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有人家的墳頭上長了蒿子,主人家就會高興

為什麼有人家的墳頭上長了蒿子,主人家就會高興

我們那裡的老人只知道寒食,不知道什麼叫清明。大概是由於讀過「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識文斷字的人太少的緣故吧。

寒食節,遠方的人們都要回家祭祖。如果是自己的父母上一年剛剛去世,就要在寒食節大操大辦。寒食節那天,一家人抬著供桌(其實就是自家吃飯的炕桌)到墳前去,桌上要有各式的點心,水果,白酒;如果先人是抽煙的,還要有一些香煙。墳頭要用新土修得圓圓的,高高的,墳頭周遭要用柴草樹枝現綁成一把掃帚,掃得乾乾淨淨。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人家的墳頭上長了蒿子,主人家就會高興,因為幾棵蒿子綁在一起就是一把很好的掃帚,但他們卻要說「晚輩里要出貴人」;而這些東西是斷然不可到人家墳頭上去取的。松柏這類樹木被栽種在墓地里,其實也是看好了他們的這一用途,卻偏偏被剝奪了栽種在陽宅院子里的資格。

紙錢都是兒女們從村裡的小鋪買來馬糞紙,折起來,用剪刀一下一下剪出來的。有各色的形狀,據說代表了不同的用途。有的用來買油鹽醬醋,有的用來買衣服鞋帽,有的則用來買煙買酒。後來又有人引進新發明,用方的馬糞紙折成一個紙船狀的東西,用手巧妙地一拉,就成了一個元寶,據說元寶的面額比紙錢要大得多,購買力也就不在話下了。

兒女們照例要在墳前燒掉紙錢,一邊燒一邊要念念有詞,曆數老人先前對自己的好處,以表思念之情,訴說之中不禁見情思人,悲從中來,於是哭聲一片,直到紙錢灰飛煙滅,方才罷休。

小孩子和孕婦是不能去墳地的。因為即使是故去的老人,最惦念的也是小孩子(包括還在媽媽肚子里的),而活著的人最怕被死人惦記,於是還是留在家裡為好。女人做飯,孩子玩耍,難道不是對先人最好的告慰嗎。

春節期間我到上海遊玩,大學畢業後留在那裡的我的同學告訴我,春節時候,上海人不像我們這裡一樣喜歡互相走動拜年。只有清明節,同宗的人們祭祖掃墓之餘,要聚在一起好好吃上一頓飯,比我們這裡過年還要熱鬧。

時間一點點過去,灤河古道上的人們關於清明,或寒食的度過方式也在悄然變化。人們都盡量早地完成上墳的任務,至少不會趕在清明這天才去燒紙,理由是怕先人怪罪自己的怠慢,「凡事趕早不趕晚」,這一點倒是真切地反映了灤河古道上人們的勤勞。紙錢也不再那麼認真地剪了,而是買來成沓的馬糞紙,直接燒掉,說辭是「存摺」——存摺的含義比起紙錢、元寶就更加厚重和隱晦,也符合了人們思想狀態的變化。

清明時節,細雨紛紛,空氣被春水濾過,不再有春風乍起的沙塵,頓時清新溫潤起來。泥土鬆軟,芳草初露,柳芽綻放,楊花飄墜,一派樹綠花紅的盛春圖景就此展開。不幾日,燕子就要在樑上呢喃,吵著讓大哥大嫂快起來下地幹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夜起來打鬼子 的精彩文章:

TAG:半夜起來打鬼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