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已經在慢慢變好了

你已經在慢慢變好了

我曾不止一次在過去的文章中提到童年時期以及青春期時期所承受的經歷將對一個人的性格,心理狀態,乃至整個人生產生巨大影響。

這都還是尚且較委婉的說法。直白點的翻譯過來,就是說所有你現在擁有的缺點優點都來自於過去時段周圍人對你產生的影響所致。

這聽起來像是一種責怪。

初始階段的時候,我也這麼想過。那些看起來我需要經歷千辛萬苦改掉的壞毛病,或是種種不利於個人生存的性格特點,竟然不是天生就有,而是來源於成長階段中遭受一些失當行為的對待,而導致自卑,社恐,甚至神經官能症的出現。知道後不是沒有怨氣的,自己的人生本該持有更為健康的身心狀態,以此說不定會有更大的成就。

就我個人觀察而言,在那些時期擁有不好經歷的人在成年之後,往往會有兩種類型的反應。第一種,即是過度渴求他人的關注與喜愛。缺什麼,則會炫耀什麼,追求什麼。這類人往往骨子裡十分渴望別人的在意,並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夠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愛他們。為了得到這些,他們甚至願意承擔關係中那個不斷降低自己身份央求的角色,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深愛他人,並願意付出一切,也不理解為什麼他人會不愛這樣的自己。而其實是希望以自己的付出換取他人同等對待,想要自己得到更多愛的表現。第二種,則是什麼都不敢想。因為心中的自卑,認為生命中所遇到的一切,都不該是自己應得的,所以應當是虛假的,自己沒有資格。於是,在遇見別人表達善意之時,反而會感到惶恐,不停的退縮。當然,這也有第三種,來源於前兩種的結合,內心其實極度渴求別人的關愛,卻表現出來抗拒,這大概也是最綜合最為常見的一種。

有名一點的例子,是張柏芝。網路上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她在過去那段婚姻中很「作」,有人說她很堅強,一個人獨立的帶著小孩過。但很奇怪的是,曾經聲稱自己是「受害者」痛斥的也是她,想要樹立堅強母親形象的仍舊是她。這當然跟她性格深處極度渴望愛有關,甚至有時候願意用一些試探性「作」的方法來證明。

再譬如阿嬌,同樣是位非常漂亮的女性,可她是位明顯的「低自尊者」,從艷照門事件她的反應,以及那句當年非常經典的「我真的很傻很天真」被許多人嘲笑,她連責怪都不敢有,只能溫吞內斂的放低姿態,承認錯誤。這些大致也都源於她曾經顛沛流離,童年生活的不圓滿。

這些都足以證明所能帶給我們生活的影響以及長遠性,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只能接受,而沒有辦法去改變它。

要解決這件事情,最首要要做的,是我們得知道一個事實。整個世界上,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不到的人能夠真正在成長旅途之中一帆風順,所遇到的皆都是良人。且說我身邊的人,幾乎沒有誰擁有這樣的條件,他們多多少少都在其中遭遇了不好的事情,可他們大多數現在卻也逐漸在完善自己的問題,都已經或者正在成為很好的人。

我也一度很恐懼為人父母或者老師角色,因為我知道這樣的角色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稍有差池,你可能帶給小孩不小的陰影。因為我自己是這樣過來的,我覺得自己做不到,我沒辦法保證我能給予正確的引導,能讓他們在健康的心理狀態之下長大。

可是我必須理解切懂得的道理是,即便是看上去無所不能的我們的父母,大多數的他們也是第一次做這件事,誰能第一次做某項工作就能達到完美的呢。即便不是,那也是在前一個小孩沒有事件成功他們的教育是否有效的情況下,所以這項工作是不存在標準答案的。

更何況,追溯到他們的童年與青春時期,考慮到那個年代比現在更為貧窮,孩子數目更多,父母更為辛苦,他們經歷的東西不會比我們更甜美。也許他們中的有部分人能夠消化的很好,所以能夠產生相對來說較好的影響。還有那些消化的沒有那麼好,也會間接的影響你的童年時代。但要是照著這個順序往上推,爺爺奶奶那一輩年代更是特殊,那時候國家還未處在安穩階段,他們又更何談幸福的童年。越往上,我們會發現日子越難,那個年代的人們也就更不易。可是誰不都這樣過下來了,絕大多數的人們也成長為了性格完善或後來逐漸完善的人。

那為什麼他們能夠做到,我們卻做不到呢,非得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在曾經無法變更的事實之上,自怨自哀,並且以此作為借口,放任自己釋放那些黑洞中的物質。

我曾經也很心疼有著這樣境遇的人,儘管他們中的有部分人做事極端,我也會為他們找借口,「太可憐了,是因為過去沒得到,現在才變本加厲啊。」當時我一個朋友卻很斬釘截鐵的否定了我,「那又怎麼樣,誰還沒遇到些什麼事呢。作為一個清醒的成年人就該明白,那都是你自己需要去解決的事,以此當作借口,想讓他人來承擔這些後果就是不應該的。」

當時真是醍醐灌頂,所有以自己曾受到的待遇來解釋自己現在性格缺陷,並不去做出任何修正,反而以此自哀自怨的人,他們過度將那些苦楚放大,覺得自己曾受到了莫大的傷害,卻忘記作為一名人類,既然能產生傷痕,那些裂口終有一天會癒合。再不濟,會落下一道痕迹,可是你摸上去的時候,不會像初始那樣疼的哇哇大叫,會與常人無異。

人類總是對自己吃過的苦比嘗過的甜味牢記的清楚,像我常跟我媽細數小時候她打過我多少次,卻很難得想起小時候生過一場大病她日夜不休的照顧我瘦的脫形。在我們埋怨的同時,不妨想想,我們又對他們如何呢,是否真正做到了凡事理解他們的苦心,並積極的為他們做自己能做的事,以此減輕他們的負擔。

自己都沒做到的事情,沒資格去要求別人,這是常識。

我不用太過細說自己的性格缺陷是什麼,往常提過太多次,唯一需要知道的是,我已經在慢慢的越變越好了,在逐漸的完善自己。

如果想要將自己的注意力從渴求他人愛護身上轉移,那就多尋找一些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吧。有沒有發現,當自己變得忙碌,對某件事的渴望程度佔了生活中絕大比例之後,就會忘掉一些其他的事情。

當然,最重要的是,認同自己身上的不足,不要去過度埋怨,積極的尋找解決方法。

別擔心,你已經在慢慢變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點也不孤獨 的精彩文章:

養生「指南十則

TAG:一點也不孤獨 |