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鳥、蜜蜂的故事

人、鳥、蜜蜂的故事

大約4000年前,人類開始馴化蜜蜂,此後想吃蜂蜜變得容易,但是史前的人類祖先卻只能野外采蜜,蜂蜜是他們豐盛的牙祭。富含能量的蜜糖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一窩大的蜂蜜對他們來說不亞於一頭大羚羊。原始部落里有專門的蜜獵人,他們的工作就是每天出去尋找蜂窩。可是好運氣不常有,常有的是無功而返。

非洲南部的叢林里有一種叫蜜鴷(lie)的小鳥也很喜歡蜂蜜,不過它們更喜歡的是蜂蠟,也就是蜂巢,這些大型動物不能消化的蜂蠟對蜜鴷來說卻是滿滿的誘惑。靈活的小鳥很容易探尋到蜂窩,但蜜鴷並不魯莽,面對誘惑也得衡量一下遭受群蜂攻擊所要付出的代價。

響蜜鴷(雄)莫三比克(非洲南部)圖片來自https://n.pr/29OT7wq

聰明的小鳥真會想法子。當它們發現了蜂窩,便會飛去通知蜜獵人,帶著他們找到隱蔽在高枝上的美餐。獵人自然會回報小鳥,每次都會留下一些蜜糖和蜂蠟給它們盡情享用。通常每隻小鳥會有固定的夥伴,獵人還可以召喚它們,就像被馴化了一樣,但其實沒有,新生的小鳥無需爸媽教導也無需人工訓練就擁有這種本領,這是一種自然的關係。有了蜜鴷的指引,人們采蜂的機會大大增加,至今故事還在東非地區的叢林里繼續。

這種行為能夠成為本能刻入基因,說明蜜鴷與人類的關係必然經歷了長期的共同進化,科學家通過特定基因信息的分析估計可上溯200萬年的歷史。200萬年前?智人的出現才20萬年而已,那時候的人類祖先還只是動物世界裡普通的一員。不禁要問,喜歡蜂蜜的動物那麼多,蜜鴷為什麼不給它們指路呢,比如人類的近親黑猩猩。

圖片來自https://n.pr/29OT7wq

黑猩猩的確喜歡蜂蜜,可它們只敢去掏那些比較小的或者被遺棄的蜂窩。蜂群一來,它們趕緊抱頭逃竄。其他動物也半斤八兩,鮮有敢於直面挑戰的,差別僅就誰更優雅誰更快。而人類不一樣——用濃煙把蜜蜂趕走,然後優雅的坐享其成。這就可以推測,在200萬年前,咱們的祖先就掌握了用火的技能。

這個時間有著重要意義。火的使用是人類進化的關鍵一環,科學家一直在努力尋找人工用火的最早證據,弄清楚人類是如何一步一步進化而來的。不過,要從化石中找到確切的線索並不容易,目前最早的考古證據大約是40萬年前,還沒有發現更早的。至於50萬年前的北京人或更早的元謀人等,雖然考古遺迹顯示他們已經可以用火,但那都不是咱們的祖先,我們都是智人的後代,起源於非洲東部,大約5萬年前才走出非洲。當科學家無法從化石直接了解進化的路徑時,就要藉助其他的資料,而蜜鴷與人類的進化關係就可以作為人類曾經用火的證據之一。

不過,蜜鴷日子現在不好過,因為當地的人們越來越多的選擇去購買蜂蜜了,畢竟爬樹摘蜂不是為了好玩,只是迫不得已。當不再有人獵蜜,小鳥的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呢?可以預見的是,它們會越來越依賴一種動物——蜜獾。這又是一種神奇的動物,號稱動物界的「扛把子」,BBC紀錄片里的常客,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找來看看。蜜獾無所畏懼,靈活好戰,關鍵是皮還厚,因此蜜鴷選中它一起搞事情。壞消息是,調查顯示蜜獾的數量也有所下降了。

圖片來自網路

生物的種種行為表現是在漫長的共同進化中,為了適應環境而慢慢固化形成的,寫入基因的本能行為對於它們的生存非常重要。如果有一天,物種原有的行為表現不能應對環境的變化,基因的變異來不及應對自然的選擇,它就會滅絕。地球自有生命以來,大部分存在過的生物都因此滅絕了,適者生存,這本身沒什麼好惋惜的。不過,當環境變化過於劇烈,那麼當前的所有生物都會因此變得脆弱,被淘汰的概率大大提高,人類不會例外。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沐蘭花香 的精彩文章:

TAG:沐蘭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