨攬,既然權力來得如此輕鬆,又何必努力呢?故而,整個西晉政治格局出現了類似於蘇聯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老人政治」的局面,縱使西晉並非全是老人掌權,但也無甚差別,死氣沉沉。

魏晉時期有兩點直到如今,仍有大批詬病之人,一是奢靡,二是清談。論奢靡,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石崇王愷鬥富,無所不用其極,司馬炎身為皇帝,竟參與其中為王愷助力。王愷奢侈,石崇更惡,其財富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其任職地方時劫掠過境商旅,這是「官匪」的行為,卻不受懲戒。論清談,魏晉時人競相以清談為能事,談天說地,玄而又玄,卻與社會無半點關聯,士大夫已經喪失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念,不僅如此,與清談緊密相連的是服藥。五石散,服後渾身燥熱,神清氣爽,士大夫趨之若鶩,實際上,服五石散與吸毒無異。

不論奢靡還是清談,都是門閥政治的產物。門閥政治還間接導致了西晉滅亡的直接原因。西晉直接滅亡於北方游牧民族之手。八王之亂後,匈奴、鮮卑、羌、羯、氐等民族趁西晉內耗之機,大舉進入中原,西晉由此滅亡。門閥政治使世家大族無心於國事,軍事衰弱,對內又爭權奪利,造成極其嚴重的內耗。

西晉之滅亡,還有一個重要推手——分封制。歷史證明,分封制一向深藏著不穩定因素,各諸侯彷彿一個個火藥桶,隨時都可能被引燃,炸開,撕裂統一的局面。周朝實行分封制,引發春秋戰國,數百年的戰亂;西漢初年實行郡國並行制,埋下「七國之亂」的禍根;西晉分封諸王,結果八王共爭權柄;明朝廣建諸侯,燕王發動」靖難之役「以奪權。晉武帝在位時,尚能壓制住諸侯謀反的苗頭,待到晉武帝一死,白痴晉惠帝登位後,大權盡落於皇后、外戚之手。諸侯王殺外戚後,自相殘殺。八王之亂的結果是什麼?沒有贏家,只有對西晉國力的嚴重消耗。

接下來論隋朝。隋朝其實是一個很輝煌的朝代,隋文帝開皇之治時人口的增長到貞觀之治時都沒有恢復過來,而人口是古代衡量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由此可知隋朝經濟的發達。縱使是在中國歷史暴君榜上數一數二的隋煬帝,亦有開通大運河、奠定科舉制基礎等歷史功績。但是,隋朝最終還是盛極而衰了,並且是迅速崩塌。隋朝建國僅僅30年後,在今天的山東地區就爆發了王薄起義,隨後,楊玄感、瓦崗軍、竇建德等各路勢力紛紛造反,隋朝天下分裂,隋煬帝最終也被縊死於江都。

隋朝滅亡於隋煬帝未能認清現狀。剛剛結束從漢末黃巾軍起義到隋滅陳為止,長達405年無休無止的戰亂,人民需要休養生息,打心底里不願再有戰爭,再有繁重的徭役。隋朝經濟成就大不假,可四百多年的戰亂給人們留下的心理陰影也是巨大的,好比一台機器,長時間高負荷運轉,創造了很多產品,但也需要休息,塗抹潤滑油,修理修理。隋煬帝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三征高句麗,他開鑿大運河,他營建東都,他親征吐谷渾,等等。每一項行動都耗費了大量民力,卻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譬如,三征高句麗,從612年到614年,每一年都大舉進兵,每一年都無功而返。上文提到,隋朝立國30年,就爆發了王薄起義,時值611年,正發生於隋煬帝為第一次征伐高句麗而強徵士兵、民工的時期,其直接目的就是抵抗隋煬帝強征百姓征伐高句麗的行為。「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盪。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起義軍《無向遼東浪死歌》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隋朝埋藏的這種危機。

如前文所述,秦、西晉、隋都各有各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促使它們成為短命王朝的歷史中「居功至偉」,那麼,北宋是如何逃脫這一魔咒的束縛的?

趙匡胤是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當上皇帝的,在統一全國後,他鑒於自身經歷與五代十國的教訓,確立貫穿整個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對於「重文輕武」政策,人們一直對其有非議,認為在「重文輕武」政策下建立的宋軍人雖多,卻孱弱。誠然,「重文輕武」有其弊端,但不能忽視其有利作用。「重文輕武」削弱了武將權力,打破了唐末及五代十國時的軍閥政治。縱觀安史之亂至北宋建立間的歷史,節度使權力膨脹,天下割據紛爭,借用近代的一句話「有槍便是王」來形容那個時期,那個時期盛行的法則是「有刀便是王」,誰兵強馬壯,誰就可以為所欲為,橫行霸道。後梁建立者朱溫,本是黃巢降將,後靠節度使一職,勢力不斷膨脹,以致最終代唐自立;後唐建立者李存勖,沙陀軍閥出身;後晉建立者石敬瑭,以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一職至於皇帝······那段時期有大量例子可以證明當時軍閥政治的橫行,而「重文輕武」政策實際上瓦解了武將擁兵自重的根基,終宋一朝,沒有武將叛亂、割據的原因正在於此。所以,「重文輕武」打破了武將作亂的可能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嚴重的副作用。

北宋還有其他措施來加強中央集權,如分化事權,設樞密使、參知政事、三司使等多職來分化相權;實行官職分離的制度,官銜與實際職權分離,常有「虛銜」之設,等等。

北宋統治穩固的原因還在於其經濟,中國歷史上王朝滅亡的原因常常在於經濟,災荒、糧價飆升、苛捐雜稅、經濟崩潰等,起義軍常常是饑民組成,例如,明末氣候異常,糧食減產,糧價異常飆升,饑民不得食,故而鋌而走險揭竿而起。在北宋時期,經濟繁榮,商業發達,物價也正常,經濟因素降低了天下大亂的可能性。

在逐一分析各個朝代的個性之後,我們來探討一下共性,一條中國歷史規律:改朝換代之後,新王朝常常會繼承舊王朝的制度,同時也會將舊王朝的問題一併繼承過來,這時,新王朝會通過種種措施進行革新,以避免重蹈舊王朝覆轍,歷史著作中常說的」漢承秦制「就是這個道理。

秦朝從春秋戰國時期繼承來的是什麼?是分封制的舊觀念,雖然秦始皇、李斯等人已經形成了皇帝制、郡縣制的新觀念,但全天下大多數人仍未改變舊觀念,秦朝的革新措施又不到位,故而產生了人心不穩的局面。西晉從三國時期繼承來的是什麼?是萌芽於曹操時的九品中正制,由此形成了門閥政治。隋朝從南北朝繼承來的是什麼?是關隴集團的勢力,後來李唐建立者就誕生於北朝西魏的八柱國之一——李虎的家族,瓦崗軍首領李密的曾祖父李弼,也是八柱國之一。北宋從五代十國繼承來的是什麼?是軍閥政治,但北宋成功地進行了革新,打破了軍閥政治局面,為北宋長期統治奠定了基礎。上文所述那麼多原因,總結起來,其實就一條:順應歷史規律。

鑒鏡,鑒世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鏡者 的精彩文章:

TAG:鑒鏡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