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一輪變革中,傳統銀行業的痛點和機遇

這一輪變革中,傳統銀行業的痛點和機遇

本篇為漫談金融科技系列文章之一。核心觀點是,轉變思維,痛點都是機遇;當然要立足在技術發展之上。本篇文章內有大量案例。

前幾期,我們一直談技術對金融科技的變革作用。接下來幾期,我們要重點談金融行業,尤其是傳統金融公司,如證券、保險、銀行等如何應對金融科技的變化?我們看到,在前兩年互聯網金融剛剛興起之時,簡直是對傳統銀行業「攻城掠地」,對傳統銀行業的業務模式和經營理念產生了巨大衝擊。

「銀行將會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恐龍」,這一說法也一度成為業界熱議的焦點。

但經過幾年的發展,業態發生了變化:互聯網金融並不會取代傳統銀行業;傳統銀行也不會被新技術拋棄。兩者正通過積極擁抱和應用新興技術,走上相互融合的金融科技轉型之路。

安永在不久前發布的《2018年全球銀行業展望》也顯示,通過對全球221家金融機構的從業者的訪問,85%的受訪銀行將實施數字化轉型計劃作為2018年的工作重點;提高數字化成熟度是未來銀行業制勝的關鍵。

那麼在傳統銀行業紛紛通過數字化轉型,邁向金融科技的大趨勢下,需要克服哪些轉型痛點,在這一過程中又將迎來哪些新機遇呢?這就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焦點。

五大痛點:思維局限性

一般來看,傳統銀行在業務、資金、客戶方面受到的影響較為嚴重,體現在消費金融、支付、理財和信貸幾個方面。這是由於傳統銀行長期在「安全合規」的市場環境下成長,變化速度較慢,「試錯」機制不足和試錯成本較高。總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痛點。

痛點1:營銷獲客

相比較互聯網金融在獲客和營銷層面的天然優勢,傳統銀行業主要是通過線下網點開展,不但精準度低,主動性差,服務半徑小,而且營銷成本很高。因此,在銀行業轉型過程中,首先要把那些流失的個人客戶和小微企業客戶等重新拉回來;這就要重新激發「數據」的魅力,展開智能化營銷,在聚焦和細分用戶方面多下功夫。

痛點2:產品服務

在很大程度上,傳統銀行業客戶的流失與其產品和服務有關。比如,高峰時期在傳統銀行網點進行轉賬、購買理財產品等業務,往往會面臨等待時間長,交易處理慢、綜合交易成本高、服務滿意度低等問題,讓許多個人用戶轉而選擇互聯網金融平台。這就需要變化視角,以客戶為中心,注重「體驗」,優化產品結構和流程,實時響應,全員增加服務意識。

痛點3:風險控制

眾所周知,銀行做的就是風險的生意,因此銀行從自身的風險角度考慮,對於風險較高的小微企業和個人金融業務並不熱衷;但隨著銀行業客戶下沉的戰略調整,銀行正在努力服務於更多廣大的中小客戶,在風險控制上也需要進一步增強;用技術在風險和經營方面尋找到平衡點,不能偏頗某一方面。

痛點4:運營管理

很多時候,銀行業轉型難與自身多年來的運營管理數字化程度不高有關,不管是星羅棋布的線下服務網點還是線上的網上銀行,如此龐大的機構運轉對於運營管理水平的要求非常之高,傳統銀行業必須背負著歷史包袱加速轉型;例如,根據客戶的定位重新梳理和定義線下服務網點的職責,在普惠金融和創新業務之間做到均衡發展。

痛點5:技術升級

從早期的金融電子化到後來的金融信息化,傳統銀行業在新技術的應用上一直走在各行各業的前列。但時代在變,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在變化,尤其在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一系列新技術與金融深入融合的今天,銀行業是時候做出新一輪升級了。對金融科技要有洞察,不迷信也不盲目引進。要有技術儲備,根據業務情況強調場景化。

五大機遇:以技術為立足點

如果轉變思維方式,以上五大痛點其實都是傳統銀行的優勢。服務網點之多,觸達用戶渠道穩定,信賴程度高;擁有普惠金融的基礎;沉澱海量數據,對用戶的消費情況一目了然;技術有積澱,長期以來形成的安全、穩定和合規的系統是互聯網金融不可比擬的等等。

所以,換一個視角,就會發現金融科技為傳統銀行帶來的都是機遇。

機遇1:加速業務創新

雲計算自身的資源聚合、開放、共享、協同的優勢,可以幫助銀行更好地整合各類資源,並在此基礎上開展面向客戶的各類產品和服務創新。

早在2010年,中國工商銀行就開啟了基礎設施雲項目,以此為業務環境交付提供計算能力、存儲資源和網路服務等基礎設施資源服務。據了解,中國工商銀行基礎設施雲採用的是自主研發方式,可以面向不同角色用戶提供部署、回收、變更三大核心功能,以及管理和統計展示兩大管理功能,總計20餘項服務,具備面嚮應用的資源靈活調度能力。

試想,如果沒有一個堅實的雲做為基礎,何談金融科技?

機遇2:發展普惠金融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使得普惠金融領域能夠更精準、更低成本、更高效地覆蓋更多人群,銀行在推進普惠金融上也有了更強的動力。

華夏銀行目前已經基於大數據技術推出了電商貸業務,主要面向入駐各大電商平台的個人經營者、小微企業提供按日計息、在線發放、隨借隨還的專項融資服務。該業務可以綜合運用客戶的上百個數據指標,實現對電商客群的全量搜索、差異化對比和智能化篩選,大大提升了融資的效率。

細分和聚焦用戶,以體驗為中心,這是成為制勝的關鍵。

機遇3:增強風控能力

相比較P2P等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跑路」,傳統金融行業的可信賴度更高。在展開新業務的基礎之上,可以與更多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提高金融體系的風險控制能力。

民生銀行正在藉助新技術的應用增強信貸企業的風險管理和預警,通過對底層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關聯目標企業,並通過風險識別模型判斷產生風險信號,對銀行授信企業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的風險監測,提升銀行的風險收益並降低不良貸款損失。同時,民生銀行還將銀行授信體系內的所有企業信息全部儲存在雲端,便於計算機的快速分析處理。

有了技術作為風險控制的防火牆,就能進一步提高合規性、安全性等。

機遇4:效率和服務意識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深入應用,正在持續幫助銀行業改善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

不久前,浦發銀行基於數字化技術率先發布了一款智能APP,不僅融合了智能語音交互、刷臉認證、指紋識別等智能交互體驗,也有全新升級的智能投顧2.0,並在金融社交、用戶權益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創新。以智能投顧2.0——極客智投為例,它已經是浦發銀行運用大數據、雲計算、智能演算法等技術,打造的集投前分析診斷、投中智能交易、投後跟蹤提醒為一體的智能投資顧問。

機遇5:廣泛生態合作

在金融科技趨勢之下,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金融行業並不是相互敵對的關係,而是相互補充的關係;各自發揮優勢,就能形成廣泛的生態圈,提高普惠金融的比例,讓更多金融服務覆蓋更廣泛的人群。

例如,某一些金融科技公司以互聯網思維,迅速推出一些理財、信貸的新產品,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用戶群體。但對這些群體的運營、資金沉澱和管理、風險控制成為難題。這些金融科技公司通常找傳統的銀行相互合作,形成生態,共同為這些用戶服務。

更廣泛的合作還包括業務創新、技術創新、人員培訓和管理等方面。

著眼未來的發展

總的來說,當新技術的應用與金融業務的融合度越來越高,傳統銀行業在運營、服務和風控等層面的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目前銀行業儘管會遇到一些轉型的陣痛,但在未來,隨著銀行業在金融科技的應用不斷深入,銀行也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在這個過程中,百度與中國農業銀行已經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雙方正在以金融科技為主要方向開展合作,並建立了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共同探索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應用。

百度雲也願意以科技創新的能力,如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的能力積累;再加上對金融行業的理解能力以及具體的場景化,正在和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展開合作,應用到金融用戶畫像、反欺詐風險識別、人臉識別、智能投顧和智能客服等方面,促進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度雲 的精彩文章:

無人車可以無人看守了?這真是個天大好消息
Matrix讓雲世界化繁為簡

TAG:百度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