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與不變的法則:《俗世奇人》的法律職業啟示
法律讀庫
法治新媒體閱讀管家
文 | 夏大偉義烏市檢察院
「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故地,血氣剛烈;水鹹土鹼,風習強悍...」在看似輕描淡寫卻滲透著典型馮氏語言風格的著筆畫意之下,各色「奇人異士」們粉墨登場,自信滿面地走進了市井俗世的喧囂……
馮驥才先生的「津味小說」《俗世奇人》,為讀者生動地展現了一百多年前老天津衛碼頭的一派熱鬧非凡景象。
在馮老詼諧幽默的妙筆之下,每一個出場的人物形象都生動無比,有著獨特的脾氣秉性以及「能耐」,在街頭巷尾七鄰八坊的津津樂道聲中浮沉著萬花筒般地人生。
故事從「蘇七塊」到「甄一口」,篇篇均伏設有一處迂迴巧妙的思路啟發點,恰如相聲界的「抖包袱」,令讀者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全書閱讀下來,這些「啟發點」的智慧如層層波濤般,令讀者的內心翻騰涌動,難以平復。
我想,書中這一個個樸素的做事為人哲理,對於我們的法律職業同樣深有啟示!最大的啟發,就是法律職業的「變與不變」。
大千世界,變是永恆不變的主題。
我們的「變」是一種法律職業理念的轉變。
《藍眼》篇中,主人公藍眼憑藉鑒別古畫時雙眼閃過犀利藍光而馳騁於古玩界,可正是他的這道經驗主義「藍光」,讓他「揣著真畫買假畫」,敗在了「津門造假第一高手」黃三爺的手裡,顏面丟盡,以致於悄聲消失在津門古玩界。
法律職業與「鑒畫」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我們也會受到各種或真或偽訊息的衝擊,如何區分真實與謊言、理性與感性?此時往往需要在掌握法律知識的基礎上輔以豐富的經驗,而經驗乃是一把雙刃劍,容易令人陷入「既往判斷」的自負是非觀中。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若要避免陷入被經驗主義所左右的「藍眼式危機」,我們需要不斷地反思與省察,不唯主觀直覺論事,不唯表面現象定調,以批判的「變」來擔當好守望正義之責。
我們的「變」是一種法律職業技能的轉變。
《黃金指》篇中,主人公「黃金指」單用一根手指頭便可作畫,然而,一山更比一山高,他的獨門技藝卻被專用舌頭作畫的唐四爺等人輕鬆比了下去。
在《鼓一張》篇中,主人公白小寶的《蓮年有餘》意外地在天津衛的楊柳青出類拔萃地「鼓」了起來,然而,「年畫一年鼓一張,不知落到哪一方」,等到來年,「鼓」起來的便成了別家的《太平世家》。
形勢瞬息萬變,令人應接不暇!法律人若想不被時代所淘汰,得把原先思想世界裡安穩寄居的「一招鮮吃遍天」的想法儘早拋進陳舊知識的垃圾堆里。只有持續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識儲備,在實踐中不渝地提升法律職業技能,才不會像「黃金指」和偶然「鼓」起來的年畫那樣固步自封,曇花一現。
但是,法律職業也有「不變」蘊含於其中。
我們不變的是法律人的「專業精神」。
《認牙》篇中,老牙醫華大夫有著一身看牙本領,卻記憶力奇差。有一次,巡捕房的偵探來他的診所詢問,是否醫過一個絡腮鬍子、腫眼泡兒、嘴角有顆大黑痣的通緝要犯,而這樣特徵明顯的一個人,華在夫在給他治牙後卻毫無印象。
巧合的是,華大夫在一次吃飯時,竟然憑著他給那個通緝犯治過的一顆牙,再看到這個人的獨特長相,把這個通緝犯給認了出來!人們評價華大夫為「他不記人,只記牙」。
我想,「記牙」的華大夫身上展現出的「專業精神」是法律人所須臾不可離其身的。法律人需要始終專註於法律事業,在平凡中鑄造精品,像華大夫那樣「全部心思都使在牙上」,在兢兢業業的努力中實現人生的獨特價值。
我們不變的是法律人的「職業情懷」。
《刷子李》篇中,主人公刷子李專乾粉刷,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沒有一個白點。
他的新徒弟曹小三對師傅的技藝半信半疑,終於有一天,他隨著師傅去給李善人家的洋房刷漿,讓他有了一辨真假的機會。刷完牆後,曹小三驚訝地發現師傅褲子上出現了一個黃豆大小的白點。豈料,刷子李淡定地把褲子提起來,原來只是黑褲子燒了一個洞,裡面白襯褲的顏色!曹小三這才恍然大悟,也開了眼界。
我想,刷子李每次出活必穿一身黑,並不是為了向外界顯擺他的「能耐」,反而是他職業自信與職業情懷的深刻體現!情懷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卻是一股子由內向外的濃烈影響力和感染力。許許多多法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奉獻了青春,甚至為事業油盡燈枯貢獻了生命的力量,不也正是源初於這種強烈的「職業情懷」使然嗎?
從這一角度看,法律人其實也是一群俗世里的「奇人」,有著不同於普羅大眾的追求與堅守,有著歲月沉澱後饋贈給我們的獨到「職業本領」而在人群中「熠熠生輝」,以職業為「精神燈塔」,踏歌而行。
而法律職業本身蘊含的「變」與「不變」,都是發生在我們法律事業征途上的,領悟法律奧妙、領悟生命真切的一個過程,不致於令我們在無數個堅守的夜晚感到「靈魂悲戚」。
「變」與「不變」之間其實也是辯證生髮的,變中有不變,不變中發端著變。這樣的一種辯證法則也在砥礪著我們:法有其自身的時代(17世紀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語),而身處其中的法律人,將立足實踐、立足時代,努力做好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
圖片來自網路,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轉載請後台留言
TAG:法律讀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