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我成長,讀這一本書,就夠了!

自我成長,讀這一本書,就夠了!

這是周小敏的生活方式的第93篇原創文章。

歡迎轉發分享。

成長的路上我們彼此遇見。

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

這本書我第一次讀是2010年,那時剛剛研究生考完試,如饑似渴地惡補心理學專業里的經典書籍。那時讀它只是感覺這是本好書,怎麼個好法說不出來。過了8年,學了很多心理學,自己的心智也成熟了很多,會越發地發現這是一本「神奇的書」。關於心智成熟,關於自律,關於愛,關於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如果心理學的書只能推薦一本,我覺得讀它就足夠了。

1心智成熟

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

為解決問題而努力,我們的思想和心靈就會不斷成長,心智就會不斷成熟。

什麼是心智成熟?

我們可以正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客觀地評定自己和他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即心智成熟。

如何獲得心智成熟

通過大量的生活體驗,不斷地內省,付出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地圖,從而讓心靈充分成長。

1.大量的生活體驗

這包括直接的生活體驗和間接的生活體驗,如讀書。

因為做社團的緣故,我認識很多優秀的年輕人。她們小小年紀,就有著非常成熟的心智。隨著交往的加深,發現她們有一些共性——童年時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一些艱辛。凡事都有兩面性,也許她們不曾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但心智的成熟是生活經歷回饋給她們的禮物。

然而,有一個人除外,她便是我經常在之前文章里提到的小Q姐。她的人生出奇地順遂,讀書、工作、嫁人、生娃,總是很好地踩著人生的每一個節點,且把每一個角色都做得很好。但了解她的人會知道她看似完美、看似順遂的生活,是她用心一點點經營的結果。而為什麼經營,如何經營,源於她從小就有的閱讀習慣,現在她還依舊每天一本書。因此,她擁有大量間接的生活體驗,她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不斷地內省,自律地付出努力,不斷地修正自己的人生地圖。

我們出生時,並不是帶著「地圖」來到世界的。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順利行進,我們需要努力繪製自己的地圖。然而,繪製地圖不難,難的是願意不斷地修正它。

阻礙心智成熟最大的障礙就是懶惰。大多數人過了中年,就自認為地圖完美無缺,不願接受新的信息。因為一旦發現新的信息與已知的地圖不符合,意味著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去修改現實的地圖。他們希望僅憑現有的認知,就可以平安地生活下去,有時候寧可維持可憐的現狀,也不願通過努力擺脫困境。

然而,一個人越是內省,越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和懶惰。於是,自律地付出努力,不斷地修正自己的人生地圖,無限靠近真實的過程,也便是心智漸漸成熟的過程。所以作者認為: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主要的方法。

2自律

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

全面的自律才能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

什麼是自律

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

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問題。

問題可以開啟我們的智慧,激發我們的勇氣。為解決問題而努力,我們的思想和心靈就會不斷成長,心智就會不斷成熟。面對問題,智慧的人不會因害怕痛苦而選擇逃避,他們會迎上前去,坦然承受問題帶給自己的痛苦,直至把問題徹底解決。

相反,如果不顧一切地逃避問題和痛苦,不僅錯失了解決問題、推動心靈成長的契機,而且還會使我們患上心理疾病。長期的心理疾病會使人的心靈停止成長,不及時治療,心靈就會萎縮和退化,心智就永遠難以成熟。通過自律,在面對問題時,我們才會變得堅定不移,並能從痛苦中獲取智慧。

如何自律

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

承擔責任,簡單來說,就是勇敢地承認——這是我的問題,要由我來解決。

忠於事實,即我們需要始終實事求是,不因恐懼和懶惰而拒絕新信息,隨時修正自己的「地圖」。

保持平衡,即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如我們既要承擔責任,也要拒絕不該承擔的責任。既要學會推遲滿足感,也要儘可能地過好當前的生活。

因此,自律是一項艱苦而複雜的任務。那麼,我們為什麼願意通過自我約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

有一種力量在推動著我們,這種力量就是愛。

3愛

愛是人們自律的原動力。

什麼是愛

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所以,愛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愛,意味著心靈的不斷成長和心智的不斷成熟。愛在幫助別人進步和成長的同時,也會拓展自己的心靈,使自我更加成熟。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愛,即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愛,可以讓自己和他人都獲得成長。由於愛是不斷拓展自己和他人界限的過程,所以,愛意味著我們要不斷付出努力,去跨越原來的界限。愛是一種意願,要付諸行動,而不能停留在口頭上。

前段時間,一個小我幾歲的朋友問我:28-29歲懷孕與32-33歲懷孕有沒有區別。我的回答是,如果之前身體狀態一直保持得很好,懷孕早一點晚一點身體是沒有多少區別的。我31歲懷孕,現在寶寶5個月,與懷孕前沒有多少區別,連孕吐都不曾有。但如果心理上已經做好了為人妻為人母的準備,我覺得越早結婚越好,越早懷孕越好。因為不管做妻子,還是做媽媽,都會讓我們想要變得更好的心更強烈。

比如,我天生的性格是紅+黃,我熱情,有感染力,目標感強,但缺點是粗心和喜歡控制。結婚後,因為愛他,特別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好妻子,於是慢慢地,我學會了體貼和細心,事無巨細地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細到他一進門就幫他把鞋拿到陽台抽出鞋底,因為他出腳汗厲害。因為老公的性格也是黃色,所以他也是一個喜歡管別人,而不喜歡被別人管的人。所以我會有意識地收起我的「控制」,給他自由,只要不是原則的事情都隨他,即使是原則的事情,也會注意溝通的時機和方式。所以,在用心愛他的過程中,我也成長得越來越體貼和柔軟了。

而寶寶的到來,更是讓我想要成為一個好媽媽。學心理學的緣故,讓我深深地知道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4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就像是神和上帝。

父母處理事情的方式,就是宇宙間的至高法則。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他們最主要的模仿對象,他們會把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全盤接受下來。

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自製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把這樣的生活視為理所當然。而如果父母的生活混亂不堪,一塌糊塗,孩子也會照單全收。所以,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則,就不可能成為孩子的榜樣,只會成為反面教材。

另外,真正的愛與自我約束相輔相成。不自律的父母,就無法給予子女足夠的愛。而子女若沒有獲得足夠的愛,就不會自尊自愛,更不會知道如何給予別人真正的愛。

所以,父母的愛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即便家庭環境充滿混亂,生活貧困,只要有愛存在,照樣可以培養出懂得自律的孩子。愛是心靈健康成長的動力。可以斷言,父母的愛,決定著家庭教育的優劣。充滿愛的家庭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如果孩子從幼年起就能享受父母的愛,成年後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根基堅固的自信也會讓他們鼓足勇氣,勇敢地戰勝困難,而不是自暴自棄。

因為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是自律的基礎,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很有價值時,就會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照顧自己。自律是自我照顧,自我珍惜。 孩子在童年時能得到父母的愛與照顧,長大後內心就會擁有安全感。相反,如果父母對孩子是控制和專制,會使得孩子對未來充滿恐懼。他們覺得世界是不安全的,甚至把世界看成是地獄,這種恐懼的感覺會一直保留到成年以後。他們寧可提前透支將來的快樂和滿足,也不願意推遲滿足感——先苦後甜。在他們眼裡,未來太遙遠、太渺茫、太不可靠,所以,即使未來比現在好過許多倍,他們也不願意去等待,貪圖一時的享樂。

所以,要讓孩子養成推遲滿足感的習慣,就必須讓他們學會自律。要讓他們學會自律,有安全感,不僅需要父母真心投入,還需要父母表裡如一的愛和持之以恆的照顧,這是父母送給子女的禮物。如果這份禮物無法從父母那裡獲得,孩子也有可能從其他渠道得到,不過其過程更為艱辛,而且常常以失敗告終。

因為經常做讀書會、心理諮詢和沙龍,我確實深深地發現——覺得自己需要成長,特別重視個人成長的夥伴都或多或少在原生家庭上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現在我們長大了,如果我們不曾擁有一個健康幸福的原生家庭,難道我們的人生就沒救了嗎?

不!

我們之所以能具備愛的能力和成長的意願,不僅取決於童年時父母愛的滋養,也取決於我們一生中對恩典的接納。

5接納恩典

人人都有機會與恩典不期而遇,但有的人在恩典降臨時懂得把握。

一般人童年時都遭到過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但有的人患上了心理疾病,有的人變得更加堅強。為什麼不同的人承受創傷的能力如此不同?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讀書 、踐行,就會慢慢變好》,觀點是原生家庭給我們的生命畫了一個底版,我們形成了最初的人格、思維和行為模式。我們帶著這樣的底版生活,然而,我們不是機械地順著這個底版與世界交交互。我們是主動的,是不斷學習、內省的。從一次次地交互中,我們會發現從父母那裡繼承的一些思維和行為方式是不合適的,於是做出修正。

《另一種選擇》是一本講復原力的力,裡面有著大量原生家庭不幸卻個人發展很好的例子。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個叫凱西的女孩,她父母離婚,被養父虐待,離家出走,結果又稱為性交易的受害者,自殺未遂。這樣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經歷並沒有讓凱西的人生永遠悲劇,當她意識到她唯一的出路是接受教育後,她的人生便徹底改變了。現在凱西致力於在邁阿密拯救在性交易和性虐待中受害的青少年。並創建了一個名為「改變你的處境」的項目,幫助年輕女性認識到過去的創傷並不能決定他們的未來。

所以原生家庭是會影響我們,但我們所生活的社會環境,我們遇見的人,讀過的書,也會影響我們。它們是我們生命的恩典,我們都有機會與他不期而遇,只要我們相信有恩典的存在,且始終以開放的心態迎接它。

作者 | 周小敏

溫暖,簡單,善良,真誠

心理學人/瑜伽修習者/一個快樂的孕媽媽

請支持小敏繼續寫作!

後台點擊「聯繫小敏」預約心理諮詢或申請加入心理學讀書踐行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小敏的生活方式 的精彩文章:

最壞的樣子就是現在——給大齡未婚女青年的一封信

TAG:周小敏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