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這麼大,你想怎麼看?

世界這麼大,你想怎麼看?

最近,一封「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在網上被炒得沸沸揚揚,在全民圍觀宣洩之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大家對於理想與現實差距的感嘆。然而在「辭職旅行」、「休學旅行」、「間隔年」、「窮游」這些概念在當下一次次衝擊著年輕一代人內心的時候,我們其實應該冷靜下來去想一想,這個世界,真的值得我們拋棄一切去看嗎?而我們又該用怎樣的方式去更好地看這個世界?

畢業季即旅遊季?

2014年我正在為自己辭職遊歷做最後準備的時候,有一名剛剛大四畢業的學生找到過我,說希望和我一起同行。在交流中他表現出了對於畢業即將進入社會時的迷茫與惶恐,想出去走走看看這個世界。記得當時我告訴了他一句話:你現在應該做的,不是去看這個世界,而是去看懂自己。

是的,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剛剛畢業的時候,選擇了採用「間隔年」的方式出去遊歷旅行。激活夢想也好,逃避就業也罷,大多揣著一份說走就走的洒脫和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的憂傷想去尋找自己。

這樣一份出走的勇氣的確可嘉,年輕人當有這樣的魄力和洒脫。但回到現實,是不是一定要在人生的這個時間點去完成這個理想?說走就走的背後是不是全然不用考慮外在的因素?

第一請不要以迷茫去抵抗迷茫。很多大學生在畢業的時候極度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想幹什麼,所以想去通過長線旅途找到自己。然而旅行只是旅行,生活才是生活。你在現實生活中都解決不了的很多問題,在旅行中更難解決。況且,剛剛畢業,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沒有任何的社會閱歷,你甚至都不是很清楚這個社會需要什麼,你自己能在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就冒然出去看世界,很多時候你會發現越走越迷茫,而當有一天你回到現實的時候依然困惑,甚至更難融入社會時,那這樣的旅途至少失去了它一半的意義。

第二請不要讓父母再為你的夢想買單,大學剛剛畢業的學生基本沒有自己的積蓄,想要去完成週遊世界的夢想,仍然需要花費父母的錢,這並不是一個成年人應該去做的事情。

第三請不要輕易放棄應屆畢業生的黃金身份。眾說周知,每年的企業招聘都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應屆畢業生。而應屆畢業生的確比往屆畢業生和一些已工作人士有著先天的很多優勢,從職業規劃、發展前景、應聘門檻上應屆畢業生都佔優,所以不應該為了一件在未來也可以做的事情上輕易去放棄掉自己以後不會再有的身份。

所以,我並不太建議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就去採用「間隔年」這樣的方式進行長線旅遊,一到三個月的行走是沒有問題,但別動不動就半年一年以上,所謂什麼年齡應該干屬於這個年齡的事,對於心懷週遊世界情懷的年輕人來說,大可先通過工作進入社會,一方面可以真正去認知這個社會格局以及自己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對自己和社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有一些自己的積蓄。等到時機基本成熟時,再選擇「間隔年」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相信這樣的行走會有更多的意義和不同的體會。

當然,這個時機可能是四年五年,也有可能得花上十年,因人而異,只是別太著急去看這個世界,在那之前先看懂自己。

窮游等於乞丐游?

提起背包客,大多人會把窮游與之相聯。的確,因為長期行走在路上,很多人不得不嚴格控制自己的旅行費用,希望通過節儉的方式走更遠的路看更多的景。

在路上的確也遇到過很多資深背包客,特別能省錢。能走路的就絕不坐車,能坐公交的就絕不打的,能睡床位的就絕不住單間。在我看來,選擇這樣一種窮游的方式,並不是真的因為他們窮無法支付費用,也並不是說計劃好了住50元床位就打死也不會去住100元的單間的刻板,它更多的是一種態度,對於旅行的態度。

一方面更多地磨練自己的心智,另一方面的確節省一部分開支用於未知的旅途。

我在衣索比亞的時候就遇到過一個中國背包客,辭掉了渣打銀行的工作開始四處旅行,遇到他的時候已經在外面流浪了三年。他隨身背著帳篷,一周大概五天都會露營,也帶著廚具,沿路自己做飯解決飢餓問題。一個曾經在新加坡讀書又在渣打銀行工作的人應該不會沒有積蓄,然而他說他熱愛這種行走的方式,因為這樣他可以更好地接觸到當地的人,更好地了解這個國家。

所以,窮游更應該是一種身體的體驗和精神的體現,是一種真正考驗自己的行為。但它也只應該是與自己相關。

然而,的確也存在著一些打著窮游的旗幟卻依賴著別人的同情行走在路上的人。曾聽聞過一個人,長期行走在路上,也擺過地攤賺路費,也做過代購來掙錢,但這畢竟收入有限而且比較勞累。於是他通過朋友圈放大自己在路上的苦累,打著夢想的口號,時不時找自己的關注者要個紅包,動不動發個朋友圈渲染自己走得多苦多累,依靠著關注者的一筆筆資助進行旅行。

這個世界上坐在家裡的人永遠比走在路上的人多,所以總還是有些善良且不能遠行的人會給予這些在路上叫苦叫窮的人資助。當然,錢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行走,依靠著別人對你的同情和盲目羨慕去完成自己夢想,未免讓自己的夢想蒙上了一層迷霧,甚至還搭上了自己的自尊。

有些東西,比旅行更加重要,比如獨立,比如自強,比如尊嚴。

之前網上也有過很火的帖子在在抨擊一些背包客靠賣身蹭吃蹭住旅行,雖然一棒子打死所有背包客全面否定窮游有些過於偏激,但的確在路上存在著這樣的一些人,他們靠犧牲自己身體換取免費住行,他們靠渲染自己窮苦也要完成夢想來獲取別人同情支持,這樣的方式,已經讓自己的旅行褪去了本真的色彩。

我們要明白,雖然窮游倡導的是用更少的錢走更多的地方,但窮游絕不等同於乞丐游,更不等同於約炮游。

所以,如果想去長線旅行,請用正確的方式為自己的夢想買單,停止叫苦裝可憐,拒絕靠身體去交換,用自己正確的努力,讓窮游變得更加乾淨。

旅行只是休閑?

在路上遇到過一個女孩,去過五六個國家,她旅行的方式就是跟著別人,所有的行程都按照被跟隨者的意願進行。不做攻略,不查資料,也不和當地人交流,每到一個地方就拍幾張照片,然後發發朋友圈留下個位置繼續跟著別人走。

當有一天我拿出印度國旗的照片給她看時,她居然不認識是哪個國家的國旗,我有些驚愕,因為在她口中反覆說過印度是她去過的最喜歡的地方。

當然,我並不是想表達一定要知道你去過國家的國旗,只是單純覺得既然是一場不完全以休閑放鬆為目的的長線背包行走,去了解知道所行國家的一些基本情況是應該的。

然而,在行走的路上你會發現,有很多這樣的人只是為了刷個景點留張照片在旅行。他在談到泰姬陵時只會說那兒真美卻從不去關心這個建築背後的故事,他走了一圈歐洲之後只會感嘆那裡的建築大同小異看多了就累卻從沒想過去了解一些歐洲藝術最淺顯的歷史,他看了一場金字塔回來只會說失望根本沒有想像的雄偉卻從不去思索幾千年的古迹深藏過的文明。

這就回到了那個終究命題,我們,為什麼要去旅行?旅行應該給我們帶來什麼?

或許有人會說,旅行哪有那麼複雜,我只是想出去走走看看而已,不要給旅行這麼多條條框框。

是的,沒有錯。沒有人有權利去評判這種行為。然而生活本身已經很不容易,我們花了很多錢,費了很大勁,坐上十幾個小時的飛機或者火車到一個新的地方,不應該只是去坐著大巴,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拍幾張照片然後發發朋友圈就完了。如果只是這些,旅行怎麼能給予我們改變與收穫,怎麼能帶給人更多力量。

旅行,如果說它只是一場娛樂的話,也請為這場娛樂披上文化的外套。

旅行,它更應該成為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對話,這種對話,在歷史中,在文明中,在與當地人的交流中,更在自己的內心中。

我們應該找到屬於自己的旅遊路線和方式,在出發前多了解一些當地的文化歷史,放下走馬觀花,放下打卡拍照,全身心去投入到旅途的探索中去,真正找到旅行能賦予自己的最大意義。

最後我們會發現,這其實是一件簡單、快樂且有價值的事情。

所以,世界這麼大,你想怎麼看?這個世界,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意義,不要著急,讓我們慢慢去看,慢慢去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石同學 的精彩文章:

企鵝、海豹、鯨魚讓南極之戀更加浪漫
預言世界末日的瑪雅人居然在地球上留下了這個

TAG:北石同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