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來者SF MOTORS如何坐上新能源的沙發?

後來者SF MOTORS如何坐上新能源的沙發?

文:大眾侃車/郭登禮

眼下的汽車圈,或許正經歷著我們這代人所經歷過的前所未有的大變革時代。

前幾天,偶然看到Polestar中國區總裁吳震皓就未來智能新能源汽車市場,傳統造車勢力VS新興造車勢力,誰將一統江湖的問題,他拋出了兩個場景:

第一個場景:傳統車企的電動部分,無論是電池容量還是電機性能,很快追趕上了鋼鐵俠的Model「N」。但是在傳統的產品屬性,如舒適度,安全性,豪華感和工藝感等等方面,卻始終保持領先地位。汽車行業的格局沒有發生顯著變化。那些最先推出電動汽車的傳統車企仍將佔據上風。

第二個場景:傳統車企在電動部分的學習能力較弱,「新造車勢力」在以上提到的傳統汽車產品屬性上卻飛速發展,迅速彌補短板,從而複製商學院案例中經典的「破壞力創新」歷史,贏得主流消費者的青睞。

簡單的說,目前新能源汽車界的參與者們,沒有誰是全才。傳統車企缺少互聯網思維,而新興勢力們則缺少傳統造車所需要的深厚積累。誰能率先彌補自己的短板,誰就能從目前看似並不明朗的新能源汽車界脫穎而出。

可以說新能源汽車的大好時代剛剛開始。

據統計,截至目前,中國就有著超過300個新能源汽車製造品牌。

隨著這兩年的政策導向,以智能電動化為趨勢的產業革命再也不是遮遮掩掩的態勢,而是公然的以顛覆汽車行業的趨勢正式的拉開了這部大劇的帷幕。

智能電動汽車的廣闊藍圖也吸引了無利不圖的資本進入,尤其在房市被政策嚴密監控下,資本需要找到新的風口。這也導致有一大批的「局外人」揮舞著支票簿,宣稱自己才是未來智能電動車界的行業新寵。

不過,事實上,站在風口的不僅有搖錢樹,還有「灰犀牛」。

隨著某些製造商帶著PPT遠走他鄉,而留下的一地雞毛,我們赫然發現,當下的我們能夠開到的電動車依然只有那些卡通玩具般的共享電動車以及特斯拉。而其他的參與者的產品,要麼停留在概念階段,要麼還停留在紙上。距離交付到用戶的手上,依然遙遙無期。

特斯拉,這個極具「蘋果」相的電動車企看起來依然在這個新興行業無人可敵。不過在這幅風光的外表下,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依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風險,這源自於MODEL 3的產能不足。MODEL 3也是這家此前只為小眾而服務的企業,想轉變為一家大規模汽車製造商的關鍵。

科技界的源動力在美國的矽谷,在這個長約僅25英里的谷底,每天都閃耀著足以影響全世界的新的奇蹟之光。

而最新的這些光芒中的一束則來自SF MOTORS,這個矽谷新勢力(以下簡稱為SF)。

美西時間3月28日,SF帶著其旗下四電機驅動平台、兩款純電SUV以及開放的共享商業模式,第一次將自己暴露在了全世界的鎂光燈下。

或許僅靠著大眾侃車這些簡單的介紹,你或許依然認為這是一家靠著PPT概念炒作和帶著不能上路的概念車,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圈錢的「新興勢力」。

如果你帶著這樣的看法和疑問去問SF的創始人張正萍,他會毫不猶豫的對你SAY NO

張正萍,或許是汽車圈最年輕的車企一把手,89年出生的他,畢業於加拿大喬治亞大學,深研汽車管理的他,自小便與汽車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對造車這一宏大工程有著天然、系統的認知。另一方面,年輕和有著長期在外留學的經歷,也讓他對科技以及互聯網思維有著很高的接受度。

2016年,張正萍帶著他的團隊來到矽谷正式成立了SF MOTORS這家電動汽車公司。

而在隨後的兩年中他們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做了一系列的為旗下汽車正式發布以及量產上市而打基礎的事。

2016年1月28日 在美國矽谷成立

2017年1月 「密西根大學—SF MOTORS互聯和智能駕駛聯合研究中心」成立

2017年3月 矽谷總部大樓投入使用

2017年7月 全球供應商合作夥伴會議在矽谷總部舉行

2017年7月 在北京中關村軟體園成立(北京)智能駕駛研究所

2017年8月 在密西根大學召開第一屆SF MOTORS-密西根大學智能駕駛研討會

2017年10月 正式收購美國電動汽車電池系統研發設計公司InEVit的100%股權

2017年11月 正式完成對美國AM General公司民用工廠的收購交割

2018年1月 正式取得美國加州的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在做了這麼多對SF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的同時,SF並沒有如其他的「新興勢力」一樣,陸續推出PPT,大肆宣傳。而是悄默聲息,這完全不是要吸引資本投資應有的行事作風。

3月底的發布會之前,SF公司「已全面完成了對核心電驅動技術、整車智能製造技術以及智能駕駛技術的中美兩地資源整合,建立了一支長期服務於特斯拉、寶馬、大眾等知名汽車品牌的全球化精英組成的技術團隊,完成了在中美兩地同步發展高端電動汽車的業務閉環」。說人話就是——SF公司已經完成了從技術研發、人才團隊,到產品開發、生產基地建設等各項事宜的準備工作。

在SF的發展規劃里,它並不像「新興勢力」那樣總是講述著顛覆,而是在敬畏汽車發展規律之外,積極探索著智能電動技術革命帶來的真正契機。

於是他選擇不做一個新的競爭者,而是試圖去整合未來電動汽車的整條產業鏈,這種開放式的大格局促使他在短短的兩年內就建立一套高標準、高效率的研、供、產、銷全體系。

高效布局全球充沛產能

造車行業是一項長周期、大投入、慢回報的行業,哪怕是「新興勢力」們,也無法跳出這個規律。製造能力,是很多「新興勢力」們無法迴避的一個高難度命題,從設計到出模都不難,拿個概念車到車展或者自己搞個發布會也不難,但是要實現大批量、高質量的高效生產,很難。

看看馬斯克,他可以送火箭上天,但是至今依然遲遲解決不了MODEL 3產能的問題,為此他甚至回到了工廠去打地鋪。

而SF卻已經完成了中美兩地的雙製造基地布局。

在美國,SF公司於2017年11月完成了對AM General民用汽車工廠的收購,未來將在該工廠生產SF公司旗下智能電動汽車,滿足美國和歐洲市場的需求。

AM General是美國一家頂級汽車解決方案集成供應商,成立於1903年,專註於為全球汽車客戶提供車輛設計、生產和支持,曾連續多年生產民用悍馬H2車型和賓士R系列車型,擁有一支經驗豐富的管理團隊和熟練的產業工人。

據大眾侃車了解,SF 公司不僅收購了與AMG民用汽車工廠相關的土地、廠房、工廠設備和配套設施等商用資產,管理團隊和產業工人也得以保留,連AMG給賓士代工期間形成的寶貴無形資產也一併接手。

在中國,SF公司將使用小康集團全新投資建造的智能整車工廠和電驅動工廠,進行智能電動車型的生產,滿足中國市場消費者需求。

未來三到五年,兩個製造基地將具備年產20萬台電動汽車的能力。

雄厚的研發實力

智能化和高效的電氣系統,是未來電動汽車發展的兩大核心。是一台電動汽車的核心產品力。

SF公司與美國密西根大學簽署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並成立了密西根大學—SF MOTORS聯合研究中心,雙方重點研發方向是智能駕駛技術,開設了全球首個專門用於測試互聯和智能駕駛系統的虛擬場景。

2018年1月初,SF公司正式取得美國加州的智能駕駛測試牌照,在完成前期模擬和封閉道路測試的基礎上,現已開始在加州和密西根州的高速公路上進行智能駕駛測試。

2017年10月,SF 公司以33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InEVit的100%股權,這是一家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研發設計公司。據悉,InEVit研發、設計的標準化電池模組系統,可大幅降低量產成本,其創新研發的激光焊接技術可推動電池模組的快速製造,這些技術已經引起了國際主流汽車品牌的關注,目前InEVit已獲得奧迪的開發訂單,並與戴姆勒、大眾、雷諾等就電池系統開發達成了合作意向。

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誰擁有了研發更新、更好的電池的能力以及製造能力,誰就在未來的電動汽車行業有了更強大的話語權,相比於特斯拉依舊依靠於松下,國內的眾多電動車企依靠於寧德時代來說,SF將電池研發製造的話語權牢牢抓在手裡,對於產品日後的研發以及企業日後的發展的不受制約,有著極為前瞻性的預見性。

畢竟看別人的臉色而活,憋屈。

而在做好了上述這些準備之後,舉行新車以及新戰略發布會,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在本次的全球亮相中,SF帶來了旗下首創的四電機驅動技術平台,可帶來超過1000馬力、3秒實現0-60英里加速的高性能表現。

以及SF5和SF7兩款量產版實車。

這兩部充滿著未來感的SUV都將採用SF公司獨立研發的高能量密度電池,能量密度突破160Wh/kg,不僅擁有更長的循環使用壽命,並且更輕、更節約空間,可以讓車輛保持500公里以上的續航。

據了解,SF5將於今年內在美國開放預定,2019年正式交車。同時,在2019年,SF的新車將會正式進入中國。

更宏偉的目標

在接受某個外國媒體訪問時,張正萍表示:

「從SF的角度出發的話,我們不光擁有整車產品,同時包括整個電驅動的技術,包括我們後續的儲能系統、電芯,都將是系列化的產品。我們是一個全新的發展模式,不只是製造汽車。」

與智能手機軟體不同,電動汽車的研發並沒有技術的天然壁壘。但是,看似與安卓的開源相同的智能電動車行業,目前的發展則是碎片化的,太多的參與者帶來了太多不同的概念,技術以及產品。這是好事,但也有著弊端。且不說那些尚且還存在於PPT上的電動車們,就只看目前這些玩具車版的小型共享電動汽車,其用戶的實際體驗度,從續航、駕駛性來說,不盡如人意。

而SF的目標是想憑藉自身強大的研發能力,來規範未來智能電動汽車的標準,甚至自身制定出一個行業通用的技術標準,並不斷的迭代。

「SF MOTORS將對合作夥伴開放技術,致力於建立一個開放的產業鏈合作機制,與合作夥伴一起孕育新的技術,以推動產品的快速迭代。」

張正萍對這件事並沒有表現出吃獨食的態度,而是以大胸懷、大格局來歡迎這個行業以及行業之外的參與者來共同推動。

目前,SF已經與博世、英飛凌、杜爾、西門子、AFT等全球一流供應商以及BAT等技術型公司開展了廣泛合作,與密歇根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美國知名高校合作項目研究也在持續推進。

「將通過對SF公司領先的智能電動技術共享,建立開放的產業鏈合作機制,發揮中美兩地的市場優勢,與志同道合者共同攜手實現技術的快速迭代與應用,推動EV領域的產業鏈資源整合及整體快速發展。」在張正萍的計劃里,一切已經開始籌備。

侃車觀點:

別看當下新能源汽車發展行業是一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景象。一眾「新興勢力」依然在資本的浴缸內紙醉金迷,悠閑地洗著泡泡浴,而眾多的傳統勢力們,攜帶著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經驗也已開動了戰車。歷史告訴我們,在任何一個新興行業中,洗牌早晚都會來到。可預見的是,未來不久,任何一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參與者,都面臨著生存問題。

而SF這個新興勢力從一開始就拋棄了「新興勢力」們的浮躁,帶著對造車業的深度認知和敬畏,而穩紮穩打,提升內功來一步步的實現自己的宏圖。而立身矽谷,不斷的吸納創新領域的人才,又讓SF天然的擁有了互聯網思維。雙動力加持下的SF MOTORS,屬於它的時代剛剛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侃車 的精彩文章:

大眾甲殼蟲的「小眾」末路
四劍齊發 大眾要用SUV軍團第二次征服中國?

TAG:大眾侃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