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完整的成長·做母親·是一場修行

完整的成長·做母親·是一場修行

知行合一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是基於生活從0到1的創造。

在自我超越這條路上,來自真正的的專註力和意志力。

人們常說:做母親,是女人的第二次「重生」。

母愛是本能,但並不是每一個人天生就會當母親,大家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學習如何能夠更好的扮演好母親這個角色。

產前我曾無數次的幻想著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有老公的貼心照顧,夫妻恩愛如初,父母可以幫忙帶孩子,工作地點離家近,可以一直堅持母乳餵養,並能夠兼顧工作,我一定會是一個幸福的妻子,稱職的媽媽。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因為分娩時身體損傷嚴重,讓我疼痛難忍,在產後我果斷放棄了母乳餵養,這也成為了我的遺憾。由於生產中氧水不足,孩子被放進暖箱七天,在這七天里,除了不停的感受自己身體的各種疼痛之外,我沒問過一句關心孩子的話語。

從醫院回家的當天下午,積累七天的情緒瞬間爆發,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婆婆霎那間發出質疑:「你說我到底做錯了什麼?讓你如此傷心?」我瞬間一臉茫然,老公更是手足無措。孩子在我身邊躺了兩天後,我才轉過身子看了他第一眼,那已是他出生的第九天。

最難受的時刻,莫過於產後抑鬱的那一段時光。

坐月子期間,老公貼心周到,把我和孩子照顧的都特別好,雖然身體還是會有各種的不舒服,看到老公的辛苦以及他從內心深處流露出的真實幸福感,讓我的心裡溫暖了很多。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都會忍不住放聲痛哭,不知道為什麼哭?只知道自己的哭泣與老公無關,更與孩子無關,可是自己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不管老公怎樣耐心安慰都無劑於事。

因為自己當時根本就不知道「產後抑鬱」這個概念,當時心裡就想:有可能是因為自己身體的原因,估計坐完月子就好了吧?

在之後的半年時間內,自己的脾氣開始變得暴躁,幾乎每天都會沖著老公、家人大吼大叫。當看到每個人、每件事不順眼時,我都會沖他們發脾氣,也包括自己的媽媽、姐姐。而自己雖然沒有像坐月子那般天天哭泣,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但每隔兩三天還是會在深夜裡偷偷流淚。

對於自己的哭泣,老公一直在包容我、理解我,不管我沖他發多大的脾氣,他總是盡量滿足我的需求,並毫無怨言。

兩個月後,婆媳大戰上演,導致婆婆一走了之。

婆婆走後,孩子由自己的媽媽幫忙照顧,媽媽總是心疼女兒,凡事都為我考慮周到,由於身體恢復的不好,再加上老公對孩子的細心照顧,我自己也懶得去管孩子。

對於孩子,我覺得自己只是被冠上了一個「媽媽」的稱號而已,並沒有做媽媽的感覺,更沒有意識到做一個母親的責任與義務。

在孩子六個月時,婆婆再次來幫忙帶孩子,可能是自己產後抑鬱的逐漸好轉,也可能是對婆婆的不放心,所以盡量自己去帶孩子,又或許是這個小傢伙的一顰一笑感染到了我。

這時候,我才逐漸到意識到:我是一個媽媽了,在孩子未成年之前,我都得擔負起一個母親的責任與義務。

「母親」這個字眼在我的腦海里越來越深,我回想著自己的成長曆程,並思考如何去養育這個小生命。

由於小時候成長環境的物質匱乏,我告訴自己:盡我最大的努力,給予孩子相對「體面」的生活。在好好照顧他的身體同時,給他吃好的、穿好的、買大量的玩具,不能讓他跟我小時候一樣,連穿新衣服都成為了一種奢侈。

原以為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行了,但是我發現,這個小傢伙突然之間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不停的吃手,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他不斷扔掉手裡的東西,你撿起來遞給他,他會再扔掉?爺爺奶奶每天向他說無數次的「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一點作用都沒有。

因為我自己從小就是一個自卑、聽話的乖孩子,所以,我不願看到我的孩子因為經常喝斥而變得乖巧聽話,於是,我向周圍的親朋好友請教育兒經,可是周圍的家人、朋友都告訴我:我們小時候就是這樣長大的,現在這樣教育孩子也沒什麼問題。

不溺愛孩子,又不打罵孩子,還得讓孩子健康、快樂、幸福,單純依靠物質又解決不了,帶著這樣的問題,我開始嘗試著從書中找答案。

在翻閱了大量的育兒書籍之後,我才知道,兒童教育的核心是以兒童為中心,不能一味的遵循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把握兒童的各個敏感期,激發兒童潛能,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發展孩子獨立、自信、專註、創造等能力。

最好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做自己身體、情緒、感覺、心理、認知、精神的主人,從而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發展的人。

當了解這些育兒方法後,我開始在孩子身上實踐。

他要吃手,我就把他的小手擦乾淨,並拿來各種軟、硬不同材質的東西讓他吃;

他不斷的扔東西,我就不斷的把東西撿起來再遞給他,並且不厭其煩;

他撕紙,我就把報紙、衛生紙、廢舊書籍等各種不同各類的紙拿來讓他撕;

他喜歡在沙發縫隙里塞東西,我就專門給他找些小東西讓他塞。

有一段時間,他每天讓我給他畫畫,他讓我畫什麼我就畫什麼,就這樣持續兩三個月,他才開始嘗試著自己畫畫。

我允許他玩水、用手抓飯、蹦沙發、在桌子上玩、甚至坐在茶几的抽屜里玩上很長時間,還專門帶他去玩沙。

他允許他在生氣的時候發脾氣、摔玩具,他哭的時候我會默默的抱著他,並思考他為什麼會這樣?

等他發完脾氣、摔完玩具、哭夠了的時候,我會問其原因並適當給予引導。

類似的行為還有很多很多,即使在家人不理解、不認可的情況下,我都會遵循孩子的意願,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他自己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

由於工作時間相對比較自由,我每天晚上都會陪他入睡,每天早上陪著他醒來,中午盡量準時回家陪他吃飯、睡午覺,並每天堅持給他聽音樂、讀繪本、詩集等。

在他三歲之前,每一本繪本每天能夠讀上四五遍、一直持續兩三個月,也就是說,每本繪本、每個故事他能聽上兩三百次而不感到厭煩!

他每次都聽的很認真,當他熟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只要你讀錯一個字,他就會提醒你:媽媽錯了。直到他兩歲的時候,他居然能夠把他之前聽過的以及我反覆講給他的所有故事、繪本內容全部從頭說到尾,並且一字不差,這真的令我感到驚訝!

當這些教育方法在孩子身上實踐兩年之後,也就是孩子兩歲多的時候,我看到了孩子的獨立、專註、自信、快樂。

他能夠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感,當他專註在自己的事情當中時,他會告訴周圍人「請不要打擾我」;在他需要幫忙的時候會說「爸爸媽媽,請幫我……」;他會不定期的說出「爸爸媽媽,我愛你們、我喜歡你」等等等等。

他會獨立的完成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穿衣吃飯、洗臉刷牙、收拾玩具等等,在我忙家務的時候,他能夠一個人專註的玩玩具、讀書、畫畫,並善於分享。

為了更好的去養育孩子,我閱讀了大量的育兒書籍,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有了自己的育兒心得,被周圍朋友們稱之「育兒專家」,從中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

為了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我收起了電視遙控器,放下了手機,開始嘗試看書、學習,家裡閑置的書櫃被重新利用起來,通過長時間的積累,也讓自己養成了每天閱讀的好習慣。

為了捕捉到孩子各種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我收起了自己的暴脾氣、直來直去的說話方式、雷厲風行的做事風格,開始嘗試著讓自己慢下來、蹲下來,用心去感受孩子點點滴滴的成長曆程。

而我,也學會了用心跟周圍的家人、朋友們對話,並及時去發現他們每個人的身上的優點。

最初自己r 這些改變來自於「為了孩子,我才去……」,隨著孩子的慢慢成長,我突然明白:

教育孩子本質就是教育自己,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自身的成長與進步才是關鍵。

教育的真正準備就是不斷的完善自己,改變成人比改變孩子困難很多,但不改變成人,孩子就不可能改變。

我們養育孩子,不僅有責任讓他長大,還有責任讓他幸福。

隨著自己的不斷成長,我的家庭氛圍也與我最初嚮往的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越來越近。

而我,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從內心深處流露出來的自信與幸福感,就像是自己身上的「一束光」,在自我成長的這條道路上,照亮自己,溫暖他人。

在你還是個嬰兒的時候,我就發現在養育你的過程中,你已經完全的、甚至超出預期的回報了我的努力、我的付出和我的愛。

我生下了你,你重生了我。

我為我的人生負責,直到老死,與你無關。

你為你的人生負責,從成年直到老死,與我無關。

我們無比相愛,卻給予彼此寬廣自由。

這是我心中最理想中的親子關係。沒有養兒防老、沒有母愛無邊、沒有孝敬長輩、沒有乖巧聽話、沒有權威、也沒有贖罪。

我很高興我這輩子扮演過母親這個角色。我更高興的是,到目前為止,這個角色我演得還不錯。

-原創圖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行者 的精彩文章:

80後媽媽·活好餘生·擁抱這個瞬息萬變時代
借力書的槓桿·創造新世界

TAG:知識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