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運河記憶(二)——金融老街「竹場巷」
竹場巷,位於蓮蓉橋東側通匯橋堍,有前後竹場巷之分,是晚清民國時期無錫金融一條街。
文|富耀南
編輯|黃佳
竹場巷,位於蓮蓉橋東側通匯橋堍,有前後竹場巷之分,是晚清民國時期無錫金融一條街,幾乎每一時期的大銀行都在此設有分行。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設有裕蘇官錢局無錫分局。宣統二年(1911)設有大清中國銀行無錫分行。1919年有中國實業銀行無錫分行,1914年有中央銀行無錫分行,1930年有江蘇省農民銀行無錫分行,1933年有浙江興業銀行;億中銀行、田業銀行、大陸銀行等也在此開設有分支機構或經營過業務。
無錫地區第一家金融業的同業公所,籌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座北朝南,面對古運河,三開間,四造,兩層樓,即現前竹場巷30號,後門直通後竹場巷。石庫門,清水牆,門楣上方嵌鑲磨細方磚,上鐫刻有「無錫錢絲兩業公所」八個大字,瘦金體隸書縷金,「文革」中為有心人用灰泥塗沒,倖免損壞。房屋第一進由錢業絲業合用;第二進由錢業獨用;第三進為絲業獨用。廳堂上方懸掛匾額為「九如堂」,出自《詩經·小雅》的天保篇;第四進又由錢絲兩業合用。公所建房費時二年多,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建成,作為錢業、絲業公所議事之所。凡同業中有關整個行業重大問題均在此評議決定,同時開辦查賬處(後演變為同業劃匯市場),為江蘇首創。清光緒三十年(1904),本邑旅滬名商周廷弼(舜卿)在錫創辦「無錫縣商會」時,土絲業已奄奄一息,公所房屋空關,因此,商會在此辦公達20多年之久。1927年縣商會在光復門外太平巷購地建成西式三層樓房,後遷出錢絲兩業公所。
建國後,1949年5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蘇南分行在此成立,1952年12月遷南京辦公,此行址合併為人民銀行無錫分行,在此一直辦公到7月27日遷入西門外德源路新大夏。後為無錫市人行北塘辦事處。2001年,無錫市工商銀行北塘辦事處遷出,房屋建築尚完好。現與前竹場巷33-35號的中國銀行無錫分行舊址,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前竹場巷金融一條街,它歷經百年滄桑,跨過三個世紀,自晚清、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對無錫工商界有著重大影響,對解放初期蘇南新的金融秩序,亦作出很大貢獻。
竹場巷除銀行外,也有些市面,僅竹行、竹器店、就有李恆盛、張恆豐、李宏盛、新復淪、李宏裕5家,皮鞋店有交通、萬國、中孚3家,洗染店有正和源、呂美2家;香煙店有華豐、同利2家,有石粉號順大1家,高梁燒酒店福泰1家,蘆席店顧萬興1家,旅館有江陰飯店1家,煤碳行有福源1家,典當有保大1家,特別前竹場巷沿古運河有協豐、利後、新達、中華、恆裕、大康、公商、新商、蘇錫常聯運、復興、建國等11家輪船局,平時有10多班班船停靠。
竹場巷,顧名思義,與竹子有關。這裡除錢莊、銀行多以外,有竹行、竹器店、桐油麻線等船上用品商店,尤其是竹行,至上世紀80年代還有營業,專售船上用的竹篙,「竹場巷」地名也由此而名。
竹行賣毛竹,還要為船戶加工成竹篙。船戶到此挑選毛竹後要作一些加工,店夥計架起一隻鐵三角架,下面生起一堆用廢竹絲、竹爿燒的小火堆,第一步要將毛竹不停地在火苗上旋轉,慢慢將稍有彎曲的毛竹烤直,這火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弱,隨著嗶拍絲絲作響的火苗,轉著烤;第二步,將毛竹根稍作切削處理,在火苗上將篙釘敲上去,就成了一支可以撐船的竹篙。
竹行成為竹場巷的標誌性建築,雖未列入市級文保單位,但它的歷史比舊時銀行的歷史還要長得多。今日竹場巷已改造為臨水頤河灣住宅小區,經過地方有識之士奔走呼籲,得到房地產開發商的支持,「無錫錢絲兩業公所」和「中國銀行無錫舊址」總算保了下來並得以修復,而那爿竹器店卻不復存在了。竹場巷作為無錫金融一條街卻永載史冊。
(END)
本文系中國運河網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投稿信箱:2022724747@qq.com
中 國 運 河 網
讓世界了解大運河
讓大運河走向世界
TAG:運河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