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瑜伽拉筋:找到身體的「安全閾」
編者語
跟許多剛開始習練瑜伽的朋友一樣,作為少數男士習練者之一的Keiki To老師也認為自己全身都很「硬」不夠柔軟,甚至為了能夠「拉筋」而受傷,而如今這些對柔韌性及力量都具有極高要求的瑜伽體式,於他而言,已是遊刃有餘。那麼,Keiki To老師究竟因何而受傷,在這之後他又是如何探索出一條安全正確的瑜伽之路的呢?
Keiki To 老師
現任香港 Glo Yoga Academy 培訓總監
Yoga Academy Romania 培訓顧問;
全中國(含港丶澳地區)僅12名的「國際瑜伽
治療師協會」註冊瑜伽治療師 C-IAYT 之一;
全美瑜伽聯盟高級瑜伽培訓導師 E-RYT500
和兒童瑜伽培訓導師 RCYT。
我早年的瑜伽經歷
在我剛剛踏上瑜伽之路的時候,光是想到自己穿上緊身褲就覺得很搞笑,簡直是難以理解。而且教室里男生沒幾個,多少有些尷尬不舒服。更糟糕的是,我從頭頂到腳趾的肌肉都很緊,但我又不想在全班同學面前看起來蠢兮兮的,於是我拼了命地扭轉。
可是在加強背部伸展式(paschimottanasana)中,不管我多麼渴望、多努力去夠腳趾,離它們好像還是有好幾光年的距離;起跑式(anjaneyasana)中前腳邁出的最大步子也不過是一半的距離而已;而當我彎身進入臉朝上的半輪式(urdhva mukha danurasana)時,看起來卻一點兒也不像弓形,活脫脫就是個臉朝上的咖啡桌。
作為班上極少的男性之一,我原以為至少我在力量上比較出眾,但當我降低身體進入神猴哈努曼式的時候,我發現力量上的優勢並沒有帶給我太大的幫助,因為它需要的不僅是力量,更多的是一種力量與柔韌性的相互平衡。
然而,那種沒有完成體式的感覺讓我很不舒服,因而儘管汗珠不斷向下滴,我仍然堅持不斷地降低身體,想把體式做到位,結果我聽到了一聲斷裂的聲音...... 或者說我感覺到了斷裂?!!
十幾歲的時候,人們都覺得我身體矯捷靈活,然而此時在瑜伽墊上,我卻卡在了這個靜態的動作裡面動彈不得,完全跟不上同學的節奏。我感到憤怒、沮喪、挫敗,我感到自我遭到了踐踏,更不用說傷了腘繩肌之後,還要努力忍住就要滾下來的淚珠。我的矯捷靈活性怎麼就喪失了呢?這些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如何才能將它們找回來呢?這次事件引發了我的第一次深入思考。
到底是我的原因?還是方法不對?
還是老師的問題?
過去每次上課,老師們都會鼓勵我堅持習練,慢慢的「一切都會好起來」。於是我咬著牙堅持,漸漸開始能夠應對拉伸帶來的不適感,我的柔韌性也逐漸好了起來。
這種一點一滴的進步持續了一段時間,可令人鬱悶的是,沒過多久就開始消失了。不管我多努力,柔韌性似乎止步不前,再也看不到進步。而那次痛苦的腘繩肌斷裂就是在這一階段發生的。我的身體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痊癒,之後身體的感覺再也不一樣了——受傷的地方柔韌性明顯變差,再次毫無成就的感覺真是非常令人沮喪。
那時候,陰瑜伽在加拿大剛剛興起不久,教陰瑜伽的老師並不多。我聽說陰瑜伽有助於提高柔韌性,於是就上了幾節課。顯然這種瑜伽流派和我從前習練的完全不同,不過我自己練的時候並沒看出多少差別。很幸運,我找到了傳統正宗陰瑜伽流派的創始人Paul與Suzie Grilley,他們當時在溫哥華做培訓,我毫不遲疑地報了名。
陰瑜伽的基本原則就是進入一個體式後保持放鬆,停留相應的一段時間,讓自己的體重和重力拉伸進入深層結締組織。剛開始還是很神奇的,因為我發現柔韌性恢復了一些,但是很快,這種進步就放慢了腳步,我受到了比以往更加挫敗的打擊——練了將近兩年,我發現自己的神猴哈努曼式仍然做得不到位!唯一的差別就是我覺得能更好地紮根大地,心情也更平靜了些,不過還是卡在那裡。
而我的妻子Ann也在一次陰瑜伽習練過程中撕裂了腘繩肌,只是因為在體式中放鬆保持得太久,當她感覺腘繩肌不太對勁兒的時候,已經太遲了。這種練習本應對身體有好處的,怎麼竟會造成傷害呢?
「到底是我自身的原因?還是方法不對?還是老師的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最後我決定親自尋找答案,於是開啟了我第一次RYT200小時哈達瑜伽教師培訓,之後我又參加了許多培訓:阿斯湯加,阿努薩拉,陰瑜伽,瑜伽理療等等。
有一段時間,我同時上阿努薩拉瑜伽教師培訓和陰瑜伽教師培訓課程,白天阿努薩拉,晚上陰瑜伽,結果我很困惑。沒錯,非常困惑。阿努薩拉強調正位和努力(主動拉伸),傳統陰瑜伽強調放鬆地拉伸(被動拉伸)。也就是說,兩種習練方式是完全相悖的。我開始明白,無論是習練哪一種瑜伽流派,身體的柔韌性和力量都會有所增加,我都能向前走一點兒。阿斯湯加引領我打開了新維度,阿努薩拉也將我的習練帶上了一個新台階,而陰瑜伽中的一些知識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仍然記得,那時經常與Ann長談到深夜,探討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瑜伽習練和教學應該怎樣繼續下去。我們一直很糾結,到底是應該嚴格遵循阿努薩拉的方式,還是應該堅持傳統陰瑜伽的理念。
直到有一天,Ann突然想起我們的一位老師Shakti Mhi曾經說過的話,頓時醍醐灌頂。我們敬愛的Shaki老師曾說:「我在課上要教給大家的東西或許你並不完全認同,不要將我所說的話當作一切,自己親自去試一下,然後再判斷是否適合自己,試過了才能知道是否適合你。」
我們差的一環就是在這裡!
再次回顧陰瑜伽和阿努薩拉瑜伽的原則,傳統的陰瑜伽關注被動拉伸,而阿努薩拉瑜伽強調主動拉伸。準確地說,傳統的陰瑜伽強調的其實是適中原則:「不可過,亦不可不及」。但遺憾的是,許多瑜伽教師因為不懂解剖或是沒經過訓練,就對這句話進行了另一種解讀,僅是告訴學生:「放鬆拉伸(或是強迫自己拉伸)進入體式。」
此時我終於找到了答案。
內觀習練
要想安全有效拉伸,必須知道自身的局限,習練過程中仔細聆聽身體所發出的信號。正位以及正確運用肌肉的內觀習練是關鍵——每一步都要很清楚自己在幹什麼。
內觀習練是指習練期間心處當下,感受聆聽身體發出的信號,每個動作都配合呼吸完成。試著把每個動作都視為一次內觀的行動,每個動作都帶著意識和目的,與放鬆的呼吸相配合。呼吸移動著體內的prana(普拉納,生命能量)。呼吸一旦停止,身體就會緊張,生命能量也會受阻。習練過程中,讓每個動作前後連貫,跟隨著短暫的屏息時間形成放鬆的氣息流。動作要緩慢,聆聽身體的聲音,尊重身體發出的警告:當身體喊停,就停下來,不要逼迫身體超越極限。
內觀習練也是指充分意識到自我(ego)的存在。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應該挑戰一下自己,再深入一點點,如果你對自己身體當下的狀況有充分了解,這樣做當然可以;若沒有,就是在放任膨脹的自我在前方引路,挑戰身體的極限。
每個人的身體都不同,做同一件事情的方式也不可能相同。換言之,進入體式要專註,然後根據當前的身心狀況找到最佳的姿勢。身體變化的同時,身心聯結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這樣體式才能一點點深入。
身體的安全閾
關於受傷,人人都存在一個限度,在限度之內可以安全拉伸,不存在正位或者安全問題。然而一旦跨越限度繼續深入,就可能並將會受傷。也就是說,人人都有自己的「安全閾」。
任何一種拉伸形式的不穩定都可能造成受傷,懂得這一點至關重要。從身體力學的角度來看,身體可以以某些方式運動,但是始終存在一定的限度。換句話說,我們進入體式的時候要調整到正位,然後運用頭腦觀察,逐漸增加相應肌肉組織的負荷,並運用相同的阻力與之拮抗。最後,找到那個安全閾或者說那個精妙的點,確保自己不致受傷,並在這個位置合理地保持一段時間。要保持覺知、耐心、尊重事實——身體都存在局限。
這便是我陰瑜伽習練和教學的黃金法則,也是我設計的正念陰陽瑜伽課程的基礎。它使得我不僅可以指導自己,也能夠引導學生安全有效地深入習練,避免給他們寶貴的身體造成傷害。
以上章節選自《瑜伽》雜誌4月刊專題文章《以覺知引領拉伸》(p48-57)一文,在紙刊原文中,Keiki To老師還通過三個實例——加強前屈伸展式、鴿子式、神猴哈奴曼式具體闡述了安全拉伸的5個原則,感興趣的讀者可翻閱查看哦!
《瑜伽》雜誌4月刊以「安全習練,遠離傷害」為主題,邀請了跨領域的學者專家,包括研究學者、綜合理療醫生、運動醫學專家、物理治療師、解剖學專家、資深瑜伽老師等,與我們一同討論了關於「如何避免瑜伽傷害」的問題。
《瑜伽》雜誌4月刊
安全練習,遠離傷害
Paul Dallaghan博士:從瑜伽來談「治未病」
迪利普醫生:傾聽身體的聲音,預防瑜伽傷害
運動醫學專家繆璞:謹慎對待自己的身體
受過「瑜伽傷」的老師:用覺知引領拉伸
了解人體結構,保持清醒與平衡
正確理解瑜伽指令,規避傷害
三重計劃,強壯骨骼
雖然,關於「瑜伽傷害」的爭論引起了許多人對瑜伽的質疑,但值得高興的是,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不也正是國內瑜伽行業從混沌不斷發展成熟的標誌嗎?學術機構、醫療人士的介入、各類媒體的關注與監督、從業者的不斷改進、習練者的意識覺醒,這些其實都在推動著瑜伽行業朝著更規範、更標準的方向發展。
作為一個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我們懷著謙卑的心態接受著她的教導,但同時,我們也在不斷與時俱進,不斷運用科學的方式探討著她。這也正是YJ創刊的宗旨——將日益壯大的瑜伽社群聯結起來,將古老的瑜伽精髓和現代科學知識結合起來。
我們承認她帶來的益處,也去研究她潛在的風險,希望在這種傳統精髓與現代科學的不斷融合中,在這種經久不衰而螺旋上升的探索中,我們能夠對瑜伽有更清楚的認識,也能夠真正地從中受益。
近期,針對網路上熱傳的有關瑜伽傷害的文章,我們也做了一些相對的回應:
後續還會涉及呼吸法、清潔法、高溫瑜伽、孕婦瑜伽等內容,請讀者持續關注哦!
不想錯過每一期的精彩?
點擊原文,訂閱《瑜伽》雜誌吧!
※你與冥想的距離只有5分鐘
※真·美女與野獸:玩鯊魚,練瑜伽,她用身體讀寫山海經
TAG:瑜伽YogaJour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